郑新涛(读者):《鍾山》:那一抹鲜活的记忆

(2018-11-23 12:09)

  难忘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走之路》中的喟叹:

        金色的树林中有两条岔路,

        可惜我不能沿着两条路行走;

      ……

        那天早晨两条路都铺满落叶,

        落叶上都没有被踩踏的痕迹。

        唉,我把第一条路留给将来!

        但我知道人世间阡陌纵横,

        我不知将来能否再回到那里。

  人生在世,面对诸多选择,难免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慨叹。此 种情形,倒与弗罗斯特的遗憾和怅惘是灵犀相通的。与灯红酒绿、庸俗琐 碎的尘世欲望相比,我对于自己所选择的阅读之路,虽然时与孤独和寂寞 相伴,但却是淡然自若和毫无怨尤的。

  如果让人罗列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的个中翘楚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 民文学》《当代》《十月》和《收获》都在入选之列,并尽显风流。但地 处南京的《鍾山》,却始终保持着一股强劲的勇猛势头,以其开阔的胸怀、卓异的姿态和青春的力量傲然挺立,睥睨群雄,从而备受读者的青睐和赞誉。

  《鍾山》立足南京,放眼全国,心怀天下,自不待言。余生也晚,但 从颐和路 2 号到梦都大街 50 号,十多年来,我与《鍾山》的友情不但从未 中断,并且坚信会长久地持续下去。在众多的文学期刊中,《鍾山》的创 刊时间是较早的(1978 年),但她给人的感觉却是永远鲜活、永远青春和 永远年轻的。阅读《鍾山》,浏览“作者简介”时,你发现最多的一句话 便是“系首次在本刊发表作品”,它温暖和滋润了无数作者和读者的心。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难道不是《鍾山》 永葆健旺、生气蓬勃、元气充沛的活力源泉之所在吗?《鍾山》为文坛不 断地输送着新鲜的血液,中国当代文坛姹紫嫣红和蔚然深秀的万千气象,《鍾 山》,功莫大焉!众所周知,对大多数的处女作而言,从立意到形式到技巧, 缺点在所难免,但《鍾山》却能发现优点、宽容以待,其扶掖青年、成人 之美的器量和胸怀让人感佩。至于对于作者成名后的淡定和超脱,那则是更高的境界了!

  《鍾山》的成就和收获,在国内的各大奖项中均有斩获,这里无需赘言。 在此,仅提出几点管见,若能抛砖引玉,有所裨益,则实为万幸也。

  首先,《鍾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当然这有赖于朱嬴椿先生典雅、庄重、俊逸的设计风格,2016 年被评为“最美期刊”便是明证。印刷质量也属于上乘,尤以采取黑白双色印刷以凸显诗歌的殊异地位而为人称道。但其中尚有少数错别字,宜加强编校质量。当然,这也是《人民文学》《收 获》等文学期刊共同面临的问题,不能以“无错不成书”之类的戏谑之言 来敷衍塞责。正文的字体应有变化,头条或重要作品字号要大些,反之应 小些,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参差错落之美,从而避免雷同、呆板和单调之感(今 年第一期几乎没有变化)。

  其次,当今社会通讯技术发达,《鍾山》在此方面也应迎头赶上,与 时俱进。微博不用说了,在微信公众号方面更应该着意经营,推陈出新。

  突出的问题是,更新速度慢,总体质量低,在推介宣传方面稍逊一筹。前者, 可借鉴《当代》和《收获》的经验,它们每日更新,从不间断,内容丰富, 既推介作品,又应景应时,吸人眼球。人手不够不是理由,它们的人手也不多。 至于后者,感觉内容是贫乏了些,在本刊推荐方面尚且不力,更遑论选择 那些文质兼佳的优秀作品了。总之,要利用好微信这个平台,以此来提高 杂志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第三,《鍾山》是有鲜明特色的,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形容 她也许并不过分,抑或,这就是杂志本身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吧!但作为有 责任、有抱负和有担当的《鍾山》来说,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古今中外的 文学史已经证明,文学作品肩负着不可推卸和逃避的使命,那就是描摹、 批判和揭露,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 语)。优秀的文学刊物就是一 把柳叶刀,像《十月》之于《废都》、《当代》之于《白鹿原》和《中国 农民调查》等,那是文学的幸运,更是刊物的荣光。《鍾山》在此,是有待努力和奋进的。所以,《鍾山》更应该贴近民生、贴近大地、贴近现实,“咬定青山不放松”,挖掘出更多的、有厚重分量的力作来。特别要避免走高冷、纤巧、另类的逼仄之路,沉醉在烟雨江南的风花雪月和轻歌曼舞之中。时间是无情的,但它又是公正的。在时间面前,任何的搪塞和辩解都是徒劳的。

  另外,可在适当缩小刊物开本以利携带、添加作者照片、在封二、封 三刊载美术作品(广告可用夹页)等方面略加改进。至于其他问题,因限 于学识才力,只能留待以后再容奉告了。

  我对《鍾山》一直怀着初恋般的喜悦和激情,源于此,在焦灼的期盼中,丁酉年正月,“不计成本,烫金印制”的第一期《鍾山》终于到了,比意 料中的还要精美,让人惊艳!我一如既往地徜徉在那浮光跃金、波光潋滟 的文字之河中,任时光静止,岁月老去,不知今夕何夕……

  那么,就虔诚地仰望《鍾山》、仰望南京、仰望文学吧!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诗歌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腾讯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 我苏网 新华报业 四川作家网 《钟山》杂志社 中国作家网 新华网副刊 新华网图书频道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诗歌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作家网 广东作家网 作家网 北京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文联网 浙江作家网 上海作家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 湖北作家网 辽宁作家网 河北作家网 中国诗词学会 海南省作协 陕西作家网 江苏文化网 钟山杂志社 张家港作家协会 江西散文网 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福建作家网 凤鸣轩小说网 百家讲坛网 东北作家网 四川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