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漠游向深蓝——赵本夫《荒漠里有一条鱼》国际传播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2023-04-27 14:10) 5984472



会场

  江苏作家网讯  2023年4月26日,“从荒漠游向深蓝——赵本夫《荒漠里有一条鱼》国际传播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江苏省作协和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红杰,中国作协对外联络部主任、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主任张洪斌,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执行主任丁捷,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鲁敏,以及省内外批评家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张洪斌主持。

  一条游向世界的鱼

  《荒漠里有一条鱼》是赵本夫于2020年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一百多年间,黄河故道荒漠中的鱼王庄人屡经磨难却顽强不屈,植树造林抵御风沙,终将荒漠变为绿洲的故事。


左起:毕飞宇、赵本夫、杨红杰

左起:薛印胜、黄悦、丁捷

左起:张洪斌、鲁敏、汪惠仁

  “小说出版后,先后获第五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作品、2021年天津市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等奖项,并实现了多语种的对外输出。目前本书的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文繁体5个语种的实体图书形态已经出版,其他语种的版权输出还在持续进行。”杨红杰在致辞中介绍,“可以说,这条代表着中华民族生命意志的鱼游出了荒漠,游出了中国,游向了世界。”

  “对于古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对于亘古以来的生命之谜,本夫老师有着考古学家般的痴迷”,毕飞宇在致辞中说,赵本夫有博大的历史文化情怀,永葆独立思考的姿态,他在自觉的警醒中不懈思考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城市、自然与文明等宏大命题。“他特别爱说一句话,‘善良以立身,志气以立世’,这是一位对文字有信仰、对世界怀有希望的作家。这样优秀的中国作家理应被更多的人看见,这样的写作伦理理应在更大的范围内被弘扬。这也是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的初衷。”

  “我们江苏很多文学青年都把赵本夫看作偶像”,丁捷表示,能参与赵本夫作品的国际推广传播感到十分荣幸,这也是中心成立以后第一次真正的国际文学传播性活动。

  “其实对外输出有的时候有计划、有意向、有项目,甚至都签了合同,但真的到最后落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有着版权输出经验的鲁敏更能感受到其中的不易,她认为,这次输出这么顺利还是因为“书好”,这是一个中国写作者对人类文明走到今天作出的本质性探讨,能够引起世界的兴趣。

  鱼和树,撬动世界心灵的密码

  赵本夫是当代江苏作家中的一个“异类”,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视野中,也是一位极具异质性色彩的作家。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看来,赵本夫的作品有高度的原创性、强烈的民族性和鲜明的叙事个性。出生于黄河故道边的作家赵本夫,寻根意识十分浓厚,这条由荒漠出发的鱼,缘何能游向深蓝,游往世界?


左起:刘大先、黄发有、梁鸿鹰

  多语种版权引进出版方及译者从不同角度自己的阅读体会。西班牙Dedalus出版社社长洛佩兹·阿里亚组看重的是书中的英雄主义情怀,德文译者Aline对勇敢的女性角色秋月印象深刻,法文译者克劳德·巴彦则将认为赵本夫提前看到了“植树的重要性”;香港阿里山云出版社社长加斌提到鱼这两个意象,在中国民间文化中,鱼一直被视为一种吉祥之物。鱼籽多也就代表着孩子多,是繁殖能力旺盛的象征。而树则代表着生存的决心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生存意识和大自然紧密相连”。

  “鱼”所代表的生命力量和“树”所蕴含的生态意识是《荒漠里有一条鱼》撬动世界心灵的密码。赵本夫的本土写作是具有世界视野的。从作品的探讨命题来看,梁鸿鹰认为赵本夫“始终忧虑于无土无根无水他的思考富于全球意义”从作品的精神能量来说,山东省作协主席、山东大学教授黄发有感到赵本夫的作品总是追求一种愚公移山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顽强抗争精神通过充满寓言色彩的故事,对人与万物的整体性关系进行了一种想象性的呈现,在割裂的当代生存样态中,重新提示了来自身体深处的力量和精神从叙事风格的角度,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认为“赵本夫是当代江苏作家中少有的具备神话思维的作家”,作品的寓言色彩和神话原型,以及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人与命运之间的斗争中展现出来的强烈的命运感,是能被海外读者接受的重要原因。

  从西方启蒙主义到本土文化立场

  赵本夫在鱼王庄构筑的不仅是古老神话,也是当代寓言。“一个作家的预言实在是可怕,”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说,赵本夫凭自己独特的判断力,用文学的话语展示了“一个他那时候还没有看到但在未来的世界不断展现的画面”;人口、生态、文化交融等当前世界性议题,都在这部作品得到了前瞻性的呼应。“没有哪本书在我看来在当下更能担负讲述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使命,汪政说,赵本夫独特的风格展示了一个活着的中华文明的形象。


左起:汪政、韩松刚

  从荒漠出发,赵本夫探讨了事关当今人类的总体性命题,为世界奉献了中国式方案和中国式智慧。“当代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很多都思考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认为,赵本夫的这本小说接续了寻根文学的脉络,又作出推进,它走出“文明-野蛮”的启蒙视角,对本土文化作了追根溯源式的神话式建构,传达了“绝境之中先要把人种延续下去”这样一种根本性的中国精神,隐隐包含着一种从启蒙主义到民族文化深度认同的微妙转变,是具有本土文化自信的作品”。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黄悦看到小说标题的时候,联想到艾略特的“荒原”,“100年前艾略特笔下等待雷霆训诫的一片荒原,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却是随时可以被生命滋养的一片原野”她认为,赵本夫以现实主义的厚重和魔幻主义的灵动揭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秘诀,具有神话意味的表达也终将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好故事和好媒介。


赵本夫

  “全世界3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如果大家彼此都认同,那世界岂不是只有一个模样、一种色彩?按照中国人的世界观,世界本就应该是混沌包容、和而不同的。” 赵本夫坚持,中国作家应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保持一点矜持,不必刻意寻找认同感。“认同当然很好,不认同也许更好。异质才是文学的生命,世界因不同而五彩缤纷。”


合影

  会议期间,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郑焱看望了外地专家代表。(俞丽云)

媒体链接:
新华社:从荒漠游向深蓝——赵本夫《荒漠里有一条鱼》国际传播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新华日报:赵本夫的“一条鱼”为何从荒漠游向世界(2023年4月27日第12版)

交汇点:赵本夫的“一条鱼”,为何从荒漠游向世界

现代快报:从荒漠游向深蓝,赵本夫《荒漠里有一条鱼》国际传播研讨会举办

紫牛新闻:赵本夫的“文学生命力”在海外传播:英文、法语、德语……《荒漠里有一条鱼》输出多个国际文学版本

南京日报:赵本夫作品《荒漠里有一条鱼》输出多个语种——提供中国式智慧,文学外译走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