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诗刊》青春风暴 | 许天伦:以诗为翼,飞跃生命的束缚

(2024-11-08 14:33) 6004369

  导语 

  青春是生命之泉的涌流,青年是文学发展的希望。江苏作协历来重视青年文学人才的发现培养,通过组织培训、学历教育、文学评奖、青年论坛等多种方式,帮助青年作家、批评家成长成才。2019年起,先后启动两轮“名师带徒”计划,推出“文学苏军新力量”“江苏青年批评拔尖人才”等人才梯队,进一步建强文学苏军方阵。省作协下属四大期刊同样把青年文学人才培养列入办刊重点:《钟山》举办全国青年作家笔会并联合《扬子江文学评论》举行扬子江青年文学季,设立面向全国青年作家的“《钟山》之星”文学奖;《雨花》坚持做好“绽放”“雨催花发”栏目,承办“雨花写作营”;《扬子江诗刊》设置“新星座”“早知潮有汛”栏目,每年评选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推出江苏十佳青年诗人,举办长三角新青年诗会等青年诗歌活动;《扬子江文学评论》推介优秀青年学者的批评文章,连续七年组织扬子江青年批评家论坛,2023年起,深入高校文学院举办学术工作坊……江苏作协多措并举,囊括新鲜“青年面孔”,凝聚青年文学力量,展现文学薪火相传的独特魅力,见证一代青年作家、学者的探索与创造。近期,江苏文学以全新栏目“文学新火”,与四大文学期刊联袂推介具有创作实力的青年作家、批评家。本期与《扬子江诗刊》共同推出江苏十佳青年诗人——许天伦。

  许天伦:以诗为翼,飞跃生命的束缚

  个人简介 

  

  许天伦,江苏金坛人,1992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第十二批次签约作家。因从小身体重残未上过学,仅靠一根手指创作诗歌。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十月》《钟山》《作家》《上海文学》《长江文艺》《芙蓉》《青年文学》等。获李叔同国际诗歌奖、紫金山文学奖等,被评为“江苏十佳青年诗人”。著有诗集《指尖的光芒》。

  授奖词 

  “江苏十佳青年诗人”授奖词 

  在许天伦的诗中,始终弥漫着对生命的诸多遐想。生命在他的诗中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以相同的方式消失。正是这种存在和消失,喻示着诗人对生命的执着而永恒的现实感知和神秘体验。相信假以时日和持之以恒,他的作品会日渐走向更为深广的诗境。

  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文学新人奖授奖词 

  自2012年起,许天伦仅凭一根手指创作了千余首诗歌。这位年轻的诗人,囿于有限的天地,却以文字为无形臂膀,拥抱广大的世界。他身在“无限压低的人间”,又通过投射在自我精神天地的倒影,眺望闪电、松林和炊烟,聆听体内的万顷波涛,想象生命的另外形态。他的诗作清澈、内敛而丰盈,以“指尖的光芒”,映出苍穹之下深藏的秘密。

