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作协召开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

(2022-08-30 12:19) 5974586

  江苏作家网讯  2022年8月29日,省作协在南京召开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毕飞宇,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鲁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发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高民,获奖作家韩东、庞余亮、何平、竺祖慈,省作协处以上干部、《钟山》《雨花》《扬子江诗刊》《扬子江文学评论》全体人员及省内媒体记者等参加座谈。

  在日前公布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中,江苏获奖总数列各省区市之首、创历届最好成绩:江苏4位作家的作品获奖,其中,韩东的《奇迹》获诗歌奖,庞余亮的《小先生》获散文杂文奖,何平的《批评的返场》获文学理论评论奖,竺祖慈翻译的《小说周边》获文学翻译奖。同时,江苏文学期刊、出版社共7部(篇)首发、出版作品获奖。在全部70部提名作品中,江苏作家作品和文学期刊出版社首发、出版作品入围提名名单总数均占全国七分之一,同样为历届之最。

  徐宁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委托,代表省委宣传部向省作协宣读贺信并讲话。贺信指出,江苏在本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的好成绩和新突破,再次展现了文学苏军的创作实力和整体水平,提升了江苏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美誉度。希望省作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建好“文学工作者之家”,放大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文学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德艺双馨,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推出更多展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质的精品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徐宁向省作协颁发贺信。毕飞宇和汪兴国向4位获奖作家和《钟山》杂志社颁发省作协的贺信。汪兴国在会议主持词中对获奖作家和期刊、出版社以及入围提名作家、相关责任编辑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感谢。他总结江苏在本届鲁奖评选中取得骄人成绩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新思想、新理念引领发展、指导创作、推进工作,支持引导全省广大作家倾听时代声音、深入现实生活;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文艺的决策部署,推出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省委宣传部加强对江苏文学工作的领导,在方向把握、政策引导、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和环境创造等方面给予关心、指导和帮助;三是培育人才队伍,近几年开办各类作家培训班30余场次,落实“文艺名师带徒”计划,组织开展英才、优青选拔培养工作,强化专业作家、特聘作家、签约作家、写作营、改稿会等人才培养措施,完善专业资格评定等评价机制;四是建强文学阵地,本届鲁奖获得者中有16名作家在《钟山》《雨花》《扬子江诗刊》《扬子江文学评论》发表作品51部(篇),11人次曾获期刊奖项。省作协的新媒体平台及在全国性文艺报刊开设的专版、专栏持续宣传推介江苏优秀作家作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与省作协和广大作家同向发力;五是打造评论高地,建立7家江苏当代文学研究基地,举办文学研讨活动,组织编撰大型研究丛书《江苏新文学史》等,成立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推出首批江苏青年批评家拔尖人才名单,充分发挥文学奖项和排行榜的引导激励作用,提升江苏文学评论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

  座谈会上,获奖作家和期刊主编分别发言。

  “这么多年在南京、在江苏的这样一种氛围里,其实我受益非常之多。”韩东谈到,从高校辞职后自己专心写作,很多朋友为他操心老后的生计。正是在这些作家朋友的帮助下,他成为《青春》杂志的编辑。去年退休后,省作协又为他举办了自己人生第一个研讨会。后来,南京文学之都又为韩东办诗歌朗诵会。“我比较内向,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自闭,所以特别感谢这些帮助和宽容。”

  韩东认为,诗歌其实很特殊,它需要诗人处在一种好的状态中,需要白日梦,需要梦游,需要等待。“有些人把现代诗理解成一种分行散文。其实这才是最困难的,困难在于你在每一首诗里面,都要建立某种形式,这确实比较微妙。”

  提及这次获奖,韩东表示是”意外之喜”。“我也写小说,人的野心发展就是这么起来的,我希望我还能获鲁迅文学奖的小说奖。”

  “我身份很杂,做过老师、记者,现在在政协工作,同时还兼文联主席、作协主席。但是在我的一生当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就是18岁到33岁乡村学校做教师那段经历。”庞余亮说,他的获奖作品《小先生》即以那段时间的经历为蓝本。

  “散文里记录的是15年的生活,后来写作又将近15年,前前后后花了整整30年的时间。”正式写作时,庞余亮几易其稿,去掉了一些太哀怨、太拔高、太沉重的部分。图书出版后,有人打电话给庞余亮,“他觉得读不到我的痕迹,我说我的故事尽量反映的是全部的乡村学校。”

  庞余亮也在会上表达了对省作协的感谢。2019年,省作协为基层作家开研讨会,庞余亮是首批被研讨对象。他表示,基层作家的机遇比起南京作家少一点,所以在写作质量上一定要能与之比肩,才能冒出来。作为泰州市文联主席和作协主席,庞余亮除了以作家身份,也以文学组织者的身份为基层文学的发展努力,包括评选文艺之星,“希望帮助更多年轻人成长起来”。

  “我的批评的成长和江苏很有关系”,何平也在发言中提到江苏的文学生态对于自己的帮助。“大学和作协成为助力我文学批评的两翼。”他给出了在成长过程中与作协有关的三条线索:一是2006年第一次参加省作协举办的赵本夫作品研讨会,从此开始以讲师身份参加省作协举办的多场高规格研讨会;二是2007年参与《钟山》杂志社策划的关于著名作家的创作局限论的专栏;三是2017 年省作协推出 20 卷本《江苏当代文学批评家文丛》,他和丁帆、朱晓进、王尧、王彬彬、吴俊、汪政等前辈批评家一起入选其中。

