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微信群里的作品点评会

(2022-01-10 15:42) 5964888

  “这样的活动虽在云端却接地气”。1月6日晚,徐州市作家协会在官方微信群中举办了首届线上文学作品点评会。我市文学评论家王景陶在微信群中通过语音发送,对徐州本土作家杨刚良、李其珠、丁可、刘玉龙、王建、张本刚等作家的小说、诗歌、散文作品进行了介绍和点评,200余位作家在线聆听并进行了互动。

  窗外三九严寒,群内暖意融融,当晚8时,点评会在市作协副主席李继玲的主持下开启。点评会的主讲人王景陶作为一直为徐州作家作品写评论的作家,多年来先后点评260多位徐州作家近万篇作品,出版有《菊放人品》《菊笑人生》《菊香人雅》《探文思艺录——王景陶评徐州作家作品选》等著作。一个多小时的线上点评会,王景陶共点评了6篇作品。

  杨刚良的长篇小说《大爆临界》获得过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这部作者历时9年完成的小说讲述了大型国有企业燃气公司被私人强行收购后,由于管理混乱,引发种种矛盾。

  王景陶说:“作者对对国企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的艺术展现和对社会道德的思考都为作品增添了分量。作者对国企现状问题的敏锐、精准把握和深入思考,使这部小说具有了切入时弊的尖锐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接下来点评的是李其珠的中篇小说《嘟嘟的呼号》。这部同样获得紫金山文学奖的作品是作者在经历两次大手术之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着重描写了煤矿工人外出创业艰苦的生存状态,作品中的嘟嘟是一条狗,但也可以把它想象成某个人物形象,或是现实中的人群。王景陶认为:“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作者的根在生活,作者本人就曾是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他身上流淌着广大矿工的血脉,他亲身经历过矿工生活的悲欢离合。”

  丁可是徐州家喻户晓的诗人,热播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引用了丁可的多篇诗作。王景陶重点评论了丁可《母亲的专列》一诗:“丁可老师的诗是他的情感在最丰满、最充盈时刻的自然流露,它们浑然天成,朴实而灵动,充满了奇思妙想,《母亲的专列》以母亲的去世折射了老人生前的艰辛。他的诗始终充盈着丰富深刻的人生况味、社会内涵,也深深渗入到独特的个体生命感受和体验之中。”

  王景陶的点评引起了群中众多作家的共鸣,纷纷在其后留言“有力量的诗歌!思想的力量,情感的力量!”丁可在群中感谢王景陶对自己诗作热诚独到的剖析,表示“这是对一个诗歌老作者的鞭策”。

  徐矿沃土培养了许多矿山作家和诗人。对于煤矿诗人刘玉龙的诗集《燃烧的心》。王景陶说:“刘玉龙老师的诗颜色是黑色的,情感是燃烧的,本质是光明的。这是因为玉龙老师始终的主人公是煤炭,是在井下拼搏、浑身染上煤的黑色与味道的煤矿工人,是在黑暗中为社会奉献光明、在寒冬中为人民送去温暖的矿工兄弟。他自己在诗中探路,他在咏煤,也在解析自己。”

  线上点评会时间过半,群友们互动频频,文学交流气息浓厚。“以上点评的小说、诗集都是荣获大奖的优秀作品,它们的共同特点皆以普通工人、农民为写作对象,都是在揭示基层人民的品质与新的理想与追求,折射的是社会现实,反映的是时代事实,从而产生了重大影响。”王景陶感慨:“这也艺术地印证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创作的标准。”

  当点评到作家王建的《走过远方的风景》散文集时,群中多位作家提到了作者的散文名篇《雄性的徐州》,表示“这是听过对徐州最好的赞美”。王景陶评论《走过远方的风景》见微知著,小中见大,浅中起身,作者笔下的一枚小小的槟榔可以窥见台湾的风土人情,一场短短的音乐剧可以领悟人生真谛,一道浅浅的芡粉可以包含社会的哲理,小物体,小精致,同时又善于化大为小,笼宇宙万物于一心之中。

  《黄楼观风——苏轼在徐州》散文集为张本刚、张梦雨父女的合集:“作品展示了苏轼出色的行政能力及人性光辉。作者把大局胸怀与细致描写有机地交融,用奇妙的文本复活了苏东坡的传奇生命。”王景陶评论。

  用徐州话点评徐州作家的作品,让家乡的味儿更浓,这场别开生面的线上文学作品点评会在群友的意犹未尽中结束。市作协副主席杨洪军说:“王景陶老师为徐州作家望闻问切、悬丝诊脉,为徐州文学推波助澜、雪中送炭。近几年,徐州文学始终处在缓慢上升阶段,步伐虽不是很快,但每一步都很坚实。”

  活动受到了徐州作家的一致好评,《徐州日报》、新浪网均进行了报道。(供稿:徐州市作家协会;作者: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