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把脉问诊江苏主题创作——江苏省主题创作优秀作家作品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2021-09-30 15:47) 5960515

  江苏作家网讯  2021年9月29日,省作协在南京举行江苏省主题创作优秀作家作品研讨会,对近年来江苏主题创作情况进行回顾盘点,并重点围绕章剑华、周桐淦、张新科、傅宁军等四位省内从事主题创作的优秀作家及其作品进行研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黄德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编辑徐海,及省内外近20位专家学者等出席会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本场研讨。

  徐宁在讲话中对江苏主题创作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强调,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挑战,在重大题材文学创作方面,需要深入思考研究并着力创作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文学精品。徐宁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正确把握主题创作的多样性,突破题材类型、叙事模式和表达方式的局限;二是要主动增强主题创作的自觉性,秉承“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担当意识,讲好娄勤俭书记在省文代会、作代会上提出的“五个故事”;三是要努力提升主题创作的组织力,做好方向引导、作品转化、作家服务。近期,省委宣传部加强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顶层设计,出台《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联席会议制度》《江苏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资助办法(试行)》《江苏优秀文艺成果奖励办法(2021 年修订版)》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为江苏文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希望全省广大文学工作者,用具有大胸怀、大格调、大气度的文学作品,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华丽篇章。 

  吴义勤指出,当下举行主题创作专题研讨,总结主题创作的成就、经验,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非常必要也十分及时。他强调,主题创作是党、人民和时代对文学发出的号召、提出的要求,也是文学与时代同行的重要方式。主题创作不仅是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创作,更是具有文学高度、艺术高度、思想高度的创作,要在文学的意义上认识它、讨论它,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

  研讨会由丁捷主持。与会专家围绕章剑华、张新科、周桐淦、傅宁军四位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析阐释,并在此基础上为江苏主题创作脉,深刻启示主题创作“往何处去”。

  主题创作之魂:心怀“国之大者”

  “主题创作一直是江苏作协组织文学精品创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汪兴国介绍,自2014年起,省作协就设立了重大题材文学创作工程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近年来,聚焦主题主线,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坐标,更是扶持并组织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仅就近三年来说,由省作协扶持或主持的主题创作就包括:“脱贫攻坚”主题作品6部、“全面小康社会”主题作品12部、“抗疫故事”主题作品4部、“大运河文化”主题作品3部、“建党100周年”主题作品12部。三年来,入选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的江苏作品有9部,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重点扶持项目的达10部。多部作品获全国及省“五个一”工程奖,形成了一股主题创作的热潮。他指出,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我省主题文学创作的组织化程度和作品质量,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作家投身主题创作。





  厘清主题创作的定位和概念成为本场研讨的焦点之一。对此,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明确提出了“国家叙事”的观点。在他看来,主题创作应被定位为一种国家叙事,它和其他文学创作的区别就在于此:“如果要将国家作为主体,主题创作就应该心怀‘国之大者’,写出国家精神、国家意志,表达出国家情感。每一个从事主题创作的作家都应该有这样的站位和雄心。”
       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刘旭东因为常常接触多个艺术门类,对这个词的理解更加宽泛。他认为,除文学以外,电影、电视、美术、书法、曲艺、杂技都有主题创作。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晖在会上就江苏报告文学领域的主题创作情况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江苏报告文学在主题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呈现出现实关注、地域书写、人文关怀的鲜明特点。但他同时提出了江苏报告文学创作需要警惕的一些问题,尤其提到要避免写作的“史料化、商业化、粗糙化”,区分虚构和非虚构概念,守正文体意识。  

  常熟理工学院教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回溯至“主题创作”的提出历史,进行了进一步辨析。“主题创作这个概念源于主题出版,它最早见于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工作部署,此后和主题出版相关的主题创作便成为文学艺术界的重要范畴。怎么定义这个范畴?它是指以特定主题为出版对象、出版内容、出版重点的出版活动,这里的主题就是指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要节庆。”但他也指出,主题是重大的,但是表现的内容和题材还是多样的。

  在此基础上,丁晓原又强调了主题创作的“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主题,我们所说的主题创作是关系当下的主题”。徐海也指出,主题创作是文学反映时代、回应时代、引领时代的重要方式之一,文学史上的重大作品无不是对所处时代最重大的问题、最深刻的命题给予了最独特的揭示,“从这个角度来说,主题创作既是当代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大有可为。”

  主题创作之难:主题的艺术化呈现

  吴义勤总结了主题创作的“三大难”。第一难是文学创作要具有同步性和时效性;另外“两难”也与此相关,因为记录的是正在发生的事,由此带来了“判断、认识之难”和“艺术呈现之难”,这需要作家有更高的视野、更具前瞻性的判断和更深度的思考,达到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




  “三难”意味着,好的主题创作首先必须回归文学属性,坚持作品的艺术标准和艺术追求。这方面,四位作家用各自创作实践提供了主题创作艺术探索的四份样本。山东大学教授周根红分析周桐淦的《智造常州》时说,这部作品典故运用得恰当好处,比喻运用得形象生动,小故事随时穿插,使原本比较冷静的选题有了闲适感。他用“新鲜”来描述自己读完此书的感受。

