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潮汐

(2022-03-09 17:40) 5967257

  □岳 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从201410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到20161130日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再到20211214日的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文艺与时代的关系,推动着开创一个时代崭新的文艺风气。对于青年作家而言,自踏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之始,这就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处理文学创造与时代的关系?

  一个显而易见的共同感受是,我们不再视这个时代为风平浪静、不起波澜的“小时代”。恰恰相反,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时代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科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正在全面融入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情感结构与集体意识,还将深刻影响着社会思潮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未来不再隐身于为迷雾所笼罩的水晶球,而是越来越清晰地显现自身。大时代真真切切成为我们的生活境遇,成为我们的命运。正因为如此,常常有青年作家感慨,现实已经远远走在了文学的前面,我们徒劳地追赶现实,却一次次被现实抛下。事实上,当时代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看待时代、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应该发生改变。如果说,以前我们用的是分析的方法,试图从一个又一个局部去认识时代,现在这一方法恐怕不完全够用了。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治学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镜鉴。黄仁宇主张用综合的方式来研究历史,即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欧洲史、美国史有了相互比较多的“对照”,才谈得上进一步研究。黄仁宇提出“放宽历史的视界”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了,但是总体性的视野与方法越来越被不同的学科运用于不同的领域。总体性的视角对于文学的重塑也更为急迫。我们固然是书写一个个具体的人,但是要意识到,这一个个具体的人有其来路,他的平凡的生活、隐秘的欲望,他的喜悦与哀愁,都与一个时代的生活图景息息相关,都在更为宏大的时间尺度上被确认、被书写。这也对今天的青年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写浪潮涌动的大时代,除了深深热爱我们这个时代以外,要具备关于这个时代的一切知识,留心观察我们生活其中的风气潮流以及思想、情感和意识编织成的网络。像以赛亚·伯林所说的,以巨大的耐心、勤奋和刻苦,潜入生活表层以下,探索“难以清晰表达的习惯、未经分析的假说和思维方式、半本能的反应、被极深地内化所以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的生活模式等等”,发现和靠近时代的核心命题。当然,在以总体性视野观照现实、书写时代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洛赫尔的名言:“人们切不可把整体与全体混为一谈,整体固然大于各部分的集合,但它肯定也小于各部分的集合。”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