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凤凰文学奖”揭晓,鲁敏、叶弥等获奖

(2021-10-23 16:12) 5961429

  

  2021年10月22日晚,“凤凰文学之夜”——首届凤凰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李敬泽、丁帆、毕飞宇、池莉、苏童……来自全国范围的近百名知名作家、评论家以文学的名义,共赴金陵雅集。

  别出心裁地,颁奖典礼安排在凤凰广场顶楼的天台上。场地狭窄,台上与台下几乎是面对面,却恰好聚拢起人群。主持人念起长长的嘉宾名单,每停顿一次,台前围拢的人潮里便发出欢呼。这是一场颁奖盛典,更是一个关乎文学的纯粹夜晚。嘉宾们端着红酒杯,沉浸于梅花奖得主单雯的一曲《皂罗袍》,和北师大教授张清华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读;抑或穿梭于稠密的人流,与自己景仰的某位作家“偶遇”。这欢乐而流动的盛宴,似乎印证着,文学其实并不孤独。

  获奖作家们是这场盛宴的主角。如水秋夜里,首届“凤凰文学奖”揭晓,鲁敏、罗伟章、叶弥摘得评委会奖,栗鹿、郭平、林那北、甫跃辉和常芳获得入围奖。八位得主涵盖六零后到九零后等各个年龄群体,体现出该奖项广泛的作者基础和评选的开放性。

  这一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文学奖项,目的在于发掘书写新时代的优秀作品,参评对象为当年尚未以单行本正式出版的汉语长篇原创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长篇散文、长篇纪实与长篇非虚构作品等。40 位当代最活跃的青年批评家、作家与编辑所组成的提名评委团队,共提名推选 129 部作品参评,最终,8部作品脱颖而出。

  聚光灯下,本次获得评委会奖的三部作品揭开面纱,它们代表着当下长篇小说写作的最高水准与时代特色。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时间跨度长达近四十年,串起了财富故事后的人性裂变、情爱生活里的伦理再思,于纷乱的世相中传递善的力量、彰显生命的不可思议。罗伟章的《隐秘史》把乡土社会中的复杂人性置于作家的“长镜头”之下显影,被评委认为在主题阐释和艺术表现方面,对乡土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突破。叶弥的《不老》延续了她“以江南写中国”的整体思路,讲述了剧烈变动的大时代中一群普通人的生活情状,呈现出生命的耐心、韧性和热情。

  领奖台上,一袭粉色长裙的作家鲁敏,掩饰不住获奖的喜悦:“作家们一般不肯把自己未完成的作品轻易示人,但这次,我把尚未完成的《金色河流》交给凤凰来参评,这是一种郑重的托付和依赖。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出版社,我们的努力都是为了中国原创文学能够发展得更好。我相信通过我们的打磨修改,尤其是最后起锅前那一把神秘的蒜花或胡椒粉,最终的成书一定不会辜负今天这个美好的文学之夜……”

  罗伟章的获奖作品取名为“史”,却非传统的宏大历史,而是关乎个体困境的“隐秘史”。一如作家本人所言,“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与作品中人物进行诚恳、坚实而平等的对话,分担他们的软弱、苦恼、恐惧乃至罪孽,共同修复精神的平庸、匮乏与残缺。”

  “这次得奖,除了感到荣幸之外,也给了我坚持文学信念和理想的力量。文学之路坎坷不平,但我并不孤单,师友们都在默默地关注和支持我,支持我这个工人作家。”叶弥说。


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中),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右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徐海(左一)为凤凰文学奖入围奖获得者颁奖

  诚如省作协主席、评委毕飞宇所言,评奖是一场“痛苦”的纠结,由于名额所限,遗珠之憾在所难免。当然,也正因为有强大的评委阵容进行精心评选,这一奖项才变得令人期待。

  重磅嘉宾的演讲,成为文学之夜的“彩蛋”环节。在推崇“作家”、标举“自我”的热闹话语中,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的一番演讲,启示创作者们试着放下那个强大的“我”,以“述者”的心态谦卑地面对我们的时代——

  “孔夫子一生述而不作,他不打算成为一个作者,因为在他看来,面对自然造化,面对人间万象,面对前辈的智慧,最好的做法似乎就是成为一名谦虚的述者。事实上,就连伟大的曹雪芹也从未承认自己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我们真的敢称自己在‘创造’吗?我们真的有一个珍贵独特的自我需要表达吗?至少我觉得,我只是郭平老师手下的那张古琴,我发出的声音并非出自我自身,而仅仅是由于世界之风的吹拂,或人类之手的拨动。面对苍茫大地、人间万象,面对我们伟大的时代,我愿意做一个满怀敬畏的述者。”

  文变染乎世情,文学的使命正是随着时代浪潮涌动,于起伏的节律中获得历久弥新的生命。在灯光、美酒与掌声的交错中,李敬泽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凤凰集团董事长梁勇、凤凰传媒总经理佘江涛联手启动了第二届“凤凰文学奖”。优秀的“述者”们即将捧出怎样的作品?或许,一个更加美妙的文学之夜正在启航的路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