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安荣:我们的《歌风台》

(2024-04-23 10:11) 5997564

  《歌风台》是徐州沛县的,但在我心里《歌风台》是我们的《歌风台》。《歌风台》百期了,大喜事,值得祝贺和纪念。我是《歌风台》的老朋友,照例先说几句祝福的话:《歌风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越办越好!

  沛县在长江以北,金坛在长江以南,隔了一条滚滚长江,两地遥遥相望。沛县和金坛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都有着清晰的辨识度,有着过往和当下的文学成果,如果把两地成果叠加,更丰硕了,更壮观了,更绚丽多姿了。文学是共有的文学,文学可以跨界跨越时空,因为文学,我们两地结缘。由此,我认识了《歌风台》,结交了沛县许多文友。在我们之间,《歌风台》也是一座友谊和信任的桥梁,它联结了南北交往,让两地作者增进友谊,慢慢走近了。

  七八年前吧,大屯煤电公司的文友张国志向我介绍了《歌风台》。大屯挨着沛县,沛县连着大屯,沛县和大屯同在一片蓝天下。记得十月季节,温和,清浅,叶还绿,花也香,初秋的颜色把沛县县城渲染得婉约秀美。我去沛县访友。在我的心里,沛县一直是神秘而圣洁的地方。那是因为一个人,一个沛县诞生的英雄,我喜欢上这一片非凡而神奇的土地。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那一个夜晚,我难以入眠。耳边隐隐约约响起一首歌,我眼前历史星空的迷雾被慢慢驱散,呈现亮堂的原色,幻觉中的刘邦显现了。他是沛县闪耀的一颗巨星,不熄灭,不黯然,从远古到今朝,在民间,在官道,一直熠熠闪亮,令沛县人自豪和骄傲!小时候我喜欢听说书,听传奇人物的故事,不知何时,英雄情结在心中悄然滋生。我们村上有一个会说书的先生,绘声绘色,十分的动听。夏日纳凉,我们端张小板凳,听他说汉高祖刘邦的故事。记得他开场时常常摆架势,弄神秘,吟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一次来沛县,我认识了一个致力做文学的人,他叫宋传恩,人高马大,看上去一个典型的北方刚强汉子,多接触,我感觉到他的真诚和宽厚,他的内心有南方人的柔和细腻。我尊传恩为兄,亦友亦兄。我的朋友说:到沛县不去歌风台,那就等于没去沛县,不去歌风台,少了点文化。我知道这样说半是玩笑半是真。记得传恩兄带我游览歌风台,我内心的情弦被拨出一串颤音。我浮想联翩。所到之处,楼宇,长廊,花丛,水池,山石里,似乎藏有一种声音在震撼,那是旧时的战马嘶鸣,还是刀枪碰撞?有呜咽,有呼唤,我仿佛听到了大风歌冲天飞起,悲壮,嘹亮,豪迈。久久伫立歌风台,我似乎在阅读历史过往的一本书,虽然英雄的战马是虚无的,是想象在飞翔,旋转,在一种幻觉中升腾……

  因为歌风台而爱上了《歌风台》,一个是变异的故地遗存,一个是精神悄然物化,两者兼容并蓄了。那一刻,我觉得用《歌风台》作一个地方文学内刊的名字大气,雅气,很美,合着沉沉的文化份量。我也是做文学内刊的。我知道它的艰难与苦涩,自然也有温暖和光亮。认识了《歌风台》,自然也有了交往。花开花落,四季轮回。有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换一种说法,这水也是文学之水。文学之交犹如常流水,不断线。我与传恩兄有着共同的文学情怀和期待。文学内刊是一方苗圃,一方园地,它活跃了一方文学氛围。《歌风台》是一个灵秀的平台,许多作者从这里起步,渐渐收获了文学信心。《歌风台》明白:文学内刊并非精品力作的集散地,从某种角度说,它与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有不同的宗旨和意义。《歌风台》定位准确。她把眼光投向业余作者,投向基层作者,坚定了《歌风台》的稿源方向。

  《歌风台》百期走来,风风雨雨,有欢乐也有忧愁,有心灵折磨也有满腹甜蜜,和我们许多的内刊一样,经历了困难和波折,但《歌风台》风雨兼程,走出来了,挺过来了,与众不同的是,它依然坚守着纯粹的文学,真正的文学。我从心里敬佩传恩兄对文学的理解和追求。一个刊物因为一个主编而盛,而存活,如今落落大方走进了一百期。一百期,一个数字概念,数字的背后浸透了多少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啊。许多人知道,也有许多人不知百期的百般滋味。一百期,是一个阶段的总结,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百期走来,我们至今保持着友好往来,在江苏内刊群,我们率先以小辑的形式互推本地作者作品,南北交流,打开异域文学一扇窗,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努力拓宽视野,写出好的和比较好的文学作品。

  文学无疆,无先后。《歌风台》立足本土,放眼域外。一份办了这么多年的刊物,如果固守着自己本土一圈,仅仅发本土作者的作品,排斥外来的,那无疑是一种茧式办刊方式。一潭不流动的死水,不会获得奔腾跳跃的生命。一份固守本土的内刊,不可能吹进新鲜的文学之风。久而久之,便会陷入僵化刻板的模式,每期刊物出来,作者还是那几个老面孔,作品还是那几个老方式老味道,失去了鲜活和灵动。于是,《歌风台》不拒外稿,精选外稿,这对本土作者起到了相互交流促进的作用。当然,《歌风台》内外把控有度,以本地作者为主,以外稿为辅。由此,《歌风台》活了,壮大了。好多异域作者,包括我们金坛作者都知道有个《歌风台》,都愿意给《歌风台》写稿。在他们眼里,《歌风台》是值得信赖的朋友。记得有一次业余作者座谈会,一个作者说《歌风台》时,几次说我们《歌风台》,他把沛县的《歌风台》视作我们的,大家的。话由心生,我觉得信赖的情感自然而然流出来。

  我们的文学依然神圣,我们的《歌风台》走进百期。百期《歌风台》还在继续前行。大风歌千年传唱,生生不息。百期《歌风台》唱响一曲文学内刊之歌!

  葛安荣,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入鲁迅文学院进修。出版短篇小说集3部,中篇小说集1部,长篇小说6部。纪实文学作品多部(篇),400余万字。多部作品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海外文摘》等刊物转载。短篇小说《风中的轮笛》获江苏省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中篇小说《红鱼歌》获笫五届《钟山》文学奖。长篇小说《都市漂流》《玫瑰村》《纸花》获江苏省第三届、第七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玫瑰村》被江苏省锡剧团改编成大型现代戏公演。有作品被翻译成韩文、英文等推介。

  (载《歌风台》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