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学院在宁举办作家高研班和读书班

(2020-10-29 22:51) 5955069

  江苏作家网讯  2020年10月19日-26日,江苏省作协与南京大学共建的江苏文学院在宁举办长三角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和第33期青年作家读书班。来自省内、长三角文学联盟及宁夏的53名高级研修班学员、44名青年作家读书班学员参加了学习。


  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钟山》主编贾梦玮,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徐兴无希望以开办读书班、研修班为契机,加强南京大学的“三创”建设,提高作家的理论素养和创作水平。贾梦玮指出,通过各类作家培训班、读书研讨班,能够更好地聚力作家队伍的建设。

  培训班共邀请了27位著名作家、教授、杂志主编授课

  10月20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王晖以《引领新时代中国文艺的指南和方略》为主题为两班学员授课,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专题分析,指出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下午,《花城》执行主编李倩倩以《小说叙事和文本意识》为题为高级研修班授课。她认为讲述小说要突出个性,避免共同性、同质化,在创作中要注意主题、素材、节奏、情绪和语言的质感等;写作应重视文学叙事与时间的关系,注意其复杂性和层次感。

  《青年文学》主编张菁为青年作家读书班带来《城市文学与青年写作》一课。围绕“城市”与“青年”的关键词,张菁阐释了城市文学的存在与生发。创作者应当把个人与群体经验和其背后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勾连和打通。

  10月21日上午,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兴无以《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为主题与高级研修班学员展开交流。徐院长首先对中国文化的特征结构与精神作了简要的概述,然后围绕文字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意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功能、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批判、中国古代文学史观几个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王彬彬为青年作家读书班学员作题为《文学创作中的语言问题》的主旨授课。王彬彬指出,文学创作中的语言问题是文学的基本问题,他从“文学欣赏的三个层次”、“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三个区别”以及“成为好作家的三个条件”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讲解分析。课堂气氛活跃,学员们普遍反映从中受益颇多。

  下午,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晓为高级研修班授课《苏联时代作家的三种创作类型》。董晓以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作品为例展开了生动的讲述,他认为优秀的作品只能感受却不可模仿,其独特的视角得到学员们的认同。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李章斌就新诗的音乐性与青年读书班学员展开讨论交流。李章斌从现代诗歌节奏问题困境出发,回顾胡适、郭沫若等诗人对新诗节奏的若干认识,继而对新诗的节奏理论形成进行展望,引发学员们的热烈讨论。

  10月22日上午,杭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洪治纲为高级研修班带来《小说叙事的爱情伦理》一课。洪治纲以《伤逝》《倾城之恋》《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作品为例,阐释小说叙事的爱情伦理,指出有选择的自我叙述是对人物关系的思考,对可能性生活的展示,并强调对于经典作品,要反复阅读,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张光芒以《中国当代文学的三次转型》为题为青年作家读书班授课。张光芒总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经历了反启蒙、新启蒙、后启蒙和后时代四个阶段,并对转型后的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包括审美态度、文化态度、时尚与女性审美、社会伦理、审美意象及审美意识的转变。

  下午,在高级研修班的课堂上,苏州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尧讲述了文化现实与文学创作问题。他从文化现实的基本认识、贴着人物的语言写作等方面讲述人离不开现代化进程。王尧认为文学是社会的晴雨表,小说要形成自己的语言,写出人物内心的冲突、妥协和逃避,写出生活之外的另一种可能存在。

  《西湖》主编、著名小说家吴玄为青年作家读书班授课,题目为《关于自我》。吴玄指出,20世纪是革命的时代,体现在文学上主要是自我的革命和叙事革命。传统小说在乎大我、英雄,现代文学开始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人叙事,外部叙事转向内部叙事,个体书写成为文学的重点。

  晚上,青年作家读书班学员与《雨花》杂志副主编育邦、《钟山》杂志副主编何同彬、省作协创研室韩松刚就文学创作话题展开交流与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10月23日上午,长三角高级研修班学员参加了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作家协会和《文艺报》联合主办的凤凰原创文学论坛。论坛主要围绕“传播力——新时代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展开,探讨文学的意义、传播的价值和出版的使命。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潘向黎以《作为读者和写作者的阅读策略》为主题为青年作家读书班学员授课。潘向黎认为高层次的阅读是相对个人化的阅读,并以《红楼梦》、马洛伊·山多尔的《烛烬》等作品为例,分享了个人的阅读体验。她还建议青年作家眼光要“挑剔”,在写作路上寻找追随者。

