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记忆 | 烟花三月下扬州:丁家桐

(2020-07-21 17:15) 5947352

  编者按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卷中,江苏文学无疑是其中最为华彩的篇章之一。一代代江苏作家辛勤耕耘,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7年以来,江苏省作家协会着手收集、整理江苏老一代作家的资料和创作成果,留存老作家的影像资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这项工作,既是为了给江苏文学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一次文学精神和文学传统的回溯之旅。在此,我们开设“文坛记忆”栏目,陆续推出忆明珠、范伯群、海笑、杨苡、梅汝恺等江苏老一辈作家的采访视频,共同回忆老作家们走过的文学历程。

  本期视频播出的是著名作家、学者丁家桐先生。

江苏老作家影像——丁家桐

  皮市街,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北接文昌路,南连广陵路,是千年扬城连接四方的通衢。在这条古时专营皮货生意的老街上,走出了一位当代扬州文坛的旗帜性人物:丁家桐。

  丁家桐,著名作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过扬州市教育局局长、扬州市文联主席,致力于散文、小说创作,文化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尤以研究扬州八怪见长,著有《隋炀帝》《扬州八怪全传》《徐文长传》《桑梓笔记》《瘦西湖欣赏》《画坛四高僧》《绝世风流:郑燮传》等。作为首届扬州市政府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丁家桐获省以上图书奖、文艺奖、散文奖约20次,其中《扬州八怪》荣获第十三届国家图书奖,《绝世风流:郑燮传》荣获华东第十六届图书奖,《细品慢语》专栏获得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奖。

  丁家桐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他学生时代打下的扎实基础。1931年丁家桐出生于扬州,父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将他送到私塾读了七年书。年纪稍长后,丁家桐又受到姑妈的言传身教,接触到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普希金、罗曼·罗兰等作家的名著,中外文学的共同熏陶不仅开阔了丁家桐的视野,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素材。

  自1956年7月1日在《新华日报》发表小说《党旗》开始,几十年来丁家桐陆续发表多篇作品,体裁丰富,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人物传记、电影剧本、诗歌等。作为文坛多面手,他的主要成就集中在散文创作和文史研究,散文小说卷帙浩繁、脍炙人口;文史研究深入浅出、蹊径独辟。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余秋雨、贾平凹、史铁生、季羡林等作家为代表的文化散文大行其道,给中国散文创作注入了全新的理念。而早在八十年代末,丁家桐的散文就已经表现出了引史据今、智慧满蕴的“知性”境界。他在台湾出版的散文集《烟花三月下扬州》,即使放在今天也是述史摹景、回望家园的精品。

  丁家桐曾表示,自己“最喜欢也最能自我认可的还是散文”,他的散文作品也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尤其以《桑梓笔记》为代表。《瘦是一种美》《秦邮驿马》《三把刀》……通读这些散文篇目不难发现,除了沉郁、睿智、厚实的文风,对故乡扬州真切热忱的“桑梓情”也是丁家桐作品的一大特色。

  立足做一名文化家园的坚定守望者、文化富矿的虔诚探宝者、文化建设的积极贡献者是丁家桐对家乡的反哺。在文史研究方面,他也结合了扬州历史,聚焦隋炀帝。在以往的大众视野里,隋炀帝杨广都是好大喜功、荒淫无度的暴君形象,但丁家桐却认为史学界一直以来存在着误读,主张客观公正地评价隋炀帝的功与过。1992年1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丁家桐的长篇历史小说《隋炀帝》,书中以客观、公允的态度艺术地展现了杨广功罪并存的一生,一经面世便轰动了史学界。

  《隋炀帝》发表后,丁家桐又为“八怪们”正名立传。扬州八怪是扬州这方土地上的重要艺术建树,也是扬州文化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丁家桐自觉担当起挖掘、解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他的《扬州八怪全传》将近30万字,全书深入浅出、博专精深。随后丁家桐又受出版社邀请,继续担任《扬州八怪》系列丛书的主编并推荐了扬州文坛的几位文章好手一同为“八怪”立传。这套丛书一共十册,获得了出版界的最高奖——国家图书奖,其中由丁家桐撰写的《绝世风流:郑燮传》获得了华东第十六届图书奖。

  2019年6月,丁家桐与学生丁永祥联合举办的“歌丝路·颂运河”双人书画展,在北京中国国际文化交流艺术馆展出,这也是以大运河为主题的首个进京参展的“运河画展”。本次书画展不仅受到《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报》等权威媒体的关注,央视书画频道摄制组还跟踪拍摄报道,制作了扬州运河文化专题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作家协会成立70周年。中国作家协会向全国326位从事文学创作70年以上的老作家颁发了荣誉证书,褒奖他们为新中国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丁家桐就是其中的一位。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开始,他的文章常见于各大刊物,退休之后更是进入了作品的集中爆发期,第20部著作《画坛四高僧》发表时,丁家桐已是85岁高龄。

  生于扬州,长于扬州,学于扬州,成于扬州。丁家桐笔下的文字早已氤氲在大运河的水波里与古老的扬州城无法分割,正如他在《感恩大运河》里写道的:“我是什么?我是大运河堤树上的一片黄叶,青嫩过,繁茂过,经过风吹雨打,枯黄时代仍在空中飞舞。终有一天,它会化为泥土,和亲人,和大运河,和生我养我的土地拥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