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宁军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先生》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2018-11-15 16:35) 5516925

  江苏作家网讯  11月15日,傅宁军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先生》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南京市文联联合主办,江苏省作协创研室、省作协报告文学工作委员会、南京市作协承办。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李炳银,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韩松林,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汪政,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炜,市文联副巡视员张跃定,省作协副主席张文宝以及省内外知名批评家,中国作家网、《文艺报》《文学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日报》等媒体记者参加了研讨会。

  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先生》横跨穿越百年、横跨海峡,讲述了爱心传递、血脉相承的真实故事。民国初年马祖北竿发生瘟疫,南京郎中冒死上岛医病救人,被尊为“南京先生”,时隔百年,马祖北竿乡亲专程寻找“南京先生”故里,在西善桥竖立“南京先生纪念碑”年年祭拜。既有人间大爱,又有知恩图报,也折射了大陆改革开放给两岸民众带来的深刻影响。这是一个情牵两岸的“南京故事”,也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的“中国故事”。 


韩松林

  韩松林在研讨会上充分肯定了傅宁军深耕纪实文学阵地几十年取得重要成果,他为江苏纪实文学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个人也获得了国内诸多重要的文学奖项。韩松林说,正因为江苏有像傅宁军这样一批从事纪实文学创作的作家,使得江苏的报告文学与其他文体一样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首先,这些作家们对纪实文学这一特殊文体热爱和执着,长期以来坚持创作,不受干扰,表现出坚定的文体追求、文学修养和文字理想;其次,对大时代的微观和宏观有着敏锐的感知和坚持,仅仅是微观抓不住时代,仅仅是宏观不能生动反映时代,作家们主动感知时代,拥抱时代,凭着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文学素养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第三,对生活真实的求真态度和领悟能力,傅宁军为了写好《南京先生》多次往返于大陆和台湾、南京与台北之间,寻找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让文字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显示出对大时代的把握,反映出历史人物在当下时代的意义以及价值追求。



李炳银

陈炜




与会专家

  专家们从文体创新、文化信仰、语言视角等不同角度对《南京先生》进行了深入研讨,《南京先生》反映了两岸关系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充满了大爱情怀。丁晓原、王晖等专家认为,《南京先生》所呈现的描述视域是十分宽阔的,历史与传说、现实和当下汇聚于此,大陆与台湾、南京与台湾的关联渊源清晰写出,可谓纵横捭阖、游刃有余。而作者选择一个民间中医来讲述南京故事,则显示出一个有别于传统南京故事讲述的新视角,这就使得南京故事的讲述更为多元化和个性化。这部作品,不仅可以望见百年之前“南京先生”以大慈大爱治病救人的历史重现,更可以感受到文本里自始至终洋溢着的强烈的现场感和亲历性,以及由此而生成的鲜明的非虚构性。与会专家也对本书提出了一些意见,王振羽建议书名可改为《寻找南京先生》,背景也可以更为丰富。



范小青

  范小青总结时说,傅宁军对报告文学创作的坚持,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动摇,他保持着对报告文学创作的激情和对生活的敏感判断,对文体的变化与创新,更具现代性和文学品质,《南京先生》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体现了两岸共同的情感和交流以及当下社会缺失的一些问题,比如扬善、感恩等等。


汪政

傅宁军

  研讨会由汪政主持,傅宁军在答谢词中介绍了本书创作的初衷和感悟,一是传统美德的世代延续,二是由人而神的心灵慰籍,三是时代淘洗的人生命运。海峡两岸的巨大变迁,不是哪一个人家、哪一个地方的故事,而是民族的集体记忆。作为报告文学作家,希望把这样的记忆,如实地记述下来,责无旁贷。(周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