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寄情 筑梦未来”第五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在宁举办复评

(2022-06-08 08:22) 5970857

 

第五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

作品评审会(复评)

2022年6月6日在南京举行


· 童心里的诗篇 ·

“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是江苏“童”字系列美育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旨在发挥诗教对立德树人的独特作用,通过广泛征集评选、推广展示优秀少儿诗歌作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感受真善美、汲取正能量,从小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五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妇联、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承办。

本届少儿诗会征集活动自3月初开始征稿,至5月初截稿,历时2个月,共收到海内外投稿159935首。本届诗会的初评时间为5月11日至5月20日,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阅读》、《初中生世界》、《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新闻网等编辑部共30名编辑老师组成的初评团,从 15 万余稿件中评选出 4 千余件进入复评。复评进一步择优,共评选出 500 首作品进入终评。最终,将评出一等奖 15 名、二等奖 45 名、三等奖 90 名与优秀奖 180 名。同时,根据获奖和征集情况,推选出优秀指导老师若干、优秀组织奖若干。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祁智主持会议,并宣读评审流程

 

按照《复评评选流程》规定

经20位复评评委分组并三轮交换评审后

筛选出入围终评的优秀作品

复评评审会领导、专家合影


评委感想


 黄德志 

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什么样的童诗才是优秀的“童心里的诗篇”?我觉得有两个要素不可或缺:一是童诗要富有童心童趣。童诗首先要表达儿童的生活感受和感悟,要充满童心童趣,切忌写得老气横秋,大而无当。二是童诗同样要具备诗歌的基本特质。童诗要有优美的语言,要有有意味的意境,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如果没有这个活动,我们就没有办法发现在诗歌创作上有天赋的孩子们,所以在评审诗歌的过程中,我们总体的感受还是愉悦的。“童心里的诗篇”对于儿童诗歌创作,具有非常好的引领作用,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胡 弦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这次的评审能看到不同的童诗,有的充满童心童趣,比喻生动奇特,颇为动人,能看出小诗人是在用一颗真纯的心与生活、与自然万物建立联系,真正能走进一个诗意的世界,具有良性的发展空间和可塑性。有的童诗则流于表面甚至受到标语口号的影响,不利于他们对生动感受的追寻和想象力的激发,需要经过调整,回到灵性的道路上。


 祁 智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时代入诗,风景入诗,时事入诗,又不失童心天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奔放的理想激情,扑面而来,让人感到熟悉、亲切。


 冯保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

第五届“童心里的诗篇”,在组委会的努力推动下,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有了更多的学生参与,有了更丰富的稿源,质量越来越高。一是题材的开掘不断深化,日常生活,山水自然,校园学习,亲情,理想等,尽力写出新的认识。二是时代现实进入视野,航天,抗疫等进入视域。三是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得以呈现。也有些值得总结的地方,我手写我口,写自己有真切感受的内容,才能够写出童心童趣,也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童心里诗篇”,这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


 陈义海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已经举办五届,对江苏乃至全国的青少年诗教作出了独特贡献。从本届来稿看,孩子们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其中不少作品真正闪烁着天才的灵性,这些作品是成年人写不出来的。当然,我们也希望指导老师们多指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写自己最熟悉的题材,真正提现童心、童真、童趣。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但需要老师去鼓励、激发。


 刘志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童心里的诗篇”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今年15万多人参赛,足见其影响力。优秀作品各有不同,但失败的原因大致相似。因此要重审诗歌(或者说所有文学)的基本经验:要避免假大空,要寻找新鲜的意象、要表达个体化的经验。


 李 燕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教授

本届“童心中的诗篇”入选诗作质量整体较高,主题积极明亮,选材自由广泛,大到时代进步、国家发展,小到校园一景、家庭日常片段,小作者们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和自由多变的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自然而然地抒发了对祖国、家乡、校园、妈妈的爱恋和礼赞,情感真挚饱满,富有童心童趣。如《石像路的秋天》《我有一整罐星星》《我想》等描写幸福的童年生活和美好纯真的愿望;《生气》《时间邮局》《天空的信》等表达出充满童趣的奇思妙想和游戏精神,也流露出一代少年儿童时刻准备做好接班人的豪情壮志。

