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文《有生》入选“2021年度十大文学好书”榜

(2022-03-21 21:31) 5967675

  2022年3月20日,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主办的“2021年度文学好书致敬典礼”在北京举行。当天揭晓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联合各专家评委层层筛选出来的2021年度文学好书。其中,江苏作家胡学文的《有生》入选“2021年度十大文学好书”榜。


  这是《有生》获得的又一殊荣,出版后的一年内,《有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学专业奖项和入围各大文学类好书榜单。“《有生》是一部力作,是胡学文捍卫自己作为一名作家荣誉的作品,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 为《有生》撰写授奖词的著名评论家张清华教授认为,《有生》的文笔绚烂,已经达到“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地步,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作品。”

  作为责编,我非常认同张清华教授对《有生》的评价——“拿起来,就放不下”,因为这也是我编《有生》时最深的体会。这一年来,常有读者反馈,“《有生》太厚了,我都不敢拿起来”,每当听到这种言论,我都极力劝慰“别害怕,《有生》非常好读!”

  好读者会读出好小说的不凡之处,同样,一部好小说,也可以培养出众多的好读者。借《有生》入选“商报”2021年度十大文学好书的机会,我想谈谈阅读《有生》的方式。期待不久的将来,《有生》能成为联接不同读者的桥梁!

  《有生》是一部讨论生死意义的长篇,是一部思探人如何活、怎样生的长篇,是一部描绘华北大地上万千生民生存状态的长篇,是一部向中国乡土文化纵深处去探索的长篇,是一部写中国百年家族史的长篇,是一部呈现小人物生存境遇的长篇,是一部表达农村百年生活方式变迁的长篇,是一部从女性视角进行思考、带有女性主义倾向的长篇,是一部追问中国人身份认同的长篇……

  我们无法用一两句话将这部长篇小说说清楚,甚至,无法用一两篇文章将它说清楚。其实,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有生》的原因。

  第一个作为主角的“接生婆”

  当我们深入这部小说的内部,从故事人物的具体遭遇中去感受她们的命运,从不同的角度去读它、去阐释它,你会发现这部小说在不同的程度上已经进入了你的生命,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个人及父辈的命运。

  在乡土文学的层面,《有生》被批评家誉为 “中国乡土文学之绝唱”,可谓近年来乡土书写的集大成者。作家胡学文在这部55万字的鸿篇巨制中将百年历史叙述、中国乡土的百科全书式呈现、生命与死亡的辩证思考,以及乡土书写中那些常见的乡土风貌、人情伦理、民间信仰等元素巧妙拼贴融合,形成了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深意无限的新故事:一个跨越百年的“接生婆”的故事。

  作家胡学文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形象“祖奶”,为中国乡土文化写下了灿烂的注脚。著名评论家丁帆先生在谈《有生》时说:“在中国乡土小说史上,《有生》第一次将女性作为主人公,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转变一词,意味着以往小说对乡土生活中女性命运的关注度不够,作为小说写作的一种新现象,这也是很值得批评界留意的事。《有生》的主人公是祖奶乔大梅,她是一个接生婆。小说中的祖奶形象,是一种超越生死的象征性存在,她把接生当作天职,一生共接生了11986个人。

  揭示中国人生育的“秘密”

  作为一个生命的迎接者和守护者,在祖奶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百年来对待生育的态度,即:不管是以生育来反抗死亡,还是以生育来反抗生活的苦难,或者是仅仅把生育当成一种原始的冲动,生育,在中国文化中被寄寓了太多的涵义。即使流离失所,即便贫困交加,都无法阻挡人们对生育的渴望。书中,乔大梅在第四个孩子离世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在那个漫长的夜晚之后,准确地说,是第一缕阳光投射在窗棂上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我要生儿育女,那念头飘然而至。我不止要生一个,我要生两个三个四个……我尚未衰老,子宫仍然润盈。我没考虑能不能养活,似乎已经丧失理智,只是想生。死神夺走了五个,我要生更多的孩子。”

  胡学文借祖奶之口,说出了中国人生育的秘密,“我要生儿育女,要生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既然死是如此容易,那就用生育来反抗死亡,用更多的生,来延续与完成这种反抗。这是中国人的倔强与坚韧,也是小说要表达的中国人对于“生”,及“生命”本身的崇拜,这是对中国人坚韧不拔的生存能力的一种肯定与赞美。

  接引生命是祖奶的天职,又是她的生命源泉。祖奶虽历经劫难,见惯生生死死,尝遍人生沧桑,但仍屹立不倒,数次站在死亡边缘,她都被接生的强烈愿望给拉回现实:

  “我踩着凳子,将绳子悬在房梁,挽了个活套,将头伸进去。绳子暖暖的,那是去另一个世界的通道。我很平静,没有哀伤,没有悲痛,只有与亲人会面的祈愿。就是那个时刻,我听到急促的脚步。与孟姓男人的脚步不同,我能辨出来。我在凳子上立定,把绳套从脖子上移开。我若去了,那些婴儿怎么办? 那是天命,我不能违抗。我没再犹豫,扯掉绳子跳下地。来人进院,我已经准备妥当。确实,是请我接生的。”

  从生育到生命,再到生活

  借助祖奶这个具有某种神性的人物,胡学文表达了对生命深沉的关怀,自始至终,作者都在用文字思考着“何以为生”的问题。只要还活着,就不能放弃,就绝不屈从于人生的艰难,甚至不屈从于各种不幸,积极面对人生。在苦难中坚毅而不气馁,悲伤而不绝望,是人生最好的态度,一个又一个难过的坎,一场又一场难以避让的苦难,对许多人来说,那是活着必须付出的代价,“我接生过上万个孩子,没有一个是笑着出来的,恰恰是哭声证明了生命的诞生。”这是祖奶的生存哲学,更是作者对生命的认知。

  这部小说出版后,面对记者的采访,小说家胡学文说,《有生》是一本让人思考“怎么生,如何活,如何走出人生困境”的小说,“我写的是生和活,生是开端,活是过程。”胡学文没有提及死亡,死亡,是人生之外的事,人在生之时,不可能有死,对死亡的畏惧,往往出自无知。

  在小说《有生》中,胡学文将人的生与活的关系,放在故事的曲折叙述中,读者可能各有理解,其实,关键还在于为什么而活和如何活。

  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这布满创伤的大地上一天又一天地活出来的。人为什么而活,是个大问题,它影响着人选择如何活;生的意义和价值,从人为什么而活以及如何活中,才能真正凸现出来,这也是“有生”这部小说的内涵和思想所在。

  生是人的本能,为什么而活和如何活,可能是许多人一辈子都不能完全明了的话题,小说中的人物不一定明了,读小说的人也不一定就明了,人为什么而活和如何活,对这个世界上所有人来说,都是经常要自问的难题。小说《有生》并没有提供这方面的答案,它需要读过这部书的每个人去独自思考。

  打开《有生》吧,读懂了生之艰辛,珍惜“有生”,才有生存之坚韧。既然困难是人生的常态,那就告别浅薄的乐观,对生命本身保有更多的敬意,以更有韧性、更有生命质量的活着,安定身心,劳作在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