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惠〡​以使命与担当,催发樱花灿烂绽放一一记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团队

(2020-06-03 15:14) 5893636

       4月8号零点,当——当,江汉关的钟声在天地间激荡起雄浑的回响,呜——呜,知音号游轮发出清脆的鸣叫,长江、汉江两江四岸近千座楼宇、七座大桥瞬间闪烁出璀璨辉煌:“武汉重启”四个大字赫然闪现!几万人的呼喊声、欢叫声和钟声、汽笛声融进了江水,融进了这条生机勃勃五光十色的夜空,融进了这历史悠远的百年大钟之声,融进了每个人的心底。

   从长江大桥到长江二桥直至跨越长江、汉江的七座桥梁,从龟山到蛇山绵延25公里的水岸线,巨大的长江电子巨屏横亘在江水与天地之间,忽地一句“感谢你为我们武汉拼过命”鲜红闪出,一直喜悦地观看这灯光秀,盐城市第一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的队长,37岁的颜春燕再也控制不住喜悦的泪水:这座英雄的城市醒了!伫立在江边的队友们都流泪了,这泪水中有多少疲累和辛劳,更有满满的骄傲与自豪:这座城市重启了,我们为她的苏醒拼过命!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江堤株株樱花,在璀璨的夜色中,在大钟声、汽笛声、队员们的欢呼声里欣然绽放。

  集结号吹响,战“疫”应有我

   “我报名!”、“我报名! 

      “我是共产党员,请批准我上前线!”

   “我在ICU工作时间长,有经验!”

   “我是单身,没有牵挂,请院领导考虑我!”

    ……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是职责,是使命。请战书上是慷慨,是激昂,是一枚枚鲜红的手印。

    此时,春节刚过,鲜红的福字、高挂的灯笼洋溢着新春的喜悦。但这又是一个牵肠挂肚的新年。新闻里,报纸上,微信中,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感染,焦虑、恐慌的情绪在蔓延。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急需医生,急需药物,急需病床,急需救援物资!各种关切和焦急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每天一睁眼,都是眼巴巴地等确诊病例的数字,是增加?是延续?还是减少?哪怕稳定哪怕少增长!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颜春燕在家中收拾着大包小袋,心中回荡着杜牧的《题木兰辞》。春燕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给了女儿很大的影响。“和平年代,作为医护人员的帮助患者和病魔做斗争,也是另一种战场。工作中每次抢救病人和时间赛跑,成功挽救病人生命时,总是有着欣慰和成就感。”春燕一直这样认为。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穆根华总想再回去看看珞珈山的樱花,总想回去和恩师们聊聊天和老友们叙叙旧。谈起武汉穆根云一往情深:“那些青葱岁月里的美好回忆,总埋藏在我的心底,陪伴着我不断地历练成长。繁忙的工作没能再回武汉,但珞咖山的樱花永远绽放在心头。”在得知有援鄂任务时,儒雅平和的穆根华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一想到昔日的老师和同窗们已在抗疫前线奋战许久,就恨不能飞奔到那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有一万个理由告诉我:我必须去武汉前线!”

  有着20年党龄53岁的鞠云枫是盐城市一院内科副主任、心内科副主任,也是第二批赴鄂医疗队队长,他早就递交了请战书。其母亲岁数大了,鞠云枫选择了不告诉母亲,就告诉她,自己被调到了医院的隔离病房工作,暂时不能回家。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喜欢林则徐的这句话。”慷慨陈辞的是一张娃        娃脸的九零后关甜:“我单身,没有拖累,请批准我吧!”

  ……

  作为医护人员,谁不知道这场疫情的凶险?何况,武汉也有医护人员已经被感染!一次次申请,一次次请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只请领导批准!市一院近千名医护人员在请战书上,按下代表心迹的红色手印。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有着800多万人口的盐城市规模最大,医技能力最强,医疗设施资源最为丰富,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此次先后出征武汉的两批计59名医疗队队员,是从千余名医护人员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均有重症护理的经验,都有着在ICU重症病房、ICU、急诊科的工作经历。他们先后都参与了“6·23”阜宁特大风灾、“3·21”响水爆炸事故以及抗击甲流、禽流的医疗护理工作。这既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更是一批医疗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可说是医院的中坚力量。 

  人到中年,谁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有的父母有病有的孩子幼小,有的妻子即将临产,但请战时没有一个提起。共同的心愿: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我要去前线!这是我们的职责!

