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记忆 | 识途犹抱百年心:沙白

(2021-07-16 15:24) 5959634

  编者按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卷中,江苏文学无疑是其中最为华彩的篇章之一。一代代江苏作家辛勤耕耘,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7年以来,江苏省作家协会着手收集、整理江苏老一代作家的资料和创作成果,留存老作家的影像资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这项工作,既是为了给江苏文学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一次文学精神和文学传统的回溯之旅。在此,我们开设“文坛记忆”栏目,陆续推出忆明珠、范伯群、海笑、杨苡、梅汝恺等江苏老一辈作家的采访视频,共同回忆老作家们走过的文学历程。

  本期视频播出的是著名诗人沙白先生。

江苏老作家影像——沙白

  沙白,原名理陶,笔名鲁氓,1925年出生于江苏如皋。中国当代诗人。他的作品先后选入《中华百年诗歌精华》、《新文学大系》、《新文艺大系》等选本,部分作品曾被译成多国文字。诗集《独享寂寞》获“首届艾青诗歌文学奖”,诗歌《红叶》、《水乡行》、《秋》等被选入各地中小学教材。

  “五卅运动”这一年,沙白出生于如皋白蒲镇郊的一户书香门第。幼年进入白蒲小学,在一位朱姓国文老师的文学启蒙下,沙白的内心埋下了诗歌的种子。

  1941年下半年,沙白转到南通中学读高中。那时的南通城在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统治下,斗争形势十分复杂、残酷。1943年3月,沙白以孔庙中驮碑的“赑屃”为题,写下诗作《赑屃的叹息》,用以象征沦陷区人民在历史和现实重压下的深重苦难:“没有了生/也不曾死/只僵伏在重压下……早被封闭了嘴/喊不出声/噙着血泪画几声叹息……把叹息递给谁呢?”

  该诗编发后,编辑顾迅一到南通找到沙白,予以鼓励,并把该诗推荐给《诗歌线》发表。《诗歌线》当时由章品镇主编,而章品镇被誉为江苏文坛的“伯乐”,很重视青年才俊。从此沙白陆续写起诗来,时有新作在《诗歌线》及其他几家副刊上发表,仅《诗歌线》就发表了27首。因时局动荡,在这发表的27篇诗作中,沙白曾用过的笔名多达14个。

  战争年代的职业选择往往身不由己。高中毕业后,沙白读了“纺织工程”,因功课紧张,一度辍笔。虽然身处战乱,沙白对诗歌的热爱丝毫没有退减:“即使走遍天涯,无论什么职业,诗歌的种子始终如存活的生命深埋在我的心底,‘当春乃发生’。”

  1953年,沙白恰因读过“纺织工程”而被调到上海国棉八厂,担任党委秘书、宣传部长。这期间,他沉到车间,深入一线,不久便以鲁氓的笔名出版了一本反映纺织工人生活的诗集《走向生活》。

  沙白如锥处囊中,才华毕露。1958年,沙白调入《萌芽》任诗歌编辑,由此正式步入职业诗歌的创作之路。在此期间,他在《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上发表《试航》、《引水员》等反映工人生活的诗,受到好评。

  1960年,《萌芽》停刊。两年后,沙白调至南通市文联工作,历任秘书长和文联副主席,由此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新里程。沙白诗情涌动,挥笔不辍,诗作源源不断从笔下奔腾而出,发表于全国各大诗刊或文艺杂志。其间结集出版了《江南人家》《沙白诗选》等诗集。

  1962年3月,诗作《水乡行》在《诗刊》一经发表,便受到了诗歌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水乡的路,

  水云铺。

  进庄出庄,

  一把橹。

  渔网作门帘,

  挂满树。

  走近才见,

  几户人家住。

  榴火自红,

  柳线舞。

  家家门前,

  锁一副。

  要找人,

  稻海深处。

  一步步,

  踏停蛙鼓。

  蝉声住,

  水上起暮雾。

  儿童解缆送客,

  一手好橹。

  这首诗被誉为“五四”以来写景诗中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代表作品,曾被北京大学中文系选作《新诗选读》的教材,被国内五六种选本收录。之后,沙白又发表了《大江东去》、《递上一枚雨花石》等一些脍炙人口的长、短诗作。

  “文革”期间,沙白因文字获罪,接受审查,在五七干校劳动、居住了十年。“文革”结束后,沙白复出诗坛,从容挥笔,佳作迭出。

  1978年8月到1979年初,沙白被借调到《诗刊》编辑部参与编选《建国三十年诗选》。这期间,他作为江苏代表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诗歌座谈会。会后,沙白诗潮涌动,写下短诗《新月》以表达对改革开放的向往。

  1980年,沙白调至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直至离休。

  “总在叮嘱:不要贪得,不要患失,不要掐灭希望,不要抛下追求……身价万金时,我是我;一文不值时,我还是我。”沙白时刻以一颗平常人的心态,埋头作诗,安贫乐命,淡泊宁静。

  2004年9月16日,中国诗歌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届艾青诗歌文学奖”颁奖典礼,沙白的诗集《独享寂寞》收获了中国诗坛最为崇高的声誉。

  时任江苏省作协主席的王臻中在致辞中动情地说道:“沙白先生的诗歌创作,是感悟人生社会的哲理提升和艺术升华的范本,他的诗歌创作功力、造诣,完全可以说到了百炼钢成‘绕指柔’的境界,他是审美创造的巨匠,我由衷地敬佩。”

  伏枥未忘千里志,识途犹抱百年心。盛名之下沙白没有陶醉,更没有停滞不前。步入耄耋之年,沙白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他陆续在《诗刊》、《中国诗人》、《扬子江诗刊》、《银河系》等刊物发表新作,并出版《八十初度》、《沙白诗选》、《音尘》等新诗集。

  沙白的高中同班穆烜曾深情地回忆道:“在当年50多个青年诗作者中,沙白是一直写诗写到80多岁还未停笔,而且是出类拔萃的一个。”

  “在欺世与趋时之外,寻找一条崎岖小道。即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既不用谁也看不懂的东西去欺世,也不趋时去迎合潮流追求轰动效应……”沙白就是这样一个脚印一首诗地诠释着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