最值得欣喜的是,很多诗作将儿童的想象、生活经验与爱党、爱国、抗疫、航天等时代宏大主题紧密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唯一不足的是,一些初中的参赛作者反而在诗歌语言、想象力等方面有所局限,有些格律诗作者对基本的用典、用韵还不够了解,因此更要将“诗教”延伸到初中阶段,注重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教育。


 刘 莹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这届作品有几个特点:

一是作品主题多样,小作者关注社会时事热点,主题涉及抗疫、冬奥、航天等多方面。

二是作品想象丰富,借用意向如风、笔、梦、路、四季、颜色等,通过拟人、比较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是富有童趣,角度独特,生活气息浓厚。


 田 俊 

《少年文艺》主编

本次少儿诗会的来稿作者有小学生有高中生,我还看到一个幼儿园孩子的作品,这充分证明诗会的影响力。参赛作品题材更为广泛,视野更加开阔,有令人心动的童眼发现,也有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解读与思考。表达上呈现出诗歌特有的感性和生动,比如用“妈妈什么也不会”反映祖国现代化建设给普通家庭带来的便捷生活,自然而富有童趣。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诗会真正地让诗意融进了这些孩子的生命年轮。


 子 川 

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

1.作品题材虽然限于年龄,相对集中于某些方面,比如自然(春夏秋冬,植物,动物),母爱(父爱,外婆之爱),校园生活等,但依然表现出了拓展的努力,如探索自然,追求梦想,歌唱祖国,赞美英雄,崇敬抗疫“大白”等。

2.作品主题普遍健康向上,体现真善美的追求。

3.不同年龄体现出不同的诗歌风貌,低年级同学的作品富有想象力,富于童心,清新可喜,中学生的作品则更多理性的思考,缺点是童心体现不足,诗意不足。

4.作品的题材和意象雷同情况较普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稀少。不少作品流于概念化。(子川 于奎潮)


 于奎潮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编审

1.作品题材虽然限于年龄,相对集中于某些方面,比如自然(春夏秋冬,植物,动物),母爱(父爱,外婆之爱),校园生活等,但依然表现出了拓展的努力,如探索自然,追求梦想,歌唱祖国,赞美英雄,崇敬抗疫“大白”等。

2.作品主题普遍健康向上,体现真善美的追求。

3.不同年龄体现出不同的诗歌风貌,低年级同学的作品富有想象力,富于童心,清新可喜,中学生的作品则更多理性的思考,缺点是童心体现不足,诗意不足。

4.作品的题材和意象雷同情况较普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稀少。不少作品流于概念化。(子川 于奎潮)


 巩孺萍 

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

本届童心里的诗篇参评稿件质量比上届更上一层楼,作品角度新,立意高,想象丰富,尤其是一些低年龄段的孩子,作品充满童真童趣,让人过目不忘。此外,对于大主题的诗歌,小作者注意从小处着眼,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有感而发,鲜活生动,不空谈,表现了成熟的写作技巧。从这些诗歌里,我们看到了江苏坚持诗歌教育的成效,也看到了中国诗歌的未来和希望。


 刘 姝 

共青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委员会书记

童心里的诗篇是孩子们的歌唱,是孩子们的想象,是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畅想。如何把歌唱留给孩子,不剥夺想象的权利,真正做到无拘无束,是家长是教师是学校所要有的思考。每一次的评审都是一次学习更是一种享受,期望更多的儿童随心而诗,妙笔生花。


 周 韫 

江苏省作家协会创研室副主任
江苏作家网副主编

整体而言,本次参赛的诗歌水平较高,我们在遴选时,也不断被孩子们的诗意、诗趣和诗情惊喜到。在“童诗寄情 筑梦未来”这个主题下,孩子们用他们纯真的童心写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英雄的崇敬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其中优秀的诗歌不仅具有以上的特点,更具有独特的视角、活跃着生命律动的诗意空间,童趣盎然的一瞬间的会心和拨动心弦的一点小小的感动。他们善于从身边平凡的人或事中,发现诗歌的种子,发现美好的意境,很多诗歌生动可爱、灵气逼人。奇特的想像也是优秀童诗的评判标准之一,想像力是翅膀,插上翅膀的诗歌便有了飞扬的气势,童诗亦如此。当然,还有语言,孩子的语言是天然去雕饰的,我们在遴选的时候也更青睐真正的孩子的语言。另外,我的感受还有,儿童诗如何表现新时代的特征、表现新时代的生活,让新时代的孩子在诗歌的氛围里健康成长,我想,这也是大赛主办方的初衷。