  陈荣超、王晶晶一对小年轻“火线”领结婚证,成了抗疫紧张氛围中的佳话美谈。

   “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起……我们一定能够坚守誓言!”19日上午10点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隔离病房的小会议室内,鲜红的国旗下,一场简单又特殊的结婚领证仪式正在举行。该病区的护士陈荣超、王晶晶在当天喜结连理。明天一早,新郎陈荣超将参加市一院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征。 

   陈荣超、王晶晶两位90后,都是市一院ICU的护士。新冠肺炎疫情到来之际,两人均积极报名要求到抗疫前线工作。先后被调入市一院新组建的隔离病房、重症隔离病房,成为一院抗击新冠肺炎的排头尖兵。

   从相处到相识再到相恋,八载花落花开见证着陈荣超与王晶晶的甜蜜与美好,他俩相约在庚子年完成人生大事,2020。0202是他们相约领证的日子,可由于抢救病人没能如愿;2020。0214,他们仍然坚守在隔离病房又没能领成。

   这次,陈荣超的请战得到了批准,王晶晶下决心在荣超上前线之前,将女友的身份变成妻子,以此表示自己最大的支持;陈荣超知晓女友的心意,但也知道前方危险,思来想去,下决心在走之前将心爱的姑娘娶回来。

   2月19日上午,刚脱下防护服的王晶晶走出重症隔离病房,陈荣超捧着一大束鲜花迎上来,单腿跪下:“嫁给我!”在同事及院领导的见证下,民政局工作人员专程赶到医院,就在ICU隔离病房外的小办公室,为两人发放了结婚证,举办了结婚仪式。

      

   

  民政局特意挑选了两本序号尾数为“219”“520”的结婚证,以示深深的祝福。 

  ......

  现在,我们已到达疫区的上空!已到达疫区的上空!”空姐甜美的声音带着一丝焦虑在机舱中回荡,队员们都下意识地压了压口罩。“白衣天使,你们了不起,感谢你们!”换上防护服的空姐与机长向医疗队员们深深地鞠躬致意,令医疗队员在感动之余也平添了一份紧张与凝重。作为工作十多年的医护人员,大家对防护服并不陌生。但当机长、空姐都换上防护服,第三次向医护人员致谢时,大家还是被震撼到了。  

  武汉机场冷寂一片,曾经繁华喧闹的街头渺无人烟。夜色萧杀,寒风凛冽。颜春燕心头发悸一次次提醒着队员,拿好行李,尽可能减少与物体包括扶梯、门栏的接触。“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护别人。我交给你的队员,你必须一个不少给我带回来!”临行时,院领导的嘱托牢牢刻在这位37岁队长的心头。

  2月2日晚,肩负着830万盐阜老区人民的重托,盐城市一院支援武汉第一批医疗队抵达武汉。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

  滴—滴—滴,是治疗仪器不断的报警声,簌—簌—簌,是医护人员抢救病患快速的走路声,呼哧—呼哧—呼哧,是病人急促的喘息声,还有偶尔“丁当”一下输液瓶的碰撞声……病房笼罩着紧张有序又沉重的氛围,所有医护人员都处在高频率的工作节奏中,分秒必争医治、抢救病患。 

  2月4日,身穿防护服的王玮、袁园作为盐城市一院医疗队的第一个班次的护士,走进了武汉同济中法医院的重症护理病房。

  口罩、帽子、面屏、护目镜、防护服、五层手套、三层脚套等等,这样的防护套装后要通过严格仔细的检查,只有穿戴合格才能进入重症隔离病房。进入重症隔离病房,还得再穿上隔离服、戴上头罩。为了便于相互辨认,用马克笔在防护服的前后写上自己的名字是唯一的办法。

  重症病房工作风险很大,队员们有着足够的思想准备。“插管是最危险的操作,因为在插管过程中,病人会有大量的喷溅物,所以我们必须戴上头罩。”王玮说的云淡风清,实质上这是个近距离与患者接触非常危险的过程。第一天接收的5个病患中,有3人要抢救,4人需要插管上呼吸机。对于王玮、袁园这样的业务骨干来说,在平时这些活儿并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但穿戴上全套的防护套装,整个人就显得累赘、拘束,五层手套让手感全无,就连输液、抽血都很不方便。

