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讯 2021年12月1日-6日,江苏文学院在南大国际会议中心同期举办第七期青年作家读书班(新人班)、第八期青年作家读书班(优青班)。来自全省各市的63名新人班学员、39名优青班学员参加了学习。
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鲁敏,一级巡视员王朔,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出席开班仪式。汪兴国在讲话指出,省作协高度重视青年文学人才的培养工作,青年作家读书班旨在发现、挖掘、培养更多的青年作家和青年批评家。他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要有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三是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四是要坚守文学理想,提升个人修养。徐兴无希望青年作家们坚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厘清文化传承的脉络,在解构文学作品的时代潮流中,继承并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开班仪式由鲁敏主持。
12月2日上午,省作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以《文化自信中的文学创作》为题为两班学员授课。汪政指出,文学是百科全书式的科目,文学是最丰富的政治,青年创作者们应当密切关注时代社会生活,在创作之前,甄选创作题材是否紧贴时代话题。他以李白、杜甫、韩少功、贾平凹、聂鲁达、马尔克斯等古今中外著名文人大家为例,鼓励青年作家们秉持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中定义当代青年的创作。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平以《出东北记:双雪涛、班宇、郑执小说细读》为题为新人班学员授课。他详细介绍了双雪涛、郑执、班宇三位东北青年作家的写作风格,从时代和文化的双重角度分析了“新东北作家群”崛起的原因,并带领全体学员对《夜莺湖》进行文本细读。黄平强调,青年作家的书写要打破“地方”框架的桎梏,“东北书写”并不是一种地方文学,它是一种值得青年创作者学习的“他者”书写。
《当代文坛》主编杨青以电影《黑天鹅》中的素材为例,为优青班带来《自我的镜像》一课。她结合电影《黑天鹅》的片段,对《黑天鹅》小说原著的角色、人格进行了简要梳理和剖析,并对拉康的凝视理论、三界理论和性别的认同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镜子”是自我形象的建立,婴儿第一次见到镜子,才开始认识自我,镜中“自我”的像并不等同于自我本身的像,还包括他人——母亲的影响。
24位网络作家学员参加了网络文学座谈交流会,省网络作协主席跳舞,省作协联络部主任、省网络作协副主席吴正峻,江苏文学院副院长邵峰科,省网络作协副主席雨魔,南师大教授李玮等参加了座谈。座谈会上,作家们依次介绍了各自的创作情况,表达了创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时畅谈了对当下网络文学发展的理解与思考。与会的嘉宾对学员们的提问一一做出了回应。跳舞在回应中表示,创作者要与时代进行对话,对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学题材、类型要有深刻的认知,认真锻炼自己对不同创作题材的掌握能力,从而收获不同受众的读者群体,这个过程虽然艰难,通过常年累月的积累,从写作的长远性来看是非常有益的。
晚上,全体学员一起参加了第四届《钟山》文学奖、《扬子江文学评论》奖和第三届《钟山》之星文学奖颁奖典礼。
12月3日上午,丛治辰以《小说的结尾》为题为新人班授课。他对《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的字句作了细致的分析,为学员们解释和呈现了古文中每个字都有可以深挖的含义。丛治辰又举例欧亨利的经典短篇小说《双料骗子》,带领学员们精读小说的结尾,指出好的小说结尾是主观人物的选择,小说的内核力量对结尾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为优青班带来《写作的几个关键词》一课。谢有顺认为写作总与几个关键词有关,如心气,感觉,想象,思考等。首先,心气要高远,即作家要有格局观;第二,感觉要敏锐,艺术建立在感觉之上,作家要保持敏感,踩准时代的脉搏;第三,想象要开阔,如何打开想象的空间,是文学能力的展现;最后,思考要深入,在创作中要思考无穷的可能性,表现人的多面性、复杂性,呈现出多种价值观念。
下午,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兵为新人班作《常、异与故事的光晕》的主旨授课。马兵的课程分为故事的黄昏、故事的回归、异的召唤和非常、无常与常四个部分。他指出,这是一个经验加速贬值的时代,写作者不应该是经验的二手加工者,而是要摆脱对传媒信息的依赖。他以鲁迅、张爱玲、刘震云等作家作品为例,建议青年作家回到中国传统叙事的根脉当中,通过对传统故事的召唤,使作品拥有独特的光晕。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小说评论》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春林为优青班授课,题目为《且说陕西文学三大家》。王春林以陕西文学三大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的作品解读为中心,指出这三位作家不仅是西部的重要作家,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他们在文学创作风格上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他认为,优秀的作品必然包含着深沉的苦难意识、生命意识。
12月4日上午,著名作家、编剧未夕以《家长里短,岁月温情》为题为新人班带来电视剧《乔家的儿女》创作谈。未夕的授课内容分为人物的改编、人物原型、人物的台词以及剧本中的闲笔四部分,细致地讲授了剧本的写作过程,并为想要尝试剧本创作的青年作家提出几点建议:要夯实剧本创作的理论基础,多看优秀的影视剧、长篇小说,进行拉片学习,创作时先写好梗概,确定故事分集,完成后放低姿态,反复修改。