  下午,《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以《写作元素或者文学根本》为主旨为高级研修班学员授课。施战军指出,作家对生活的知情包括现实意义的乡村生活,具体的城市生活。他认为城市生活要触及不可回避的生活矛盾,在复杂中辨析单纯的东西,在小说中怜惜每一个生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意识到山水田林湖等最具有普世价值。

  《美文》主编穆涛以《中国古人推崇的文章风气》为题,对古代文学名家的作品风格进行分析,并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提炼出作者应具有主见和大局观的观点。他认为,一个时代的大作品和时代氛围有关,是这个时期滋养起来的大树。

  10月24日上午,浙江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艾伟从文学的内在逻辑出发,为高级研修班学员带来了精彩的一课。他指出,小说是人类经验的容器,是和读者之间的契约、拓展;现实无逻辑,小说的起点是逻辑的力量所在;人是被概念化的动物,小说要尊重笔下人物的所有人性;小说是道德的悬置地带,文学自有其内在的运行逻辑与判断标准,小说就是在善良与残忍、情感与理性的交锋中,揭露出人性最核心的秘密。

  徐州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南京大学博导张新科围绕《生活中的文学和文学中的生活》为青年作家读书班授课。他认为,个人的生活是文学的起点,文学要回到生活中去才有生命力。他以个人的系列经历和创作体验为例,生动地向学员们展示其“生活是创作之源,职业是创作之基”的观点。

  下午,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为高级研修班讲述了《在融合中发展的当代文学》。阎晶明讲述了传统意义的文学命运和处境,在大时代下文学作品想要浮出水面,必须要提升作品的质量,真正有效地面对读者;小说创作要融入文化、历史、生活和专业,这正是中国作家走的一条相通和融合的道路。

  《山东文学》主编刘玉栋为青年作家读书班授课,题目为《小说的视野、背景和情感》。刘玉栋强调写作者要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纵观文学史经典无不是在历史的节点书写的具有背景感的、有分量的作品。好的写作者在拥有广泛的世界意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书写人类共通的情感。

  10月25日上午,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以奥尔罕·帕穆克为例,通过解读《杰夫代特先生》《寂静的房子》《白色城堡》等代表作品,讲述如何理解一个作家。他指出,作家应当创造属于自己的方式,自己掌握写作的呼吸节奏。在与学员的互动中,邱华栋进一步讲述了长篇小说的生成以及如何把细节生长等问题。

  《长城》主编李秀龙为青年作家读书班带来《小说内涵的厚与重》一课。李秀龙以编辑的体会与学员们分享他认为的一部作品的根本——内涵。他认为文学写作是对人性的精微表现,是对民族在世界生存的最根本问题的探究和呈现,是对生命的审视。因此小说内涵要有重量,触及到关于人的生存、时代特性的永恒问题。

  下午,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有顺以《写作与写作者》为题为高级研修班授课。谢有顺从作家要有一颗“心高气傲”的心、作家对时代要敏感、找准写作切入口、写作要专业、思考要深入等五个方面指导作家的创作,为学员们提供了详细又深入的写作指导。学员们普遍反映从中受益良多。

  著名作家、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徐风以《寻找非虚构写作的活水源头》为主题为青年作家读书班授课。他从经营与造血、参照与解读、调性与神性、非虚构文本中坚守的伦理边界以及非虚构写作与本土文化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使学员们对非虚构写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10月26日上午,《十月》副主编季亚娅为两个班的学员共同授课,主题是《女性写作现状及可能》。季亚娅提出:与社会主张的男女平等不同,创作者应对性别的差异性保持敏感;在当今时代,女性问题与男性问题具有同构性。她以付秀莹的《他乡》和周瑄璞的《日近长安远》等作品为例解读女性写作,使学员深刻地理解了女性作品应有的立场。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汪兴国,江苏文学院院长毕飞宇出席随后举办的结业典礼。典礼由邵峰科副院长主持,汪兴国书记、毕飞宇院长分别讲话并为高研班及青年读书班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毕飞宇院长从会前拍照合影小事引申到什么是现实、如何发现现实的问题,为现场学员们上了一场关于文学秘密的精短的文学课。汪兴国书记对本次培训活动的圆满结束和学员的顺利结业表示祝贺,他希望学员们能够坚守文学理想、志存高远,努力从新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实践中汲取文学源头活水,创作出富有时代感、贴近现实的优秀作品,并鼓励学员积极参加作协组织的各项文学活动,加深文学创作的交流互鉴,不断提升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文/朱雅笛;图/俞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