  离开重症隔离病房,同样必须经过若干道门。洗手,脱第一层鞋套;洗手,互相喷洒消毒液;洗手,脱隔离服;洗手,脱面屏;洗手,脱护目镜;洗手,脱防护服……“每个环节都有规范的操作要求,脱防护服得先解放一只手,然后从内向外脱,自上而下,脱完直接卷起来放入医疗垃圾桶。如果经过一道门,手与门把手有接触,那么手得消毒,还得给门把手消毒。”洗手、脱口罩、帽子这平时看来最为简单的操作,都必须按要求深深憋气,迅速脱掉丢入医疗垃圾桶,然后手消毒,进入隔壁的淋浴间。淋浴完毕,才可以彻底离开。

        

  走进同济中法医院,所有队员均直接进入实战状态,根本没有实习的时间,这对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作风是个严峻考验。“没进重症隔离病房之前,心里面其实有点小紧张。但进去后,尤其是看到需要帮助的病患后,立刻冷静下来,这就是我的工作。”为了方便工作减少感染因素,女同事相互帮着绞短了头发。王玮为过新年在春节前特意烫了头发,90后的小帅哥由同事帮忙也“牺牲”了那时尚卷曲的头发。

  “我长这么大,可说是第一次穿尿不湿,可在班之时是不可能去WC,防护服穿脱特别费时间,一套好几百块钱哦。”小姑娘关甜笑出满脸红晕。由于防护服穿脱特别耗时费力,在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进入重症隔离病房,几乎不喝水,大家都用上了尿不湿。

  虽然来的时候有心理准备,但实际情况严峻得超过医护人员所有的想象!抗疫第一线的高强度、高频率、高压力,都让颜春燕们有些始料不及。所有医护人员都是上班就冲刺、下班就独居的状态。当第一次脱掉厚重的防护服时,一直自诩“能扛”的颜春燕甚至有了缺氧的感觉。

  但我们从江苏到湖北从盐城到武汉,来是为了什么?来是干什么的!“病房就是战场,天使就是战士!”这是医疗队员的共识。救人、救人、救人!这是挂在所有队员心头的两个字。

  不同于隔离ICU,新改造的病区很闷热,通风设备不是很好,加上密封穿戴防护服和隔离衣,频繁地走动,不到一小时,队员们开始出现头晕心慌、喘憋等缺氧症状,面屏和护目镜上的雾气形成水珠不断地往下流,无法喝水加上大量出汗导致口干舌燥,防护服积水后更是憋闷。只有坚持,再坚持......

  最最难受的时刻,是把呕吐快到嘴边的酸水又全都咽了回去。”赵宁玲那次差点没能缓过气来。考虑到工作期间(四个小时再加上穿、脱防护服还有前后消毒有六个多小时)不能吃喝,所以前一顿吃得稍微饱一点。没想到,工作强度一上来,顿时缺氧,胃难受得直想吐。赵宁玲亲眼看到两位同事,直接吐在防护服里。吐完了,出去清洗,重新穿戴,再回来工作。自此,赵宁玲上岗前的一顿饭,都会吃得特别小心,防止出现同样的情况。但缺氧的感受依然存在。那一天,胃部实在忍受不了,几轮反刍收缩后,胃液顷刻翻涌上来。赵宁玲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坚持,坚持,再坚持”,她咬紧牙关,硬是把一口又一口酸水咽了回去。“病房就是战场!重症病房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吐了,不仅消耗了一身的防护装备,得出去重新穿戴,而且这个时间不短,工作量就会摊到别人头上。”眉清目秀身材高挑的赵宁玲,是市一院支援武汉医疗队的副队长,又是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做出表率!

