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苏军新观察|黄蓓佳:给孩子们有深度的阅读

(2023-06-27 14:37) 5986786


  与黄蓓佳的采访分两次进行。第二次见面,是在一场读书分享会。台下读者排排坐,大多数年龄都在9-15岁之间。然后,一些意外插曲发生了:一名1998年出生的小姑娘上台签售,哭得稀里哗啦。她说,看到黄蓓佳,想到了童年读过的书,和过往的成长岁月。

  离开前,作者和读者在图书馆门口拥抱告别,黄蓓佳在书籍内页留下了一句“To签”,她对自己的小读者说:“小姑娘,祝你一辈子开开心心,幸幸福福。”

  摄制组与黄蓓佳的第一次采访约在她的家中。她卧室敞开,书房敞开,未做任何掩蔽,任由镜头在房间的角角落落取景、拍摄和记录。前去采访还有一名实习生,小姑娘面向黄蓓佳提问时,也是落了泪,还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一次可能是意外,连续两次或许能说明:黄蓓佳对她的读者而言,注定是特殊的。

  黄蓓佳今年68岁,从《我要做好孩子》到《今天我是升旗手》再到《野蜂飞舞》……她的作品,陪伴了中国三代孩子的成长。

  扬子晚报与江苏省作协联合推出《文学苏军新观察》系列微纪录片,持续更新中。这一期,我们与作家黄蓓佳发起对话。

  【简介】1955年6月27日,黄蓓佳出生于江苏如皋市,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20余部。

  其中儿童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分别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图书奖等奖项。

  黄蓓佳在读者签售会现场

  自认是晚熟的人

  去年5月,省作协为黄蓓佳举办了一场儿童文学创作的研讨会。她在会上直言,当初踏入文坛,纯属误打误撞、糊里糊涂。

  1977年,全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黄蓓佳是参加高考的首批学子,本来有机会报考北大理科,可她的父亲觉得一个22岁的大龄女孩智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读理科太迟,就这样选择了文学。

  从《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5个8岁”系列长篇小说、《亲亲我的妈妈》《你是我的宝贝》《余宝的世界》《童眸》《野蜂飞舞》《太平洋,大西洋》……她写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豆瓣基本都获得了8.5以上的高分。

  黄蓓佳生活照

  不少人在给出好评的同时,又惊讶于黄蓓佳的高产。但是她却觉得:“写作的50年,是一点一点进入状态。”

  她把自己称为“晚熟的人”,“50岁之前,经常怀疑自己选错道路,“我感觉以我的性格和专注程度我可能更适合做实验室的工作,也许我能成为很不错的科学家。”50岁之后,她开始体验到写作的快乐,“有了把控文字和思想的能力。”

  成人文学作者投入儿童文学创作

  提到黄蓓佳,很多人会在她的名字前加上“儿童作家”的称号。但其实,走向文学创作道路之初,黄蓓佳并不是专注于书写儿童文学的作家。

  2008年,她出版的《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其中收录了6部中篇小说,向读者描述了六种不同的婚姻和爱情的模式。时间再往前倒退,她还写过一本名为“目光一样透明”的书。

  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黄蓓佳说,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她都不想放弃,前者是满足自己“成人化”的社会表达,后者更耗费心力。

  大概是因为带有风格鲜明的成人文学写作基础,黄蓓佳投入儿童文学创作后,所构绘的世界,总能带给小读者这样一种感觉——属于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平视”,正如一位长大后的小读者在社交平台上的留言“黄蓓佳会把我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去交流。”

  黄蓓佳搭建的儿童文学世界中,主人公有普通的孩子,有残疾的孩子,也有留守的孩子。她会毫不避讳地用儿童的笔法,去描绘单亲、家暴等现实世界会发生的令人头大的事件。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曾发表评论,总结黄蓓佳儿童文学写作的特点:拒绝“微观的小世界”,不写市面上流行的“快乐校园故事”,把童年经验尽可能置于时代与历史的复杂棱镜中透视。

  首个再版的书终于不是《我要做好孩子》了

  那么多年的文学创作,黄蓓佳始终绕不开的一部作品是《我要做好孩子》——20多年前,她取材于女儿“小升初”的备考经历,写出了自己的首部儿童文学长篇。

  《我要做好孩子》书籍封面

  自从这本书诞生以后,她开始在不同的场合听到孩子们感叹一句同样的话,“黄老师,你是不是侦探,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我的生活?”

  2022年伦敦书展,《我要做好孩子》英文版发布,由英国著名翻译家翰斌所译,黄蓓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让中英年轻人产生共鸣,阅读儿童文学及绘本是最好的窗口,“希望国际读者通过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外儿童和家长相似的成长体验。”

  《我要做好孩子》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它拿遍了国内所有的儿童文学奖项,同时获得了无数小读者的喜爱。直到今天,还能在社交网站上看到年龄进入20+、30+的“小读者”发文,重读这本儿时的经典之作。

  作品被点赞,身为作者的黄蓓佳却偶尔感到“头疼”,“我觉得自己写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比上一部好,但读者提起我,总是会提到《我要做好孩子》。”

  每次作品集重版,编辑发来的名单里,《我要做好孩子》总是毫无悬念的排到了第一个。但是2023年,一件格外让黄蓓佳倍感开心的事情发生了,“编辑给我发来消息,第一个再版的书是《野蜂飞舞》,不是《我要做好孩子》了》。”说到这里,她笑出了声,“我觉得这是读者的一个进步。”

  生命有限,文学和文字无限

  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我要做好孩子》时,黄蓓佳重新写作了一则序言,她在里面袒露心声:“每个作家都奢望自己能够写透这个世界,事实上,世界太宽广太丰富,我们的大脑、灵魂、胸怀、笔力都远远不够。”

  写作之外,生活中的黄蓓佳热爱旅游,她去过国内每一个省市,到过世界上至少六十个国家。也是在一次次旅行中,身为作家的她不断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写出让人、让孩子信服的作品。

  蓓佳生活照

  她的家中收藏着自己从世界各地淘来的手办,记者问起“哪个是最喜欢的?”她指着其中一座由“大人和小孩”共同构成的手办,笑着说:“最喜欢这个,因为像我女儿和外孙女……”

  2023年,是黄蓓佳从事文学创作的第51年,也是她坚持儿童文学创作的第27年。她说过一句话,去形容笔下的这项写作事业,:“我不知道接下来还能写多久,生命有限,文学和文字无限,想想我的体力和精力还能写,心里面就充满感激和感恩。”

  回头看来,她很庆幸,当初沿着这条道路一直往前走。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读物出版中心编辑钟小羽表示,黄蓓佳是江苏凤凰儿童出版社旗下的重要作家,她与苏少社的缘分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少年文艺杂志,她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由苏少社首发,为苏少社赢得了国内外的多项大奖,她的“黄蓓佳倾情小说系列”畅销数千万册,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韩文等出版,是苏少社名副其实的镇社之宝,“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探索,让读者们感受到了文学的力与美,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盎然生机和艺术魅力。”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谈凤霞认为,黄蓓佳在她50多年笔耕不辍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怀着追求经典的意识,不断地去锻造优秀的、精湛的、艺术的品质。她也怀着对儿童的关爱之心,对艺术的虔诚之心,创作出了无数令人动心惊艳的精品之作。成人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创作领域都有丰硕的建树,可谓二者兼顾兼重且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