  “我是一个真正的江苏批评家。我在南京师范大学从本科读到博士。1992年从南师大出去工作,十年后,又回到南师大读书和教书。”何平称自己是一个迟到的进场者,一个文学批评的“晚熟的人”,“许多前辈学人、批评家和编辑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给予过我无私的帮助。”

  “文学批评参与到文学生产和公共生活是我的文学批评理想。”《批评的返场》便是这一理想的凝结。何平介绍,这本评论集不是通常意义书斋里的论文写作,而是这五六年介入文学现场的结果呈现。“我注意到这次获奖的文学理论批评作品绝大多数都和当下正在发生的中国文学相关,我的《批评的返场》或许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被评委们选择。”文集的一部分来源于何平在《花城》杂志主持的“花城关注”栏目;此外,何平从2017年起,和复旦大学教授金理共同召集“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2018年开始,与译林出版社共同编辑“文学共同体书系”和“现场文丛”,并和中国作协相关部门、南京师范大学一道共建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暨出版中心。

  “正是这些介入文学生产的实践使得我理解的当下文学是过程性的,也使得我有可能真正扎根在文学现场。”何平说,《批评的返场》是一群热爱文学的同路人共同的作品,“这本书曾经想用的书名是‘有文学的生活’,以纪念这些年赋予我丰富文学生活的朋友们。感谢你们的爱与热情。”

  “这几天接受采访,我最多重复的就是‘没想到’三个字。”竺祖慈回忆,他从事翻译图书出版工作,为了不致眼高手低,从入行开始就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作品,但直到1999年参与《播火者译丛》的编辑工作,才对翻译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这套书收集了瞿秋白、张闻天、茅盾等许多革命先辈的译作,他惊讶于这些职业革命家竟然在翻译方面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而且他们的文学译作在他们的整个作品当中又占了那么大的比例,更惊讶于这些作品选题之广泛,其中包括了许多不为人熟知的作家作品,但每一篇都能让人体会到译者的苦心。“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对鲁迅文学奖设置翻译奖项抱着感激之情”。

  谈到获奖作品《小说周边》,竺祖慈说,大概因为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乃至从文字中透出的作者性格与自己有相似之处,所以译得比较开心,比较满意。“我愿将这视作一种幸运,更愿把这次获奖看作是对江苏这个外国文学翻译研究实力雄厚的省份以及译林这个外国文学出版重镇给予的应有肯定。”

  “这次鲁奖,《钟山》有2部首发作品获奖,是获奖数量较多的文学期刊之一。”《钟山》副主编贠淑红介绍,在迄今为止的八届鲁奖里,《钟山》在其中的七届共计有12篇(部)首发作品获奖,获奖门类涵盖中短篇小说、文学理论评论、纪实、散文。本次《钟山》首发获奖的,一个是艾伟的小说《过往》,另一部是张学昕的评论集《中国当代小说八论》。“文学作品、文学批评两方面齐头并进,这也是《钟山》的一个传统。”贠淑红说,“文学奖项是很重要的荣誉,但对于《钟山》来讲,我们从来都不把它看作是评判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唯一维度。作品最终还是要经读者的检验、经历史的检验,经时间的检验。”今后会一如既往地按照《钟山》的文学标准和文学理想,努力引领汉语文学潮流,推动汉语文学向前发展。

  《雨花》主编朱辉、《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作为期刊代表发言,这两家期刊都与历届鲁奖获得者有很深的渊源。这次诗歌奖获奖诗人中,有4人曾获过《扬子江诗刊》的期刊奖,并在刊物上发表组诗;本届鲁奖获奖诗人臧棣的《诗歌植物学》曾在《雨花》刊发同名组诗,入围前十的江苏作家朱文颖的短篇小说《分夜钟》在《雨花》首发。

  座谈最后,毕飞宇作总结发言。他坦言,对于本届鲁奖评选,本打算轻松以对,因为上一届拿了三个奖,这届按理是个“小年”,然而消息传来,获奖创历史纪录,正如韩东所说,是“意外之喜”。

  作为首届鲁奖获得者,毕飞宇对本届获奖作家和《钟山》杂志一一表示了祝贺。“从第一届到第八届,任何一届韩东得奖,其实都是一样的。到了第八届得,我为老韩东高兴。”庞余亮的获奖在他看来有着特殊的意义,“他是第一个获得鲁奖且依然工作在苏北的作家,他的获奖会给苏北许多作家尤其是基层作家带来很大的鼓舞。”而何平,毕飞宇认为“他是过去十几年关注中国文学现场最有意义、最是用心、最为有效的批评家。他没有去做高端的傻事,肩膀上扛着海德格尔、福柯,弄一些稀奇古怪的概念。在文学的世界里,他脚踏实地。”对于竺祖慈为江苏带来首个鲁迅文学奖翻译奖,毕飞宇更是认为意义重大,“我相信在竺老的鼓舞之下,一定能刺激江苏文学界更加关注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翻译。”

  “作家最荣幸的有两件事——在你很年轻的时候,和你心仪的作家一起获奖;在你年老了之后,和你看好的年轻人一起获奖。这都是洞房花烛夜一般的感受。”毕飞宇说。(文/俞丽云;图/于邦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