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康权:西施新意何在?——析评无锡市独家出品电影《西施新传》

来源:无锡滨湖区作家协会 (2024-09-05 09:04) 6002221

       无锡市滨湖作协理事沈雅琴担纲出品人和编剧,笔者担任文学顾问及行政总监的《西施新传》,于2024年9月1日在无锡大世界影城举行首映礼。这部电影以家喻户晓的四大美人之首西施为主人公,讲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故事,通过主人公面临爱情、战乱时的人生选择,塑造了鲜明人物形象,生动展现家国情怀。笔者认为这部影片的创新有三处。


新意之一:

      主角西施桃林中“隐之情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越国,现浙江诸暨苎萝村人。西施是灵秀的水乡女儿,她的美“增之一分则腴,减之一分则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山村少女西施,不知道自己即将因为过人的美貌被卷入一场复仇大计的漩涡。乱世里也许是祸不是福。

范蠡许诺给她一片桃林

(一)西施与范蠡

春秋无义战,当时的社会动乱给无数出身贫贱的人带来飞黄腾达的机会。时代需要的是军事家和阴谋家,有志是一回事,有才更重要,两者兼具才有发展的机会,范蠡就两者兼有,只是怀才不遇。勾践在吴国的三年时间只有范蠡为他出谋划策,这期间范蠡做的两件事情一直为后人称道,其一是诱使夫差杀了伍子胥,其二是用“美人计”,将西施献给了夫差。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两件事做的都很卑鄙,当时却是很正常,似乎无可厚非。

听闻苎萝村村姑拥有绝世之美,范蠡前往探询。若耶溪畔浣纱的西施,偶一回眸,范蠡便觉得眼前满是光华轶丽。他们‌的关系始于范蠡作为越国大夫对西施的培养和教育。范蠡不仅教授西施读书识字、做人的智慧,还教她揣摩人心和礼仪,使她从一个普通的姑娘成长为能够影响国家命运的女间谍。在这个过程中,西施对范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崇拜并爱上了这个有学问、有智慧的男人。三年的时间,让初见即对西施一眼万年的范蠡,不舍不忍不愿不甘心说别离。西施亦是。她宁愿庸常貌丑,可以留在心上人身边,不必去异国他乡,以美色作交易,侍奉敌国国君。这于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西施,这太残忍,也太荒唐。

而对情窦初开的女子而言,为了范蠡公子的情义,别说是让她做个间谍,就算是损失自己的生命又如何?美貌纵然是祸端,可情感才是她最软弱的地方。而范蠡公子在与她朝夕相对的日子里,早已是倾心爱慕,无奈何国家面前,只得与她许下约定,事成之后带她去看一片烂漫的桃林。

终其一生,由一个名不经传的浣纱女到流传千古的美人,除了容貌,西施一定还拥有智者的聪慧,否则英雄一世的夫差怎么会对她神魂颠倒,信任有加。晚唐诗人鱼玄机曾诗曰:“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女神去相和。一双笑靥才回首,十万精兵尽倒戈。”这首诗清晰地讲述了西施的一生和吴越之争中她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如果重来一次,不知道她是否还会继续选择去做这个角色。

夫差为她种下一片桃林
(二)西施与夫差

初闻浣纱女,再见吴王妃。她奉命魅惑的君王夫差视她如珍宝,爱她如朝阳,吴王夫差为西施建了姑苏台、灵宫,又为西施的响屐舞,御花园里挖建地下镶有大缸的响屐长廊,盛宠至极。伍子胥指认西施是越国密探,夫差为确认西施的真心,采纳相国的三个计谋试探她。其一,越国人伪装自身,以糕点测其忠诚;计谋之二,伪装越人探望西施家人,欲寻破绽;计谋之三,伍子胥派人假意刺杀夫差,以观西施反应。此三计不仅被范蠡与西施共同破解,且夫差与西施感情愈发深厚,终日形影不离。

一日,夫差令西施看两个越国人在泥坑里相斗,西施非常恼火对吴王说:“以弱者取乐,并非强者所为。这算不了英雄,只有野兽才会看到同类残杀。”夫差听后十分内疚,对西施道:“我父王昔为越国人刺杀,我孤身混入残余部队,以马粪为食,立誓要让越国人付出代价。”西施对夫差说:“带着仇恨发动战争是永无止境的,臣妾若是越国人,大王还会爱我吗?”

