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咖 | “灵”和“魂”的生命颂歌:听赵本夫诉说《荒漠里有一条鱼》

(2020-11-17 14:43) 5947341


       采访实录

  

  =========

  

  主持人:恭喜赵老师的新作品《荒漠里有一条鱼》跟大家见面了。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您的新作品吧。

  赵本夫:这个作品主要是通过一个隐喻描写黄泛区百姓战洪水的故事。表面看起来是植树造林的事情,但其实它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壮举,表现生命的韧性、民族的韧性,表现中华民族在苦难、在屈辱中如何坚守下来,生存下来的。当然这件事情本身也值得写,因为黄泛区面积很大,村庄没有了,良田变成了荒漠,这场决堤成了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苦难应该记载下来。以现在的黄泛区来看——树木葱郁,村庄稠密,人员兴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会发现中国人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再生的能力是非常了不起的。

  主持人:我们发现,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有意思。您能跟我们说一说,为什么用“荒漠里有一条鱼”作为这本书的名字?取这样一个名字,您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赵本夫小说的故事可以是虚构的,不必都是真实的,当然它要符合生活的逻辑。但是书名提到的这条鱼是真实存在的。我在少年时代听我母亲讲了一个故事:1855年黄河决口,铺天盖地都是水,姥姥告诉母亲,城南到城北几十里都能听到像无数老牛在吼叫的声音,很可怕。其中有一条很大的鱼搁浅在城北一片沼泽里,几年以后才发现。它被缠在沼泽里动不了了,没有水,一团泥浆在腮边含着,很艰难地活着。

  我小时候听完这个故事很难受,触动非常大。走上文坛以后,我一直想把它写下来。我在1981年步入文坛发表了处女作就获了全国奖,但当时还驾驭不了这样一个庞大的题材,只写了一个中篇小说叫《涸辙》,一个初步的故事框架,更扎实的东西还是写不了,当然,这样一个构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这两年终于把它写出来了。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写小说的话会有很多虚构的东西,但是少不了一些真实的细节。您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如何把握虚构性和现实性的比例的呢?

  赵本夫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生活的积累,再一个就是精神的积累。作家不能拒绝体验生活,有时候写的文章可能是从书本或电影中受到的启发;也可能灵光一现,写了一篇小说。积累的东西越多,创作的空间就越大,但是一个作家的经历再丰富,也不可能经历所有的生活,文学创作另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虚构。作家要有虚构的本领,但是虚构的灵感还是得从生活中来。我写的这本书就是我早年积累的东西,一条鱼的故事。很多人可能都知道这件事,可能早就忘记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它的价值,但是我发现了它的价值。我一直念念不忘,一直在找它的价值在哪里,于是,我找到了这本书。虚构的东西跟现实、跟积累写实的东西其实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如果一个作家没有虚构的本领,那他的作品也是很难写好的。

  主持人:您这一次的虚构跨度也有点大,虚构了一百多年前的事情。而且这个作品大概有50多个人物,那其中有哪些人物或者情节您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或者特别喜欢的呢?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赵本夫:架构这样的长篇,书中没有几十个感动自己的点或者场景、情节、细节是很难写好的。让我自己感动的东西起码有几十处。比如说梅云游能从沙漠里死里逃生,是他的伙伴——也就是他的下人为报答他平日里平等相待,在那种情形下以死相救,是很仁义的一个小伙子。梅云游是最早的荒漠开拓者,是他最早发起栽树的。从撒哈拉大沙漠死里逃生回来以后,他买了黄泛区一两万亩土地,那时候要干什么还不知道。从沙漠里逃出来,他两个伙伴死在那儿了,但他还是对那里恋恋不忘,那个可怕的地方也是让他怀念的地方。但他突然在荒漠里发现了一群破衣烂衫的拾荒人,他大吃一惊:他们怎么能在这种地方生活?他想到自己一生锦衣玉食,吃喝玩嫖,觉得整个人生观颠覆了,于是他突然向拾荒人跪下了。梅云游感到他们才真正体现了生命的高贵。你有钱,你可以到处花,你可以活得很优雅,这太容易了;但他们这么活着才真的了不起。生命的韧性一下子把他击倒了。所以我写到这个地方也是很感动的。  

  主持人:这本书的风格延续了您一贯的浑厚和苍凉感。我们特别想知道,您在这么多作品当中,为什么都能够透出这么多非常有质地的苍凉感,是不是生活当中有一些事情启示影响了您?

  赵本夫:说起来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因为我母亲父亲两个家族从晚清到民国都是大家族,后来败落了。我的家族曾经被土匪十四次绑票,我父亲就被绑过两次,我曾祖母很年轻就守寡。我在“地母”三部曲里写过这些。这对我的童年影响很大,听到这些故事让我的童年不堪重负。我心里装载了很多沉重的东西,后来走入社会,视野开阔以后,我又了解了更多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从十二三岁开始,文学理想的种子就已经植入我的内心。我一直在做准备。我接触到的第一本现代文学作品是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它就是一部很沉重的作品。后来接触到的外国文学是《安娜卡列尼娜》《牛虻》等等,都是一些很沉痛的东西。再后来读世界历史、中国历史,感觉人类历史充满了苦难,人类的每一次辉煌都是在苦难中站起来的。我们谈到辉煌的时候不要轻飘,谈到苍凉和悲惨的时候不要绝望,我希望我的作品就是这样的,永远给人希望。一个民族、一个人也都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我们人生中都会遇到艰难的时候,甚至遭遇人生至暗的时刻,我们能不能挺过去呢?我们家三代人都有人自杀,我对于生死的体验和感触太深了,我是真的从人间走出来的一个作家。我不仅仅是从书本上获取的写作灵感。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文学从来不是文学本身。如果你没有真正的人生体验,没有这种痛感,没有真正的快感,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触动,仅仅从书本中来的那点东西是不行的。 

  主持人:我了解到,赵老师今年有70多岁了。我刚见到您的时候还挺诧异的,觉得您一点都不像70多岁,我看您的头发还是挺黑的,说明您的身体保养得特别好。您是通过什么办法让自己常年保持旺盛的创作能力呢?有没有生活上的小习惯和秘诀跟大家分享一下。  

  赵本夫:很简单,比如我思考一些作品的时候我会想得很深,哪怕一个短篇,我都要等到想通了想透了,起码有一个方向,我才动手写。我思考问题会往深处想,但我在生活中会把自己变得很简单。人生都有不如意的事情,在我看来,过去就过去了,我不会往心里去。生活中保持乐观,保持健康的心态,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一个人如果老是很阴郁,老是想一些苦恼的事,整天抱怨,那绝对影响身体健康。我就是把自己变得很简单,每天晚上走三四公里路,不走就不舒服。年纪大了难免身体有一些小问题,还是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社会仍然还是有一些问题,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一些不如意,但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主持人:很高兴能通过这种方式和您近距离接触。我也很希望网友们、读者们读了您的书,看了这期节目以后,能有全新的认识、全新的感触。谢谢赵老师!

  (任沁菲   杨雨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