  代表作 

  夏夜沙滩 

        沙滩上,三个孩子在玩着足球

        其中一个,把球射到了门里
        游戏带来的小小胜利和满足感

        也带动了,另外两个孩子的举手欢呼

        他们体内的童真,没有被夜色遮蔽

        这时候,一只潮蟹爬过来了

        它的前方是大海,也是它的家

        它的旅途显然是一次回归

        我就这样观察着,坐在废弃的木船上

        潮水慢慢涨起来了

        覆盖住那些海螺与海蛎子

        因为某种坚不可摧的爱

        才使它们紧紧地挤在一起

  在海边小镇 

        我们就这样在海滩上散着步

        大半天,一句话也不说

        这使我们更像两座亘古不变的礁石

        任凭一朵朵浪涛,卷有破空之势

        自大海深处扑过来

        我们屹立在各自的悬崖之上

        这么多年,我们之间横亘的深渊

        也愈发地辽阔。但父亲

        远处的灯火还在闪烁,我们

        即将穿过这片海滩而成为

        灯火的一部分。哦,父亲

        那些出海打鱼的渔船也即将靠岸

        当海风吹来了鱼腥味,我知道

        你微微弯曲的脊骨也是一艘船

        乘风破浪后,仿若一生的苦乐

        都汇聚于此。然而至今

        还没有一场暴风雨改变过它的航向

  春日 

        要到春天里走走,听一些

        鸟鸣讲述花开的故事

        因此,油菜花开始向四处蔓延

        它们利用蓬勃的思想方式,让我可以

        和一只蜜蜂处于同一个空间。它的嗡嗡声

        使我更加确信那是一颗公转的小行星

        它围绕着我,像是围绕着一颗恒星

        在小池塘空出的光影里,我最为

        幽暗的部分也已逐渐变得明亮

        我在一块石头上坐下,唯这古老之物

        知晓,其实我也是坐在自身的深渊里

        慢慢枯朽。随着年龄增长

        我越来越喜欢这种不受打扰地游走

        在无限春光下,我知道我那些

        去世多年的亲人仍躺在松软的泥土里

        迎接新的复生,即便以那种萌芽的方式

        但我看见,他们头上仍顶着一轮

        颤抖的落日,仿佛诸神在怜视万物的无辜

  梦的碎片 

        总有些梦的碎片,在暗处发光

        它们锋利、深邃,像是一块玻璃

        在经过与一夜暴雨的顽抗后

        终于碎在一个雾气薄薄的清晨

        这并没有多少意义。但即便

        是破碎得一览无余,梦的碎片仍会在

        一种坦荡中闪耀出细小的光芒

        在我的房间,这光芒将穿破黑夜的咽喉

        正如那些掠过梦境的泡桐花

        在爬上我的窗台之余

        一个沉默的深渊随之悄然洞开

  爷爷的拐杖 

        外面的雨终于停了。拐杖

        仍被搁置在墙角。这么多年来

        患有小儿麻痹的爷爷,曾依靠它

        走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

        从首都北京到海南三亚

        从辽阔的塞北大草原再到

        高耸的泰山之巅,一切所经之处

        仿佛都还留有拐杖敲击

        地面时留下的深深凿痕

        这像是一个个静止在阳光里的

        词语,爷爷好强的一生

        也早已在拐仗木质的枯朽中

        得以叙述。因而在爷爷去世后

        当我用抹布擦拭上面的灰尘

        仍感觉,拐杖有某种轻微的颤栗

        现在雨停了,当我手持拐杖就像是

        手持爷爷的腿骨,空气里除了潮湿

        窗台之外。几株泡桐花

        还静静地在明亮的疼痛里赫然盛开

  给你写首诗 

        已经很久没给你写首诗了

        你过得还好吗?