   “我们是ICU出身,我们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颜春燕、赵宁玲异口同声:“我们多辛苦一点,就能把更多的病人从阎王爷手上抢回来。”最开心的事,就是自己的病房有病患治愈出院的消息,队员之间都会相互传播,这是对自己的工作和付出最大的肯定。

  测量生命体征、发放口服药品、采集标本、正确执行医嘱……测体温、处理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因为没有护理员,队员们还负责发放饭菜、打水、协助患者排便、留取标本、外出检查等等。清醒的患者会配合治疗护理,会根据需求按铃呼叫:“液体还滴不滴啦”“体温表找不到了再帮我拿一根吧”......但对于不清醒的病人,医护人员将要付出更多更仔细的检查与身体擦拭、输液、喂药、测血糖、喂饭甚至人工帮助排便等等……

   “防护服裹满全身,汗水湿透衣背”……队员们告诉我,回来一个月了,每每听到祖海的这曲抗疫版的《为了谁》,感触都特别深。每次出仓脱下防护服,衣服全被汗水浸透,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一个班上下来,走路脚下都咯吱咯吱地响,因为汗水都顺着腿部灌进了脚部。摘掉口罩、帽子,开始最后一个消毒环节,用酒精清洗眼皮、睫毛、耳朵和鼻孔。最轻松的一刻,莫过于从隔离病区走出来,脱掉防护服和眼罩,瞬间感觉全身被密封的毛孔可以舒张开了,整个世界都明亮了。看着自己额头和脸颊上的勒痕、泛白的嘴唇、粗糙的皮肤……真的是好丑啊。爱美的小姑娘匆忙中带一两支口红,一点也派不上用场。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25岁,平均年龄31.6岁。重症医学科(ICU)二病区的护士严万里,正是年龄最小的那个。

  2月8日,严万里已经连续上了三个夜班,白天几乎都在睡觉。严万里一直在ICU工作,应该说重症病房内的所有仪器,都能操作自如。让小伙子不舒服的,是穿着防护服太闷、太累赘,工作起来很不方便。“最里面的防护服,是用胶布粘在身上的,动作幅度不能太大,否则胶布就断裂了。”

  病患的严重、医护人员超负荷的工作现状,激励着严万里也给他上了警醒的一课。就在第二个夜班,严万里突然发现对接的同事不见了。找寻了半天才发现同事在收工的瞬间晕倒了。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让不少医护人员在工作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但一歇下来,顿时感觉吃不消,人就会瘫倒。无人对接工作,接班的人就得重新检查病患。三个夜班里,两次遇到这种情况。自此,严万里养成了书面交班的习惯,因为“万一哪天我也晕倒了呢?”

   “我的岗位就在ICU病房,厚重的防护装备遮住了面容。穿着成人纸尿裤争分夺秒,连续几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怕吃了喝了一出病区身上的防护服就浪费了,更要命的是还要费时费力再穿一回,只好憋着、扛着、熬着,难受难忍。每次脱下口罩和头套时,早已没了知觉,长时间戴着护目镜,会留下深深的压痕,从鼻梁和面部又多了一些红肿与疼痛。”采访时,压痕在春燕的鼻梁、额头依稀可见。“真不好看,但这也是战绩!”。春燕黑黑的大眼溢出水灵灵的笑意。

    不少病人走出了危重隔离病房,疫情一天天向好。3月23大家接到撤离回江苏的通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有的发了微信告诉期盼的家人,有的则没和家中通气想着给亲人一个惊喜。不想24日再次接到通知,全员即刻转移进驻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肺科医院病房条件比武汉同济中法医院更具挑战性,盐城市一院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将接管20张床位,全部是危重症患者。“无论是什么艰苦情况,我们盐城医疗队永远是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我们会坚持到底!”这是疫情决战的“山顶”之一,患者情况更严重。战斗需要我们,立即转换战场!队员们将打了包的行李又拆了下来。

  在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收治的患者大多是新冠肺炎伴有COPD、心梗术后、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甚至少数患者还伴有肿瘤转移,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病情危重耐受力差,随时有转为危重型的危险,因此尤其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 

   “我们在查房时,对每一个患者潜在加重因素全面评估,对有基础疾病者做好深度排查。询问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关注病患化验、影像的动态结果,及时判断病情的发展,准确书写病历文书。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为病情不稳定病人做好保障,同时,也为前方方舱医院及发热病房转院患者做好充分准备,为生命争分夺秒。”市一院第二批增援武汉医疗队队长鞠云枫医师冷静持重。

