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国:吹响新时代文学的集结号

(2022-01-29 12:56) 5965797

  □汪兴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催人奋进,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的发展阶段指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过去的五年我国文艺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的担当作为,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对文艺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对做好文联作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吹响了新时代文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启航、再出发的集结号,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温暖,也深感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深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过去五年我国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巨大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和领航定向。我们要充分认识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始终不渝地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捍卫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推动文学界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真理和实践伟力,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党的文学事业,坚持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学发展道路。要突出坚持党对文学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四史”学习教育,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深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必须牢记“国之大者”,服务中心大局。过去的五年,我国文学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等重要的时间节点都不负担当,彰显了文学的独特力量。在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的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方位,自觉把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放在“两个大局”中去谋划、推动,心系民族复兴伟业,朝着总书记擘画的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努力培育、拓宽、成就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气象、大追求,动员和激励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主动认领、坚决扛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要进一步聚焦重大主题文学创作,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和代表性重大人物,以文学来生动记录党的恢宏新史诗,形象再现新时代历史巨变,热情讴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壮丽画卷,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深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文学的新期待。人民是文学创作表现的主体,也是文学接受和评判的主体。新时代文学要不忘初心,坚守人民立场,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作为文学创作和文学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教育和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人民学习、以人民为师,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人民群众新的生活、新的情感、新的故事,以高尚的情操、真实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反映人民的幸福、欢乐和忧伤,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让新时代文学写在人民的心坎上、留在人民的口碑里、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中,决不能虚构人民、调侃人民、丑化人民。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国文学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切实承担起文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把凸显精神引领、价值引导、审美启迪、凝聚力量作为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筑牢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精神根基,在新征程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伟大斗争中更加彰显文学的价值和力量。

  深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催生精品力作,多出扛鼎之作。新时代文学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有没有、多不多转向好不好、精不精。对每一位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来说,创作生产优秀文学作品永远是中心任务,没有作品不能立身,没有精品难以成“家”。我们要始终坚守艺术理想,把提高质量作为文学作品的生命线,深入实施文学作品质量提升工程,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努力创作更多彰显时代精神、体现中国特色、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高峰之作、扛鼎之作,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保持定力、静下心来、醉心创作、潜心打磨。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敢于创新创造,顺应新时代大众接受习惯、欣赏眼光的提升变化,把握互联网时代文学生态的新形势新特点,大胆尝试文学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推动优秀文学作品的影视、戏剧及网络视听等文艺形态的转化,让文学在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的跨界融合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境界、释放持久生命力。

  深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弘扬正道,追求德艺双馨。要着力加强文学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文学人才的培养,提升文学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增强他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锻造新时代德艺双馨的文学中坚力量,保障社会主义文学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要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贯通襟怀与学识、交融道德与才情、统一人品与文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学评论和文学评奖工作,发挥其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积极作用,坚持教育引导和综合治理并重,立破并举、综合施策,努力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山清水秀的良好文学生态。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来源: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