        泡桐树的紫色花朵开得那么寂静

        亦如我在稿纸上写下的新词

        这个夜晚,还没有太多的星辰可供闪烁

        但就是那寥寥无几的星光

        黑夜才不会显得诡异难辨

        此时,我在杂草丛中与经过此地

        的一只刺猬保持平行

        在它满身的尖刺之上,额外的时间

        也总是令人充满想象

        我知道你并不在意这些,从前是

        现在也是。我对此也十分理解

        毕竟我和你的距离越来越遥远

        毕竟一首诗的空行,也能隔起

        几亿光年的废墟

        因而,当我一旦被困其中

        我再想给你写首诗时

        我对死亡的思索便更无尽头

  夜晚吹口哨的人 

        是谁在这个夜晚吹着悠扬的口哨声

        那声音从窗外传来,像是一种

        尚未成型的语言

        混合了年少时对于星空的叙述

        我倚在窗前聆听着

        口哨声在月光斜照里变调、换韵

        这更像是吹口哨的人在逐渐破空而来

        但我的窗外漆黑一片

        除了远处几粒零星的灯火

        夜幕下,风信子仍保守着怒放的秘密

        唯有在夜晚吹口哨的人啊

        我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只是感觉他的双唇

        越来越像一个鸟巢,那一声

        接着一声,声调清扬、悠亮

        仿佛还有更多的稚鸟从中飞出

        它们会落向黎明的树梢,也会落向

        我尚未苏醒的梦境 

  平原 

        是谁在这个夜晚吹着悠扬的口哨声

        那声音从窗外传来,像是一种

        尚未成型的语言

        混合了年少时对于星空的叙述

        我倚在窗前聆听着

        口哨声在月光斜照里变调、换韵

        这更像是吹口哨的人在逐渐破空而来

        但我的窗外漆黑一片

        除了远处几粒零星的灯火

        夜幕下,风信子仍保守着怒放的秘密

        唯有在夜晚吹口哨的人啊

        我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只是感觉他的双唇

        越来越像一个鸟巢,那一声

        接着一声,声调清扬、悠亮

        仿佛还有更多的稚鸟从中飞出

        它们会落向黎明的树梢,也会落向

        我尚未苏醒的梦境 

  秋天的故事 

        入秋后,几片黄叶说出最后的别言

        纵身一跃,就落到行人走动的路边

        我曾多次捡起它们,放在手心

        细细地打量着它们枯黄里的平静

        这么多年,我一直对于陷入枯黄的事物

        总是充满了好奇。直到天黑下来

        小路边已空无一人,月亮被悬置于

        两根树枝间,像个年代久远的旧瓷器

        在平原上,只有深谙哲思之人

        才能看出它照耀轮廓魆黑的万物

        我看见了这些,并试图深入到其中

        去倾听一簇秋菊陈述与那只

        白蝴蝶之间的秘密。蝴蝶在半空翻飞

        像是一粒辨不清方向的灯火。我猜想着

        它一定也像我一样,对于死亡

        或死亡之后的事,拥有源于形而上学的认知

        毕竟,当它和众多树叶一同凋落

        灰暗的浮土层,秋天的故事正在被逐步氧化

        那时候,我会跟随那只路过此地的松鼠

        四处打探一枚坚果的消息

  薛埠河之夜 

        沿薛埠河岸一直往前走,几粒星光

        从天幕落到水波晃漾的河面

        停栖于埠头上的木船,乘船人已然睡去

        他在白日撒下渔网,四处蹦跳的鱼虾

        正在网中讨论有关大海的话题

        对于大海,这些生活在淡水里的生物

        肯定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认知。这正如

        那位出生在这个小镇上的少年,总是觉得

        小镇以外的世界,具有想象的更多可能性

        他会经常爬上附近的山岗,去观看

        落日和星辰,是如何从古老的河水里

        进行一次互换。那充满仪式感的场景

        多少年后被他写进了诗中。黑夜里

        薛埠河从一阵犬吠声中穿流而过,几只萤火虫

        是另一群失落的星星,它们刚刚被

        失眠者从梦里驱赶了出来,此时闪着荧光

        悬在半空中想要重新找回来时的路

        那里瓦楞草还在持续生长

        当草尖曳动,一不小心刺破了圆月

        唯有沿河独行的人看见,一些曾被河水

        淹没的事物,又在今夜悄悄浮出水面

  评论 

  张二棍

  许天伦这一组诗,打破了惯常写作中个人与故土家园,与血脉至亲的时空壁垒,精心营造出一种影影绰绰的神秘与和谐。在他的演绎下,生死同一,物我两在,童年与暮年,骨头或墓碑,不过是你我形态各异的分身而已。也许,这就是文学的迷人之处。