   当看到病房里在生死线上煎熬的危重患者的状态,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这巨大的冲击还是令陈建军内心异常沉重,也更意识到自己肩上的使命与重任。从判断病情到确定救治方案,从诊疗护理到感染防控,丝毫不能松懈。无论是静脉穿刺,还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大家心里都明白,伴随这些操作而来的巨大风险。但不管多危险,不能退缩,也没有人退缩。“这是我们的身之所系,职责担当!无论多困难、多危险,都要坚守住这最严峻的一道防线! ”陈建军斩钉截铁。

    一日日的坚守,一日日的战斗,从来时的忧虑与沉重到现在的心中有数,一晃又是几十天过去了。来时,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樱花树干瑟瑟,这几日,已缀满星星红色的叶蕾。

   

  血脉相连,与你共度劫难寒冬  

  抗疫期间,病房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医者握着患者的手加油鼓劲。每一次握手,都在传递力量;每一句话语,都是郑重的承诺: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 

  第一次走进病房,颜春燕即听到一阵压抑着的哭泣声。循声而去,一位中年女患者面对墙壁低声哭泣。“您怎么了?”春燕俯下身子。病人艰难地转过身来:“医生,请帮帮我!”颜春燕为之震撼:尽管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来自患者的这份依赖还是让她感动:“请放心,我们一定全力帮你!”患者泪水淌下了,颜春燕热泪盈眶:这是生命的重托与沉甸甸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

   “医生,请离我们远一点!”赵宁玲所接管患者中有一位73岁的爷爷,因气管插管无法语言表达,他焦燥不安,手不停指向护理台上的纸笔。赵宁玲想了下捧着文件夹和笔送到了爷爷手上,爷爷费力且艰难的写着:“医生,离我们远一点!”赵宁玲百感交集走上前紧握住爷爷的手:“别怕!我们穿成这样,就是为了能够靠近你们呀!” 

   “你们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家!以后一定要带着家人来武汉,去吃叔叔亲手做的热干面!”一位出院患者拉着杨轶涵的手叮嘱。出了病房他边走边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那一刻,整个病房里所有医务人员和患者都一起唱起了这首《我和我的祖国》,那一刻杨轶涵热泪盈眶:在隔离病房里不单有生死病痛,更有爱与感动,曾经我们素不相识,这一刻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当—当—当!病房中那位靠墙病床上的老人烦燥地敲着床档。“爷爷,您想说什么?”这位昏迷一个多月前日刚清醒的老爷爷,两行清泪挂在面颊。却原来是老爷爷听说一位同事因新冠肺炎去世,79岁的老爷爷性情绝望近乎崩溃。“纸!笔!”老人向孙敏要来纸笔颤抖着写下:我想孙女儿!孙敏使劲点着头,在纸上回应:我来想办法!孙敏那天下班在亲属探望区等候,一直等到老人的女儿来送日用品。第二日,孙敏喜颠颠地将手机举到了老爷爷的眼前,老爷爷眼睛闪亮了,这视频上不正是自己的孙女儿吗?却原来孙敏特意对老人的女儿说了此事并加了微信,当晚,老人的女儿就发来了孙女向爷爷问候的视频。老人热泪盈眶,将孙敏的手机紧紧贴到了面颊上。 

   “爷爷您走好,您一定要多保重!”小关甜将82岁的老艺术家王爷爷送到了电梯口。爷爷深深的鞠躬令关甜及同伴们感动万分。对这位爷爷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见证这位爷爷因新冠肺炎加肾衰、尿毒症再到肺部感染,从深昏、浅昏再到逐渐清醒,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老人对医护人员是满腔的感激与不舍。“回来一个月了,我的耳边常回响着爷爷‘小关关、小甜甜’的声音……”

   一封封感谢信,一个个小视频,一段段饱含深情的微信信息呈现在我眼前,见证着一段段生死搏斗间结下的医患深情...... 

   “我们谁也舍不得删掉这些信息,这是我们生命中难忘又无比珍贵的忆念,更是人生途中极其宝贵的财富。”李梦影、蔡亚红等队员异口同声。

  71天与新冠肺炎患者零距离的接触,71个日夜高强度的战斗,心中紧张吗?有思想负担吗?思念家人亲人吗?