  省社科院研究员李良称赞张新科笔下主题创作和美学拓展并进。首先表现在谍战叙事,张新科以其特别的工科思维基础严密地结构故事,兼具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双重功能,令情节呈现出“超广角”的宏大视觉特征。作品中潜在的图像化叙事尤值一提,情节与人物的影像化追求与努力在保证影响动感之连贯性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物以黑白雕像般的美学印刻感。

  人物塑造是体现作品文学性的重点所在。《小说评论》主编王春林就傅宁军的《心中的旗帜》和《永不言弃——消防英雄成长记》谈了人物塑造问题。这两部作品中,前者是全景叙事、群像叙事,后者是个案剖析、成长叙事。群体书写的难度在哪里?书中一共五章,前四章分别写了服务队的四任队长。作家在这一方面处理得比较好,比如写第一任队长怎样带领服务队排除电路障碍,第二任队长扩展服务项目,第三任队长引入大数据,第四任队长强化服务的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金量——生动呈现了几任队长的不同特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张勇认为,傅宁军在《永不言弃》中对消防英雄形象进行了多层面塑造,对英雄的成长经历、家庭生活和相关消防知识进行了完整展现,文笔平实细腻,英雄形象塑造得真切动人。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张艳梅分析张新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指出,《鏖战》写了士兵将领、情报人员、普通民众等诸多人物。“他塑造历史与历史中的人物用的是浮雕化的写法,在时间尘埃里凸显出一个个清晰具体的人。小说兼具历史和人性的厚重感与丰富性。”

  主题创作之惑:“大”“小”之辨

  破解“判断、认识之难”,写出精神,写出深度,更是主题创作的立意升华所系。汪政由“国家叙事”的定位延伸开,强调主题创作应具备崇高之美。如何达到崇高之美?在他看来,就是大主题、大情感、大文章,这里的大,不在于选题大小、名气大小、篇幅长短,“写出内在之大,最后必定是大文章。”





  “大”几乎成为主题创作的内在要求。然而,正如《中国作家》原副主编高伟所说,“许多作家在宏大叙事的写作中,一开始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被大词套住,戴上了无形的枷锁。”

  这意味着对“大”的理解应由大人物、大事件、大题材转变为视野之宽、胸怀之大、立意之深。李炳银指出,章剑华的《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以长江大桥的建设为切入口,写出了国家建设中的曲折坎坷,表现了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历史进程的脚步,可谓气势磅礴、一波三折。《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看上去是一个小村子的事情,但也与改革开放和乡村建设的历史有着复杂而紧密的关系。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则认为作家应坚持民生导向和问题意识,“中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这个历史精神在《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中得到了梳理,让我们感觉到报告文学新的思想走向。”他提出,《世纪江村》体现章剑华鲜明的问题意识,他不仅找到了小康社会的历史精神,塑造了当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人物群像,而且深刻揭示了小康社会的“民生内核”。“民生”也成为了这部作品的精神之核。

  写出“内在之大”,需要作家有胸怀、有担当。在高伟看来,周桐淦之所以没有被大词所束缚,就是因为他坚持“我手写我心”,这样的初心使得他的写作非常松驰,从容不迫。

  历史题材的主题创作同样如此。《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指出,创作历史题材的重大主题作品,要注意转向更广阔的历史思维,这关乎“大文学”“小文学”之别。在他看来,张新科就有他科学的整体的历史观,《铩羽》《渡江》《鏖战》等作品写了发生在江淮大地上的重大斗争事件和当时的宏阔背景,作者将之融汇在纷繁的人物形象之中,写出了一群具有“民族魂”的英雄形象,这就是心怀“国之大者”。

  艺术呈现和思想立意是创作经典作品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难题。与会专家也多在这些方面对作家提出了改进建议。如暨南大学教授张丽军提出傅宁军作品中形象描绘可以进一步加强,描述维度可以更加丰富。李良建议张新科在创作题材的扩延、环境描写的细化、人物内心的深度开掘、以及作品哲思的深化上作出进一步的努力,以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文本。

  丁捷表示,通过这次会议,希望全省广大作家要注重从文学创作中吸纳精神动力和文学营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文学的时代性、人民性、创新性、开放,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四位作家在现场也共同表示,作品是立身之本,将继续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倾心创作,奏响时代之声、爱国之声和人民之声。

  毕飞宇作会议总结,他说,今天这个会议虽然是一个作家作品的研讨会,但是在主题创作的理论探索上有很多新成果,这是与以往研讨会不一样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附加值。比如,判断是主题创作的重点难点,主题创作的叙事是国家叙事,等等。会上专家们对江苏的主题创作特别是四位作家的作品从宏观的、微观的、整体的、局部的、技术的、价值的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如果我们把这些发言抽象一下的话,则可以说是表达了我们江苏省作家协会对从事主题创作的作家们衷心的感谢:“因为你们的存在,因为你们丰硕的劳动成果,拓展了江苏文学的概念,提升了江苏文学整体的品质。”他表示,希望在未来有更多年轻的作家,来充实江苏文学、中国文学。(文|俞丽云;图|魏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