  黑陶

  这次我阅读的是许天伦的作品。和天伦之前没有直接交流过。这次有机会认真读了他的一批诗歌作品,越读,就越有一种惊艳的感觉。我发现,这是一位成熟度已经很高的优秀青年诗人。概括来讲,许天伦和他的诗歌,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天伦有非常好的艺术感觉、诗歌感觉。他对生活、对这个世界、对自我,都超级敏感。第二,他有沉稳的气质,表现为他诗歌的推进速度,从容、不急不躁,控制力非常好。第三,他的写作,一般是从日常进入诗歌,可贵的是他总能超越日常,在日常的基础上,他能飞升起来,由日常之实,进入到艺术之虚。第四,天伦诗歌内部的时空感很大,这有力提升了他作品的共相性。第五,天伦有很强的诗歌感悟力和写作表现力。可能光这样讲特点有些抽象,我在阅读天伦诗歌时随手做了很多札记,我们可以具体来看一些天伦的诗。例如《天空》是一首遐想之诗。天伦诗歌中有众多精彩的幻象。幻象,又可细分为幻的思想、幻的形象、幻的声音、幻的举动等等。这首诗的开篇就出手不凡:“如果从人间伸出手去,摸一摸天空/你就会发现你的指纹/留在它光鲜的表面。”从人间伸出手去摸天空,这就是一种幻的举动。《追日》呈现的是一种“万物即我,我即万物”的写作状态。诗人“.....将一棵大树/视为参照物——原来它拥有着/和我同样隐秘的疼痛,太阳每移动一寸/树影就会向内,蜷缩一下”,在这里,树即我,我即树,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抽屉里的苹果》这首诗典型地显示了许天伦诗歌由日常到超越日常的过程。抽屉里的一只苹果在趋向溃败,他是这样超越的:“在黑夜这样一个巨大抽屉里/他的宿命和苹果并无差别 ”,他告诉自己,要“从溃败当中努力保留住生活的甜”。《当我想起一座房子》写一只布谷鸟,“落在我的屋顶/凝视着这颗我生活过的星球 ”,时空感一下子被无限扩展。显示了诗人的格局和写作力。从上面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大略可以看到,许天伦诗歌的艺术质量,是相当高的。天伦的作品,还有一个最大特点,我是特别放到最后来说的,那就是从他的诗歌中,能够见到他个人的生活,从他诗歌的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他非常真诚的情感。而这种“真” 是一切艺术最重要的元素,特别珍贵,而且是无法伪装的。许天伦是90后,非常年轻。今后,他只要继续好好生活,认真感悟,多多阅读,只要继续写下去,他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魏天无

  仅凭一根手指在键盘上敲打诗句的许天伦,是否因其命运与你我大不同,方才如此静谧,如此专注于生活的馈赠,而你我却总难免愤懑、抱怨?但好的诗歌,会轻易击穿你我准备贴在他人和自己身上的标签:你我都是他的“影子兄弟”;他也是你我的“影子兄弟”。你我并不需要与生活中的他建立联系:你我他是在诗与诗的“空间”内建立联系,并以此确认诗人的才华。

  马泽平

       读天伦的诗歌,很轻易地就能进入他的生活场景,尽管我更愿意在阅读中剥离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天伦的《梦呓者》,更像是诗人的心灵独白。王国维先生曾说过,“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站立、说话、行走,这些我们能够轻易做到的事情,于天伦而言,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命运往往就是如此残酷,赐予我们的同时也在剥夺。幸运的是,还有诗歌带给我们安慰。还有诗歌留给我们探究生活中那些“未尽之意”的机会,让我们重新拾起勇气面对残缺的生活。天伦的诗歌语言,浑然天成,在生活的低处闪烁着晨露般皎洁的光芒。这光芒来自天伦内心深处的善念和真挚,对于那些手指着自己叫傻子的孩子,那些给自己带来过伤害的人,他选择宽恕,只是以一句“尚不懂事的孩子”一笔带过。天伦心中有过怨吗?我想应该有过的,同龄人享受到的,他只能通过诗歌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同龄人不必背负的,始终是他绕不过去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从这个角度解读,《梦呓者》并非只是对个体生活的还原和记录,更是整个时代背景下,一群人的生活缩影。它像是一枚反复打磨过的原子核,小中见大,随着阅读群体的扩大而不断延伸。或许,诗歌的精妙之处正在于语言脱离个体生活阅历和阅读积淀的局限性,以更为坚韧的品质,冲破种种桎梏,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显示其强大的、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