  队员们点着头,沉默。

   队长颜春燕没有直接回答:“4月4号清明节,我们15个人在长江边,面对滔滔江水,为这场劫难中死去的同事与人们默哀。天色茫茫苍苍,每个人的思绪若江水般波涛起伏,这是我们来到武汉的第62天。丁瑶说,队长,如果哪天我也不幸染上新冠‘光荣’了,你记着要和单位上说,一定要照顾好我的家人和孩子!”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好准备来的!我们自己是学医的,我们怎么不知道此行的凶险与艰辛!但是,这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别无选择!”经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特批,在武汉火线入党的颜春燕执著坚韧。 

  情深谊长,一起守候春暖花开

    一碗汤圆,晶莹剔透放在眼前。咬上一口又甜又糯,芝麻馅的,好香啊!顾保娣微笑着沁出了泪花,随即将汤圆拍了下来发给家人。除夕当晚,顾保娣接到通知,因疫情严重,市一院组建发热门诊,顾保娣调入北院发热门诊。2月2日,市一院驰援武汉医疗队紧急出征。顾保娣只来得及通知一下家人,丈夫在出征前一刻匆忙赶来见一面。“说实在的,我现在特别想念我的两个女儿。新年以来,我跟女儿只见了一面,就是正月初一送她们出门。 

  这半生以来,过了多少生日?唯这个在前线过的生日颜春燕难以忘怀。“燕儿,吃碗面吧!”军人出身的父亲对女儿自小就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国家有难,必须有人挺身而出”的观念,更是渗透到了骨子里。颜春燕为自己泡下了一碗生日面(方便面)。面刚泡下,11岁女儿、同事们的祝福都到了。市一院“ICU护理铁杆群”玫瑰朵朵:“生日快乐,前线工作辛苦了!加油,希望大家平安凯旋!”春燕被暖的掉下了泪水。

    杨轶涵下夜班刚回宿舍,便收到了父亲发来的微信。说是微信,其实是一封家书,名为《致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女儿的一封信》。读着读着,泪水从杨轶涵眼里涌了出来。在信中,父亲杨为祥对女儿大加点赞:“我女儿这次去武汉不容易,疫情面前,你舍小家顾大家。做父母的除了骄傲和自豪,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外孙,做好你的坚强后盾!”杨轶涵的丈夫在德国进修,儿子今年才4岁,20天前刚摔伤头部缝了7针。但都没能阻挡她参加支援武汉的决心和信心。杨轶涵曾在湖北读书几年,对武汉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即找护士长沟通:只要有任务去武汉,一定得让我去! 

   频繁地接触重症病患,让年龄最小的严万里对生命也有了更多思考。当看到病人躺在那里,眼神流露出强烈的求生欲望时,他感叹生命的脆弱,“珍惜生命”四个字再度涌上心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快速度抢救病人。”严万里是家中独子,严万里的父亲严志高曾当兵13年,党龄比儿子的年龄还长。严志高不断鼓励儿子:“英雄要有用武之地,成长不分逆境顺境!”但当儿子真到武汉参与救治重症病患了,做父亲的又开始担心儿子的安危,一天几个电话,“吃了没有”“睡得好不好”“一定做好个人的防护。 

  姜中华在前线写给妻子的家书令人感动;亲爱的,你的“孕”路上,我亏欠太多太多。2月19日中午,我陪你做完产检,在南京回盐城的高速路上,接到了上前线的任务。国家有难,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职责所在、使命所然、责无旁贷。但内心矛盾,因为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你将临盆生产。这时我请缨一线便意味着你生产时我将不能陪伴。而你一句:“如果我是你,我会义不容辞报名,我和宝宝你放心好了,家里还有爸妈呢!”你的勇敢和担当打消了我的顾虑,我为你的坚强自豪!……

  队员们更有着共同的骄傲:病人听说我们是江苏盐城来的医生,知道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地方,会向我们竖起大拇指!我们自豪我们骄傲!  

    站在盐城市一院光荣榜前,59位勇士的笑颜光彩夺目,我久久伫立——让我记住你们的名字与模样;你们戴口罩露出乌溜溜大眼睛的样子很美,你们摘下口罩的容颜更美!真心想拥抱你们每一位,紧紧地拥抱!你们笑了,你们回来了,但心中还是满满的牵挂: 

     叫我小可爱的老爷爷,您还好吗?解除居家隔离了吧?