南京大学副教授高子文为优青班学员讲述《我们与传统的距离:谈<赵氏孤儿>及其现代改编》。高子文介绍了《赵氏孤儿》古今、西方改编的异同,并分析了英国编剧詹姆斯·芬顿的改编版本所展示的伦理立场。他认为,芬顿改编的《赵氏孤儿》与古典戏曲作品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站在传统的伦理立场教导人、训诫人,实现宣传与教化;它与现代改编作品的区别在于,保留了传统伦理的强有力的能量,既作为悲剧诞生的土壤,也作为个体心灵抗争的对象。
下午,《十月》杂志副主编季亚娅以《生态和文学的边界》为题为新人班授课。她介绍了生态文学的产生背景以及生态文学与当代性、文明批判、方法论以及政治经济学的联系。季亚娅强调,生态文学是一个可以通往各个空间的入口,青年作家们应敏锐地把握并展现这一主题。她希望青年作家把写作视野放得更加开阔,各个学科是交融互通的,拓宽人文社科知识与认知对写作大有裨益。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芒以《当代文学中的“自恋叙事”现象》为题为优青班授课。他指出,中国文学的自恋情结主要表现为:身体的自恋,精神的自恋,自我的迷恋,叙事的自恋。自恋叙事伦理的产生,有其文化语境变迁、作家主体嬗变等主客观因素。自恋情结给文学的传播造成了明显的障碍和伤害,他提醒作家们,自恋的膨胀会使文学丧失真诚,带来病态的叙述。
12月5日上午,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施夏明以《昆曲小生表演艺术漫谈》为题与新人班学员展开交流。他从昆曲的文化价值、表演特点、昆曲的行当与家门等基础知识展开,带领学员们进入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世界。施夏明着重介绍了其个人从事的行当“生”的不同类别,并现场亲自示范了巾生、小官生、大官生、穷生等不同类别小生在身段、唱腔、念白等方面的差异,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
《雨花》副主编育邦、《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与优青班的学员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座谈。优青班的青年批评家们逐一对青年作家提交的文学作品进行点评,青年作家就个人作品谈了创作历程和创作感想,最后育邦和何同彬对大家的发言和作品进行了综合点评,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下午,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陈捷以类似题材的三部影片:《邮差总按两边铃》、《沉沦》和《通往绞刑架的电梯》为学员们分析对比了黑色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关联与不同。通过式例电影的拉片和分析,细致展现了黑色电影的阴森幽暗、确定论,新现实主义电影“把摄影机搬到大街上去”以呈现“中间时刻”和“多余的人”,新浪潮电影用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打破决定论的不同特点。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文治书院常务副院长季进为优青班作《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的主旨授课。他指出,海外文学是指中国地理国界与学术体系之外的中国想象与研究,世界文学则应理解为世界范围内文学的生产、流通和翻译的过程。虽然莫言、余华、苏童、毕飞宇、麦家、刘慈欣、曹文轩等风格各异的作家在国际文学奖项中大放异彩,但是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存在感、影响力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晚上,新人班与优青班的学员参加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江苏青年文学论坛,并就如何认识现实、如何处理个人经验等相关问题,与作家和批评家们展开了讨论。
12月6日上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安徽省文联主席陈先发以《时代主题与文学的新生长点》为题为两班学员共同授课。课程围绕着“四重对话关系中的文学”和“与时代对话能力的建设”两个方面展开,四重对话是指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时代以及人与超自然力量的对话。陈先发认为,建设与时代对话的能力需要青年作家们对所身处的时代形成历史性的认知,并将新旧思想进行有机的杂糅。
授课结束后举行了结业典礼,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鲁敏。鲁敏书记首先对本次读书班圆满举办和学员的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她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省作协高度重视文学人才培养,实施江苏文学“名师带徒”计划、紫金文艺英才优青培育工程、签约作家、青年作家培训班等系列文学项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江苏后备文学人才队伍建设,希望作家学员以此为契机,紧跟时代,关注现实,不断提升文学创作水平,生产出既有思想深度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为江苏文学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鲁敏书记和江苏文学院副院长邵峰科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朱雅笛、张沅、周于旸/文 俞丽云/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