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立足于强,求之于先,助推江苏诗歌发展

(2021-02-09 17:36) 5949592

  最近一段时间,《扬子江诗刊》编辑部认真学习娄勤俭书记在省十次文代会、九次作代会上的讲话,并结合“十四五”规划,对《扬子江诗刊》编辑部如何贯彻落实娄书记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工作思路的全面梳理。

  娄书记在总结2020年工作时以三个“极不平凡”概括了江苏的建设成就,并指出下一步要更大力度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当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探路者、先行军。这就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不能止步于强,更要求之于先。《扬子江诗刊》作为江苏省内唯一的诗歌刊物,创刊以来,以“经典、气质、多元”的办刊理念,赢得了海内外诗坛的广泛赞誉;以开放的姿态,兼容并蓄,团结了大批海内外老中青诗人,同时一直注重提携和培养诗坛新秀,一系列工作呼应了娄勤俭书记提出的“打造文艺精品、培养文艺人才、塑造文化品牌”。 

  娄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最讲传承,历史积淀本身就是一个地方文艺的厚度。江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农耕文明的重要承载地,江南文化、江海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和楚汉文化相互交融。江苏始终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守护传承之地,丰厚的历史文化为江苏文艺注入了独特的基因,文学与地域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文学发生伊始,最重要的作品是《诗经》。诗三百,风雅颂,国风便以地方为据,呈现出面目各异的文学风貌。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京派”和“海派”于上世纪30年代双峰对峙,并产生一系列著名论争,对后世文学影响颇大。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给了文学创作、批评、研究不同滋养和灵感;同时,地域色彩鲜明的文学实绩和成就是极具说服力的地方名片。自古至今,中国文学社团层出不穷。20世纪末以来,它们也表现出更发达的地方性。无论是行政规划的省份、地市,还是依山傍水的地理区域,大多拥有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团体,以促进写作、学术交流,带动地方文化发展。在江苏大地上,重要的诗歌社团实际上已成为地方文学的代表和浓缩,也催生了大批优秀诗人,凝聚着地方文学最主要的创作和研究力量。对这些社团以及诗人进行全面调查、深入分析,可以在文学地理意义上得出各地文学的立体形象,从而更真实可信地拼贴出江苏诗歌的整体面貌。因此在“十四五”期间,《扬子江诗刊》将着力研究江苏各地诗人、诗歌社团与其地域文化的密切联系,探索如何将诗歌与江苏地域文化更好地有机结合,绘制“江苏诗歌社团生态图”并逐步扩展到全国,打造江苏诗歌繁荣厚重的立体形象。

  娄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重要定位,我们现在不再是单向的引进来,而是更加注重走出去;同时提出要支持更多文艺家走向国际舞台,多开方便之门。在“十四五”期间,《扬子江诗刊》将在国内外疫情向好的前提下,积极推动“跨越重洋的玫瑰”中外诗歌互译沙龙的举办,邀请国外知名诗人来华参加互译活动,将江苏省的优秀诗人推介到国际舞台中。同时,《扬子江诗刊》计划将过往杂志中的经典作品及“跨越重洋的玫瑰”中外诗歌互译沙龙中的优秀作品编辑成册,邀请诗歌翻译家将这些作品翻译成外文出版发行,助推江苏诗歌“走出去”。

  娄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艺术家须有最深厚的家国、人民和艺术情怀,要有对大题材的创作自觉,从而推出代表这个时代的大作品;他指出守护好文艺生态的“山清水秀”,最要防止把文艺创作生产完全交由市场调节的倾向,警惕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对此,《扬子江诗刊》将利用每年的“扬子江诗会”活动和杂志中的诗歌特辑,结合时代主题,开展主题创作,激励广大诗人创作反映时代生活的作品,以最大力度提升广大诗人的创作自觉。

  娄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是讲求悟性的,文艺家或许不能量产,但加强文艺人才的梯队建设大有可为。文艺人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阵地作支撑。对此,《扬子江诗刊》将进一步做好江苏青年诗人的培养与推介,积极助力“文艺苏军”的青蓝相继、薪火相传,不断进行诗人梯队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将着力寻找和挖掘有潜力的青年诗人,培养诗歌创作的青年才俊,推介优秀原创汉语诗作。设置“新星座”“青春散板”栏目,专门挖掘省内外35岁以下的青年诗人。“扬子江诗刊”微信公众号配合纸刊推介,开设“青春风暴”栏目,将作品进一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扬子江诗刊》将继续举办“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针对刊发在《扬子江诗刊》“新星座”“青春散板”栏目中的青年诗人给予嘉奖,同时邀请全国著名歌刊物主编、评论家就当下诗歌理论和青年诗人作品进行主题研讨、点评,促进青年诗人的成长。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积极筹办“长三角青年诗人作品改稿会”,面向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青年诗人征稿。在挖掘、推介长三角地区青年诗人的同时,提高其作品创作质量,助推江苏诗人的梯队建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扬子江诗刊》将深刻理解、深入贯彻娄勤俭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山登绝顶我为峰”的信心,“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坚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为人民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让江苏诗歌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以更多更好的诗歌精品文化江苏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