    出院时双手合十为我们祈祷的大叔,摘下口罩您肯定更加潇洒!

    听说我们要回江苏,那位在酒店过道间跳起了西藏舞的保洁员大姐,您现在可以在晴川广场上跳舞了吧?

   还有一定要邀请我们去黄鹤楼下吃热干面的大眼睛叶阿姨,我们真的想去吃呢,也欢迎您来我们串场河畔,尝尝我们的“盐城八大碗”……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两批出征抗疫前线的年轻团队,意志在抗疫中淬炼,精神在磨砺中升华,境界在生与死的搏斗中拓展。与新冠肺炎生死之间的相搏,留给他们太多的感慨与生命启迪——

    病房是战场!刚从全市文明家庭颁奖典礼中赶回的何应丰:我所在的武汉中心医院,是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全国最早收治新冠病人,也是医务人员感染率较高的医院。在这里,我们有的同行从战士变成患者,倒在抗疫一线,我心里很难过。但我们能做的是擦干眼泪,继续战斗!

     

    病房是课堂!人类在大自然中是一个渺小的生物,一个病人的背后,就是一个大家庭,他们是儿子、丈夫、父亲,是女儿、妻子、母亲。我们竭力所能去抢救每一位患者,是我们这份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刚下班工作服还没有脱的鞠云枫说。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将是我一生的坚守。这是珞珈学子穆根华的心声。

    下了飞机挥舞着鲜红队旗走在队列最前的王玮,高高、帅帅的小伙子,头发还没全长起来:健康、亲情最重要。回来了,一定要对老婆再好些!

    多救治一位患者,让患者少一份痛苦,我便多一份开心,我便多一份价值!我回家后爸妈高兴,连嘟嘟、小小都围着我兴奋地打转。我以为它们不认识我了呢!嘟嘟、小小是小姑娘关甜养的两只小狗狗。“我以后一定要多陪陪爸爸妈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让颜春燕、丁瑶、杨轶涵、徐海燕铭记终身的是在武汉的火线入党。在所住酒店的大堂内,在全体医疗队员的见证下,在鲜艳的党旗下高举右拳作出了庄严承诺……

    “国有难,召必应,应必战,战定胜!在祖国需要我们之时,我们仍然选择义无反顾!”这是年轻队员们共同的心声! 

    每一个生命奇迹,都源于永不放弃的努力。

    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理念:生命至上、患者至上!       

  市一院先后两批赴鄂增援医疗队,经历了疫情救治最吃劲的时刻,也见证了武汉解封的激动时刻。做到了收治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治愈患者“零返回”、安全管理“零事故”。这一仗,打得艰辛,也打得漂亮!不管多少泪水、他们相互鼓励,不管多少汗水,选择相信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变成了一名战士,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这是颜春燕的原话,也是前后两批59名医疗队员的共同心声。 

   这些“零死亡”“零感染”“零返回”“零事故”后面,是盐阜老区高天厚土热血荣光的传承,是新一代盐阜儿女白衣战士的使命担当。

    以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佑苍生!

      

    颜春燕手机上是武汉结识的病人大姐发来的图片:柳丝拂扬层层绿意,樱花粉红簇簇灿然绽放漫天红霞。  

  春,如约而至!

 
 

  作者 张晓惠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书香盐城形象大使,全国三八红旗手。发表散文、随笔、报告文学五百多万字,出版《坐看云起》、《维纳斯密码》、《北上海》、《碧血雨花飞》等十多部散文、纪实文学作品集,先后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全国纪实文学作品一等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市政府文艺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诗歌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腾讯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 我苏网 新华报业 四川作家网 《钟山》杂志社 中国作家网 新华网副刊 新华网图书频道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诗歌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作家网 广东作家网 作家网 北京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文联网 浙江作家网 上海作家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 湖北作家网 辽宁作家网 河北作家网 中国诗词学会 海南省作协 陕西作家网 江苏文化网 钟山杂志社 张家港作家协会 江西散文网 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福建作家网 凤鸣轩小说网 百家讲坛网 东北作家网 四川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