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数字媒介带动文学转型。随着信息技术变革,网络文学成为互联网时代大众文学的新形式新样态。一大批网络作家以笔为舟,遨游于想象的海洋,探索着文学的边际,网络文学类型写作不断进化,网文创作精品化日益成为新时代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省作协于2024年9月5日举办了第二期江苏新锐网络作家作品研讨会,邀请十位网络文学评论专家与十位江苏新锐网络作家一对一互动交流,探讨网文形态背后的创作根基和理论基础,引导网络文学作家创作出彰显时代精神、体现中国特色、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江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推出“网文苏军新生代”栏目,以十位新锐作家作品为样本,管窥当下网络文学的创作特点,总结网络文学的创作规律。本期推送的内容是周志雄对时音新作《万物侵蚀》的点评。
网文苏军新生代(二)
周志雄点评时音
周志雄,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安徽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网络文学研究》主编,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他项目十余项。成果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等奖励。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裴凯茹,笔名时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网络作家协会理事。已出版作品《长安秘案录》《大宋小宅门》《九重抄》《侍女谋》《逃婚记》《布衣公主》等作品。曾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第八届重大题材作品工程,江苏青年电影编剧集训营二等奖,宿迁市金鼎文学艺术奖等。作品售出影视改编、有声广播剧、漫画等多项版权。新书《京师无人生还》打破传统悬疑叙事,创新人设,书写古言探案新类型。
《万物侵蚀》
时音 | 著
精彩点评
周志雄:
时音是一位敢于挑战自己的作家,她尝试写作不同的题材类型,如言情、历史、悬疑、青春等,而这部《万物侵蚀》是一部科幻小说。作者在晋江、磨铁、起点等多个网站发表自己的作品,她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是一个单纯的跟着读者走的作家,而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有自己想法的作家,这在网络作家中是非常难得的。在当今的网络文学环境中,有很多作家的写作是在复制流行的写作模式,因为害怕流失读者,所以不敢有太大的变化。尽管写了多部作品,却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这样的网络作家可能会一时获得比较多的读者,但是从长远看,写作的价值是有限的。
《万物侵蚀》是一部勇于挑战自我,打破网络小说写作惯例的作品。通常网络小说被称为“爽文”,所谓“爽文”,是要有好看的故事,让读者喜欢看,读起来有趣。但《万物侵蚀》不是一部“爽文”,起码不是一部常规意义上的“爽文”。《万物侵蚀》节奏比较慢,“奇迹小队”五人,在组队过程中,有多次任务,但常常是惨烈的收场,即便是完好的活了下来,但很多时候任务到底是什么,算不算完成任务,都是个问题。这与时下网文中即时获得反馈的机制是不同的。
从人物来看,主角姜善是在洞穴旅馆侵蚀事件中唯一活下来的人,她被研究院的魏远选中,来到研究院,先是被送往松山医院,从松山医院出来后,与魏远、高文武、张政、赵颖五人组成“奇迹小队”。他们在未知的、看似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拿到了一些成果。姜善整体上是在进步的,但这种进步是非常慢的,她有了一些超能力,力气很大,奔跑很快,思路敏捷,身体不怕侵蚀,有超级的格斗能力。但这个进步是在细微中出现的,是不知不觉的,不像常见的升级文中用境界的提升来显示能力的进步,作者甚至没有刻意去表现这种进步。
“奇迹小队”的队员并非身怀绝技,领队魏远是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张政是个话痨,赵颖只是个普通的女子,姜善是个未知的潜能者,这与西方奇幻小说有几分类似,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小说中并没有去写人物内心的搏战与自我的完善,最终战胜自己的弱点,完成一项神圣的任务。看似平常的,其实有一个精明、能干、智慧的领导人的团队,能充分让姜善的能力发挥出来,又能让小队成员之间完成配合,最终完成任务。小队成员经过磨合,信任度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这种低调的,细微处见笔力的写法是值得称道的。它使小说与众多的流行写法的网络小说区分开来。
