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时空下的精神担当

(2022-03-09 17:41) 5967258

  □贺绍俊

  这次论坛以“新时代文学与青年作家的使命担当”为题。的确,“新时代文学”是一个新的提法、新的概念,它意味着我们对当代文学怀有新的期待,期待当代文学迈向新的阶段,开启新的时代。

  将新时代文学这样一个充满期待性的话题与青年作家的使命担当放在一起来讨论是非常合适的,因为文学处在这样一个大的变革时期,青年肯定是很重要的力量。这可能也是一个普遍规律,每一次社会的大变革、大转型,或者是文学的大变革,都会不约而同地对青年提出极大的期望。比如在上世纪初,我们由过去的封建时代,开始在西方的侵略下不得不打开国门,这是一个关乎中华民族存亡的社会变革时期,当时那些先知先觉者们是多么期待青年们能勇敢地站出来。梁启超在1910年就说道:“青年者流,大张旗鼓,为过渡之先锋,然受外界内界之刺激,而未得实把握以开过渡之路者也。”他感觉到,中国的希望必须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希望他们成为过渡之先锋,他认为中国正处在过渡关键时期,而先锋是谁?先锋就是青年。同样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一开始办刊物要进行思想启蒙,办的刊物就叫《青年杂志》,他在创刊号上写的文章叫《敬告青年》,呼唤青年觉醒起来,担当起社会使命。《青年杂志》后来更名《新青年》。这个名称更加凸显出青年的时代意义。新时代文学要创造辉煌,自然也要对今天的青年寄予更大的期待。

  但是这样说并不意味着青年理所当然地就会成为先锋,就会成为新时代文学的开创者。青年并不是天生就能成为社会变革的担待者的,要能够担当起这样一个社会的责任,我认为青年本身要做好充分准备,要进行磨炼。我想这大概也是所有对青年抱有期待的人的共识。比如前面我所引的梁启超的一段话,他在表达了青年应是变革先锋的意思后,他还说了,很可惜我们中国的青年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去开辟通向未来的过渡之路。为什么青年还没有做出这样的事情呢?因为有外界和内界的约束。陈独秀办《新青年》就是要为青年觉悟做外部的准备,为青年能够成为先锋提供外部条件。同样,鲁迅文学院为青年作家开辟课堂,让年轻作家能够有这么优越的条件进行学习,我觉得也是为青年做准备,这是外部条件。但是很重要也很关键的是,还要有内部的准备,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内界”。青年是否在内部为自我成为时代先锋做好了准备?在这一点上,不同年代的青年,他们会处在不同的文化时空。我们对我们自己所处的文化时空有没有清醒的认识?这是每一个时代的青年要克服来自内部的自我约束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也是从青年过来的,那时候,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文化时空是什么呢?是一个狂热虚幻的理想主义的时空,但是我们的理想主义和现实是脱节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内部的准备会很曲折、很艰难。回想我自己,如果我顺着虚幻理想主义一个劲往前走,我不知道我自己会走到哪一步?后来我重新回到现实中间,慢慢进行思想的沉淀,有很多的变化,这是我自己个人的经历,我感觉这也是我在做内部的准备。

  今天的青年所处的文化时空显然和我那时是不一样的。今天的文化时空是一个实用主义和世俗主义盛行和交织的文化时空。今天青年在文学上的表现也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尤其突出体现在“90后”身上。“90后”已经崭露头角了,甚至“00后”也紧随其后。“80后”曾经被作为文学新一代给文坛带来惊喜,但他们如今逐渐形成了一种定型的状态,是一种成熟的面孔了。我有时候读“90后”的一些作品就明显感觉到他们在审美上、在看世界的方式上以及对文学的认知上都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所表现的不同,他们露出来的这种新的迹象是不是就一定代表新时代文学?我感觉还不能完全画等号,青年一代还有一个不断探索和认知的过程。

  这是我对新时代文学与青年作家的使命担当的一点思考。那么青年在新时代文学格局中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使命担当呢?我想谈一点感受。

  什么是新时代文学?在十代会上,张宏森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文学,他谈得非常充分和全面。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我对新时代文学的理解。

  十代会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些提法:“开放共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学活动和文学志愿服务,成立全国性文学志愿者组织,推动各级作协建立文学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这就是说,要把文学作为全体人民开放共享的内容,文学志愿者也应该是指不同于一般的志愿者,是以文学服务于公众和人民的志愿者。我愿意将这些新的提法理解为在对文学功能进行更深入全面的阐释。我们作为作家进行文学写作,我们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出精品,要写出伟大的作品,这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能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写出《红楼梦》?如果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写出《红楼梦》,为什么要培养这么多作家进行写作?而且还要推动更多的基层作家来写作?其实,我觉得,文学写作,不仅仅是要写出伟大的作品(当然它是最重要的目的),而且文学写作本身它就是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让我们参与到一种文学生活中来,让文学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形态之中。文学生活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新时代文学就要倡导文学生活,新时代文学它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我们的社会进入到小康社会的前提下,我们有了充分的条件,不仅仅追求物质享受,还要追求精神享受。我们的精神生活要丰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有文学生活。所以我们的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就是一种享受。我们要去做文学志愿服务,服务什么?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过上文学生活,一种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我很多年以前去湖北,看到湖北作协正在组织《湖北农民作家丛书》,他们为什么做这个丛书呢?因为他们曾经收到了农民的一封信,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妇女,有两个孩子,天天干农活,干家务,但是她每天还要挤出时间来写小说,写在学生作业本上。她为此专门给湖北作协写了一封信,请求湖北作协能够帮助她提高文学写作的能力。湖北作协收到这封信以后很受感动,他们于是组织了《湖北农民作家丛书》。他们把那些在基层热爱文学写作的农民集中起来,辅导他们写小说,最后出了十本书。这个写信的农民叫周春兰,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写作?她回答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她说:“文学写作让我的生活有了尊严。”我在想,这大概也是文学的价值和文学的功能所在吧。

  所以我觉得当我们谈到今天青年作家的使命担当时,不要忘记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之一——真正让文学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学写作中来,让更多的人从文学写作中得到一种精神的滋养。说到底文学更多体现在它的精神内涵和精神价值上,我们进行文学写作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陶冶自己的精神、净化自己的灵魂。所谓文学生活,其实就是要为自己搭建一座精神寺庙,你能够在这样一座精神寺庙中让自己的灵魂更加纯粹、精神更加高雅,让你的生活更加有质量,这也是我们的一种使命担当。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