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国 张广宇:生命的守护者

(2020-03-07 15:57) 5893699

  2020年新年接将到来,人们正吹着和煦的春风,怀抱着新春的喜悦,享受着美好的生活。然而,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新型冠状病毒, 在悄悄走向九省通衢的现代大都市——江城武汉,一时间大有黑云压城之势。

  当第一位病人被病魔击倒时,人们似乎并不在意,但是很快就有十位、百位病人被击倒,人们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惊呆了……

  湖北!武汉!这一疫情,足令人神共泣,寰宇同悲!

  瘟疫就是敌人,疫情就是命令。

  全国各地4万余名驰援武汉抗疫阻击战的医疗队员聚集在鄂, 其中有一位中央指导组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我国著名的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临危受命,也在119日来到了武汉金银潭医院,他将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扛起了大任,救百姓于水火,解众生于浮萍。

  争夺生命

  119日淸晨, 邱海波一下高铁,他就急匆匆地往金银潭医院奔赴,回到临时住宿的酒店,放下行李包,早餐也没有顾得上吃,直奔就近的金银潭医院。

  他一边走路一边思考问题,在马路人没有注意,却被一根树枝刺伤了一下耳朵,他只才觉得耳廓有麦芒刺式的痛,手一抹还有一点淡红,他也顾不了耳朵上划伤的血,一会儿工夫就来到金银潭医院。

  他望着穿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不停地穿梭在病区ICU室, 他心里就嘀咕着:“危重病人不少,情况不妙啊!”

  随急,他短时间处理好了其它事务,来到隔离室全副武装披挂上阵。

  他进病区ICU室, 刚好手术台上有一位男性新冠肺炎重症病人, 准备放弃治疗的方案。

  邱海波听说后,进行对患者细致检查诊断后对同仁说:“ 不能放弃, 准备做气管切开手术……’’

  手术台上,邱海波正与医务人员紧张有序为患者做气管切开手术,一边为医务人员做手术操作的示范。

  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恶化,医生迅速打开病人的生命通道,把气管切开,在邱海波为病人插管时,这个动作距离患者非常接近,医者患者面对面,患者气管切开那一瞬间,胸腔的气流会携带大量的病毒喷出,在这个时候,就是有层层防护,也会发生意外的感染,厚厚的防护服让一位位医护人员,如同一只只大熊猫失去了机动灵活,每一位医护人员操作动作就会“笨手笨脚”,感染机会就更多。

  手术仍然在进行中……

  患者仰面朝天望着白色的世界,望着白色天花板,白色的输水架,白色的氧气瓶…… 这些迷漫着白色的东西,让这位男性患者的一阵恐惧,一只手紧紧拽住邱海波的手,邱医生亲切地对他说:不用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瞬间。

  邱海波的心,战栗了……

  这就是邱海波在武汉37天里与死神争夺生命的场面。

  每次碰到这个手术时,邱海波会说:“我去做!’’

  守护生命

  大家还不知道吧?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邱海波还是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长,他带领的医护人员团队创造了非典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纪录。

  有勇无谋是兵家大忌。

  同样,在病魔面前,光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当时邱海波是我国第一位危重病学博士,他就是靠自己勇气和智慧战胜了病魔。

  非典病毒感染最多的人就是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也是全国各大城市非典疫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医护人员染病、殉职。

  邱海波得到同仁传递这个信息后,他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克服和应对自己同事没有牺牲呢?

  他每天早晚一趟,来到病区医务办公室,盯着着窗口旁边的呼吸机排气口……他心里很担心,我们南京不能重蹈其它城市的覆辙, 排气囗排出来毒气超强,毒气一直存留在屋里,时间长了肯定有人感染。他终于揣摩出来了,要改进排气口,方能解决毒气停留室内问题。

  这天, 邱海波来到后勤处, 看见洗衣机放水管在向外流水,“ 有了办法!”他突然在冥思苦想中挣扎出来了,眼前一亮,“为何不能用一根长软管,把排气口距离送远,问题不就解決了吧。”他用手拍拍自己的脑袋,“这么简单的道理, ……”

  他当天就让工人把毎个使用呼吸机的病房,按装了一根通往室外的管子,让毒气象水一样流到远处,至使逐释掉了。

  邱海波偶然灵感就挽救了不少白衣天使的生命。

  后来,邱海波运用自己的智慧,改进了全封闭吸痰管、人工鼻代替化罐方法等在全国首创。

  表现生命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首歌名既是邱海波54个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灵魂深处流淌的血脉,与矢志不渝大爱的情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也是邱海波念念不忘的一首歌,因为这首歌来自他的家乡——西北边陲天山脚下的新疆。

  他出生在道家创始人老子“ 化道成仙” 的喀什, 当你闭着眼晴想象客什时,你的脑海里就呈现着雪山冰川、碧绿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那异域风情的客什呀,邱海波就是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天山向我们走来。

  这天,雨,铺天盖地般地倾倒下来。一个年仅十多岁的孩子, 手撑着雨伞,顶着扑面吹来的风雨,艰难地向前迈歩走着。令人注意的是,在他的另一只手中,却捏握着一本学习课本,一边赶路,一边专心致志地攻读着。艰难的生活,迫使邱海波要比旁人更发奋用功,因为,他得要在学习成绩上争取前几名,才能取得领取助学金的资格。

  辛勤的耕耘,获得了优异的成果。在历届的考试中,邱海波都是名列前茅!

  这种勤奋好学精神使邱海波19839月从祖国西北边陲顺利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被留在附属医院内科工作。5年后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始组建江苏省第一重症监护病房(ICU)。当时邱海波对重症监护还很陌生,只是听说, 这是一个接收全院各科室最危重的病人的地方。

  邱海波现在称之为“离上帝比较近的地方”。邱海波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开始了他艰辛的重病医学研究生涯。成为了中国ICU的先行者。

  

  高保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代表作《寻找张思德》《青年习仲勋》等)

  

  张广宇:军事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供职于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诗歌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腾讯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 我苏网 新华报业 四川作家网 《钟山》杂志社 中国作家网 新华网副刊 新华网图书频道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诗歌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作家网 广东作家网 作家网 北京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文联网 浙江作家网 上海作家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 湖北作家网 辽宁作家网 河北作家网 中国诗词学会 海南省作协 陕西作家网 江苏文化网 钟山杂志社 张家港作家协会 江西散文网 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福建作家网 凤鸣轩小说网 百家讲坛网 东北作家网 四川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