通常一部网络小说讲述的故事往往是完整的、清晰的,阅读是不需要人去费脑的,只需要跟着故事滑行,进入情景,感受故事的魅力,享受情节带来的快乐。但在现代派小说中,往往会让小说的情节变得不那么完整,出现情节断裂,或者空缺的现象,作者意在把读者的注意力从欣赏故事上引开,进入到意义隐喻层面。当然,《万物侵蚀》不属于现代派小说,它作为一部网络小说,整体的故事是完整的。从姜善在洞穴旅馆遇到旅游团全员失踪开始,到海上游轮,“奇迹小队”揭秘了侵蚀的来源,侵蚀是人为的,暴露了人性之恶。整个故事疑点重重,有很多空缺,比如姜善的父母是谁,她为何会被送往孤儿院,为何在孤儿院受到院长的优待,她为何能拿到“科凡生物”的药?高层为何要让白靳介入调查?从地下探秘出来后,白靳为何要跳入深井之中?他不是对姜善感兴趣吗?他为何要逃走?当时他的实力不是最强的吗?再如魏远为何是源代码,为何自己都不知道,为何在古董堆里找到的钢笔是“时间之舟”的永恒动力关键?“面具男”只是“时间之舟”的临时接管者,他与科凡生物到底是什么关系?“时间之舟”到底是谁发明的?侵蚀的根源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时间折叠的缝隙,怎么会导致侵蚀?这些都是含混的,扑朔迷离的,是作者笔力控制,有意制造的空白造成的。虽然总体上故事完成了一个闭环,对侵蚀是怎么发生的,做了根源的解释,又如何阻止侵蚀,小说有了解答,但给读者的感觉还是迷迷糊糊的。这种反网络小说的套路,是作者勇于探索的表现,是有意为之营造的阅读效果,必须通过回看,再刷第二遍,才可能较清晰地明白剧情。
小说故事的扑朔迷离也与作者采取的叙述方式有关,作者善于用内视角叙事,她很少用第三人称的上帝视角,也就是说故事的发展,在很多时候都是通过人物的感受和观察去推进的。事情发生了之后,整个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没有一个全然客观的视角,它只能通过故事中人物的经历和描述,让我们知道事情大体上是怎么回事。
小说在内容上还是比较丰富的,有网络小说所具备的多重元素,比如悬疑、科幻、变异、末世、游戏等。小说中的时间是一个折叠的时间,整个侵蚀事件就是来自未来的,说明有一天地球会爆炸,尘埃穿过时间缝隙对地球造成污染,这是一个想象性的故事,但实际上人物活动的时间大体对应着当下的时间,小说中的地点“京港”也大体对应现实中的北京,小说中出现的医院、图书馆、海洋馆、地下水道、海洋上的游轮,这些都对应着现实的空间。被侵蚀的人和生物有多重表现,例如人被侵蚀之后的眼睛变成黑洞,或者肚子上出现黑洞,里面会冒出一些漂浮的灰尘。还有隐形人,有夺舍,有盗梦空间,有因侵蚀变得很奇怪的章鱼、蟑螂等生物,这些都带有“神秘”色彩。“奇迹小队”的几次任务与其说是完成任务,不如说是通过不同的任务过程去展示侵蚀之下诡异的世界。小说有很明显的“世界性”视野,那些被腐蚀的人和生物的超能力以及他们的“怨念”和“执念”,让人想到好莱坞大片《透明人》《异形》《盗梦空间》,类似这些科幻片对世界的想象,但又与之完全不同。
侵蚀所带来的光怪陆离的现象,让小说所描绘的世界变得非常诡异,这些奇奇怪怪的变形不是真实的,是作者虚构想象的产物,但这种变异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才是这个小说想要告诉读者的:侵蚀来临,末日来临之时,每个人心里面的怨念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但奇迹小队队员通过磨合,建立相互的信任,成为正义的使者,为人类带来光明,表现了勇于担当的英雄主义主题。小说中的海洋馆是一个试验场,海上的游轮是一个游戏场,整部小说是一个人性的试验场。这些神奇的设定、怪异的现象的背后都指向在大灾难面前人类应有的智慧、责任和勇气。
《万物侵蚀》敢于挑战网络小说写作的流行模式,在设定、人物、叙事等方面有自己的匠心,展现了作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值得肯定的。以上是我的粗浅阅读印象,不当处请大家批评。
时音:
感谢周教授的点评,谢谢各位专家老师。周教授的点评切中要害,对内容阅读深入,尤其是对于主角团的几个角色理解十分透彻,不仅挖掘出了人物深层次的特质,更升华了全书的故事主旨。让我受到了非常大的鼓舞。
周教授提到,《万物侵蚀》是一部挑战自我,打破网络小说写作惯例的作品。这个点评其实就是我的创作观念。自从入行写作以来,我写过古言、悬疑、青春成长、现实励志、体育竞技、女强经商等等,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要写重复的口水文,力求每一本书都有创新和变化,打破自我并重塑。我深知一个作家要成长,就必须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科幻题材是我从未尝试,又深深喜欢的题材。现在的科幻作品已经有了许多伟大新奇的脑洞,所以当我构思《万物侵蚀》的时候,第一个想的便是自己还可以做到什么样子的创新?如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切入?于是便诞生了这本《万物侵蚀》。我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灰尘”作为口子,缓缓展开了一个有关生命、循环、万物的故事,我在这本书中想要传达人与万物平等的观念,期望能够探讨人性和科技之间的协调。
就像周教授说的,这部小说还没有进入到对心灵的哲学深层的写照,它还达不到一个十分有深度的层次。今后,我也将谨记周教授的建议,持续提升自己的精神内核,不断丰富文学素养,为将来写出更深刻的作品打下坚实基础。文学的道路学无止境,我将披荆斩棘,心怀敬畏一路前行。
(录音整理:原晓雨 编辑:于邦瑞)
时音部分作品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