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与文论创新

(2022-05-10 16:54) 596963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建党百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文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决议》中的论断,不仅为正确地认识和总结新时代以来文化建设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提供了基本的遵循,也为正确地认识和总结新时代以来文艺事业包括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照。

  一

  如同决议所指出的,新时代以来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突出时代标志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现代新文化的思想激荡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而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政党,重视文化建设是党的历史传统。自建党初期开始,党就把在文学艺术和文化宣传领域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20世纪30年代中期,基于历史经验和时代形势,毛泽东提出,为了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不单要有一支武装起来的军队,还要有一支组织起来的文艺队伍,“要文武双全”(《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为了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在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上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与党格外重视文化工作、有自己的文化建设的目的与方向是分不开的。

  然而,在百年来党所领导的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也曾走过一些弯路,有过一些失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经有过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生搬硬套马列经典的教条主义倾向和做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过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以至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这一切都在相当程度上对不同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形成危害。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反思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将文化建设视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问题,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论述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入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为全党全国人民确立文化自信提供了思想指引。他不仅把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明确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这就不仅把文化自信与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统一起来,也与中华民族数千年伟大文明传统紧密统一起来,赋予了文化自信以鲜明的时代意识与深厚的历史蕴含。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在文化建设上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所达到的繁荣局面,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项事业新局面的开拓,都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有着直接的内在关联。

  二

  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导引下,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对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社会力量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文化投资热度持续放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事业的广度与深度也达到了空前的历史水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在当代世界文化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文化大剧。在这其中,既显示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也体现出新时代文化创造的时代精神特质。

  首先,新时代文化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校准了方向。改革开放以后,受国内外种种时代变局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为此,党依据变化了的历史形势,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的问题,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与此同时,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推动融媒体发展,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等。这些立破并举的举措,明确了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确立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制度上的保证。

  其次,新时代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领导国家进行文化建设,根本目的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上世纪80年代之初,党在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自此以后,这个文艺工作的“二为”方向一直也是文化工作的方向。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中,不仅对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作了深入的阐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且强调文艺要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就使文艺、文化工作的方向牢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基础之上,将文艺为人民服务与用文艺弘扬时代精神价值、引领时代进步有机统一了起来,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在保证正确方向、满足人民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使文艺创作和文化创新更有筋骨、有温度、有力量,大大增强了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和价值引领力。

  再次,新时代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和人民培根铸魂,将当代文化创新与赓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命脉有机统一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绽放出了新的时代光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对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进行了充分而又深入的理论论述,而且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实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动以国际传播手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大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并在世界范围内明显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从悠远的古代走向了当代,而且在与中国当代文化创新的有效接合中以越来越夺目的光彩汇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潮流。

  三

  新时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成就的取得,与党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也与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理论创新有直接关系。文化发展离不开一般文化理论的指导,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建立、文化建设新局面的拓展,都是与文化理论上的自觉创新同频共振、互动并行的。而在新时代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中,文艺理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由于文学和艺术是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因而新时代的文艺理论和批评不仅直接践行了指导和引领文艺发展和繁荣的时代责任,也自然构成新时代文化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维度。

  概括而言,在新时代文化建设过程中,文艺理论和批评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思想指导地位。新时代以来,文艺理论批评界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做了大量学术史的研究,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意识形态本质论、文艺生产论、文艺反映论、人学思想以及文艺批评标准和方法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许多正本清源的研讨,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文艺评论工作,对种种错误文艺观念展开批评,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次,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工作导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文艺理论和批评界以中外文艺发展的历史实际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依据,以世界优秀文艺理论的相关论述为借鉴,对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本位观等思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发,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深入扎根人民生活,更好反映和表现人民生活和心声、满足人民审美文化需求,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导。

  再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引领社会风尚。新时代以来,文艺理论和批评界对文艺与时代生活的辩证关系作出新的思考和阐发,不仅强调文艺创作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而且要求文艺家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新时代文艺创作在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与文艺与时代生活关系上的理论创新紧密相关。

  最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了新的理论研究和阐释。文学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当代文艺和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新时代以来,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界对中华文化基因、中华美学精神、中华艺术传统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阐发,取得了许多富有理论价值的学术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拓展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内涵的认知和把握,也为当代文艺创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提供了参照和指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

  总之,在新时代以来文艺和文化的发展中,包括文艺理论和批评在内的理论自觉和创新构成一种重要的精神助推力量。这充分表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与理论的自觉与自信,是密不可分的。在理论的自觉和自信中推进文化自觉和自信、繁荣文艺和文化,正是当代理论研究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与发展中大有可为之处。

  (谭好哲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孙媛系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