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共情共鸣

(2022-03-09 17:40) 5967256

  □张 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这不仅指明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前进方向,明确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同时也从根本上揭示了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指明了文艺经典的创造之路。这是因为,每一位作家都有创造文学经典的梦想和冲动,而无论哪一位作家想要创造经典都必须首先扎根时代。

  文学经典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它总是体现着时代的脉动,承载着特定时代的历史文化记忆,以特定形式或直接或间接地生动表现所处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影像和思想文化面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扎根时代又超越时代,而之所以能够超越时代,恰恰因为相比于别的作品,经典作品扎根时代更深入、更持久。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时代是文艺创作的内容沃土,是文艺创作的情感源泉,也是文艺创作的创新之本。

  真正的作家一定是对他所处的时代有着最深入的体验、最深厚的情感、最深刻的思考;伟大的作品一定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有着最深刻的把握。时代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时代的主体,也是推动时代变革的根本力量。人民是“时代之问”的出卷人,也是阅卷人。文学作品要回答“时代之问”,必须时刻葆有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当代文艺工作者而言,尤其是对于想要创作精品力作、有着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的文艺工作者而言,扎根时代,深入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共情共鸣,这是创作经典、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不二法门。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寄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就是希望文艺工作者在人民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在新时代昂扬向上的主旋律中,寻找创作源泉,汲取精神力量。“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命题,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主题,围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重大战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伟大工程,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围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作灵感,描画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成就和精神图谱,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创新发展的最前沿,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科技进步的实验室,在上班族拥挤的公交上,在快递小哥疾走的步履中,在小朋友天真无邪的笑容中,在老母亲殷切期盼的目光里,在时代的宏大主题中,在个人的平凡梦想中,处处都体现着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处处都凝聚着生生不息、勇于创造的中国精神,绽放着伟大复兴的光芒。

  与时代同频共振,顺势而为,方能书写时代华章;与人民共情共鸣,不忘初心,方能创造时代经典。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只有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胸怀“国之大者”,才能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写出的作品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