 龚学明 

《扬子晚报》诗风诗刊主编

参加第五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复评,认真阅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的诗作,感觉到孩子们对诗歌(新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热爱。首先是孩子们想象力的丰富和对诗意的敏感,从自然界中的万物,如刮过来的风、小花小草,天上的星星,太阳和月亮,都能受到启发,写成诗句。不少孩子感受独特,诗句表达富有童趣,出人意外。情感题材让人感受到孩子心灵的真诚和纯洁,一个孩子写妈妈,选择“妈妈的嘴”为标题,诗中将妈妈的嘴比作“收音机”、“笑话机”、“点读笔”,既有新意,又尽情抒发了对妈妈关心孩子的感激。一些诗歌中,还能感受到小作者试图在诗中展开思考,说明孩子在感性创作中融合理性的追求,有想法,很聪明。


 薛拥祥 

江苏教育新闻网主编

历经五届,“童心里的诗篇”活动在师生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果也越来越显著。该活动一直在“变与不变”中健康发展。

所谓“不变”,一个是历届大赛作品的主题都是积极向上,抒发了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家乡爱自然爱英雄的赤子情怀;另一个不变是童诗作品真正有“儿童的味道”,作品读来,让人深刻体验的童心童趣的那种“纯净”。

所谓“变”,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数据在变化。每年的参赛作品数连创新高。第四届作品总数,是九万,今年是十六万,几乎翻番。受疫情影响,一段时间上学、出行等儿童相关的活动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但孩子们童诗创作的热情却被激发了出来,许多孩子也用诗歌,为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这说明,随着活动的深入举办,“童心里的诗篇”也正在展示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是题材在变化。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童诗创作的 内容不断在扩展、变化、丰富,既有孩子们感性的流露,也有孩子们理性的思考。

三是参与群体有新变化。今年的作品中,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幼儿园孩子的作品,而且质量都不错,如果真正是孩子自己创作的话,那真是一个让人惊喜的变化。


 张俊平 

《江苏教育》原主编

第一,向儿童致敬——儿童是最伟大的诗人,透过他们创作的诗歌(新童诗),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灵光闪耀、妙趣横生的精神世界,她慰藉、滋润我们多少有些麻木、干枯的心灵,同时也将我们带上了一次难得和奇妙的灵魂省亲之旅。

第二,请成人走开——童诗写的好的都是儿童自己,写的不好的都不是儿童自己,因为他们的背后站着成人(老师或者父母),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解放儿童,那一定会迎来一个让我们惊喜的童诗世界!


  巫 斌  

《阅读》副主编

这次能跟全省这么多知名作家、教授在一起参加复评,受益匪浅。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是作品充满童真童趣童心,孩子们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是题材丰富多彩,有写景的、写人物的(父母、爷爷奶奶、老师)、写四季变化的,还有写校园生活的,这些作品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饱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是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不少孩子在作品中的提到了“神州十三号”“蛟龙号”,甚至还有写到微信、抖音的,新颖、独特,写出了时代感;

四是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孩子们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展开想象,让描写的对象都活了起来。

最后祝“童心里的诗篇”活动越办越好,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分享,感受“童心里的诗篇”中的美好意境,润泽孩子们的心田,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营养,伴随他们成长。


 张彩萍 

《初中生世界》主编

“童心里的诗篇”征稿十余万,最终入围的只有三百余篇。什么样的诗歌能打动评委?我想诗里能否看到童心是很重要的标准。童心太可贵了,它纯真善良,可爱有趣,充满想象,有时还有些幼稚。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孩子就应该像个孩子啊,以孩子的视角,用孩子的话语,表达孩子独特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童诗啊!


 李大林 

《江苏教育报》副主编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成人不同的灵魂,并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从诗中我能感受到儿童的精神自由、对生活的热爱。“童心里的诗篇”本就应色彩斑斓、天马行空,但我们更期待今后的童诗还有更多对生活的爱、对现实的思、对童趣的原生态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