夫差真心待她,次日便带她去观自己亲手所种的桃林。桃之夭夭,西施于马车中望见那灼灼桃花十里,皆不及夫差只取一朵放心上的真情。西施也是一个女子,即使自己是带着任务才来到他的身边,可面对夫差的真心流露,她如此行为心里何尝又不在滴血。

在这片桃林里,本有着勾践、范蠡和文种安排的刺客,准备刺杀夫差。可那一刻,西施心中的爱占了上风,她谎称抱恙,改道回宫,让刺杀计划失败。西施作为越国卧底,为了儿女情长,不顾家国之恨破坏了刺杀计划,这也是影片中的创新桥段。尽管不符合情理,但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多年来夫差的宠爱呵护,早已在西施的心中种下了一片桃林,她如何能割舍这份份深沉的情感。

西施与夫差‌的关系实则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西施作为越国实施美人计的工具,被送到吴国国王夫差身边,旨在诱惑夫差,让他沉迷于享乐,同时传递情报回越国。这种关系中,西施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夫差则成为了她悲剧命运的推动者之一。

这段三角关系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也揭示了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的无奈和悲剧。西施的爱情、范蠡的理想、夫差的权力,都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西施新传》通过艺术的形式将这段复杂的关系呈现给观众,让人在感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时,也反思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新意之二:

       配角郑旦、卫姬、文种特色中“显之神

看完《西施新传》,笔者心情颇为复杂。影片中的西施作为女主表现略有不足,或许是因为剧本突然更换演员的变故,她在一些关键场景中的表现未能完全展现出西施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和魅力,让人感觉有些平淡。

但令人惊喜的是,电影中的一些小角色却刻画得非常出色。郑旦的扮演者将其聪慧与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与西施一同接受间谍训练时的努力,到进入吴国后宫后的挣扎与成长,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卫姬这个角色也让笔者印象深刻,她的刁蛮任性与为了爱情的疯狂,以及在与西施争斗中的种种表现,都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人物形象。文种更是展现出了作为越国谋士的智慧与忠诚,他在复国过程中的谋略和担当,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这些小角色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到了《西施新传》这部电影在角色塑造上的潜力。



郑旦(李苑祯饰):郑旦与西施并称“浣纱双姝”,是一位心怀大爱、舍身为国之人。郑旦与西施各具风情,西施的美是柔弱的捧心,郑旦的美是活泼的笑容。郑旦为助西施提升名气,常拉她四处走动。她体贴入微,西施苦恼自己的脚稍大,眼睛小,郑旦就给她长裙遮脚,又拿鱼眼做例子说细眼也好看。

世事难料,越王勾践征选美女进献吴国,西施与郑旦、棋雅(韩秋婷饰)等皆在八美女列,她们历经长达三年的精心培训,学习各种礼仪、歌舞以及妆容打扮之术,皆出落得倾国倾城、风情万种。郑旦、棋雅作为影片中的配角都是默默无闻为国复兴献身者,她们被范蠡选中送往吴国做奸细,有的命丧吴宫,有的在越国胜利后归巢。

吴王给郑旦和西施各自安排了行宫,郑旦住在吴宫,而西施住在姑苏台,可见恩宠。郑旦擅长剑舞,英姿飒爽,又别有一番开朗。西施擅长响屐舞,步履翩翩,是一番含蓄美感。

郑旦之所以不如西施出名,原因有二。其一,吴王更为宠幸西施。王者向来偏爱柔弱温情的美人,西施本就是水乡女子,说话绵软,乡音袅袅,更能激发吴王心中的保护欲。而郑旦的几分飒爽热情,则显得较为刚强,吴王能够欣赏,却不能把这份喜爱融入到心头去。其二,郑旦命薄,早早逝于宫斗之中。她无法获得吴王欢心,在吴宫中犹如身处冷宫,越国那边也不再关注她,成了两边无用的弃子。明明郑旦与西施是一同被送往吴国的伙伴,但仿佛所有男人都围绕着西施转,范蠡如此,吴王亦是如此。郑旦渐渐地疏远了西施,她们已不再是当年一起坐在浣纱江边谈笑风生的伙伴了

皇宫是一个会吃人的怪物,待在这毫无人情味的地方,每天面对阴谋诡计各种心机,见惯了肮脏事,就连开朗的郑旦也变得阴郁起来。西施在看似凶险的宫中走出来自己的路,却忘记回头拉郑旦一把了。两个人的情谊,也变得难以启齿。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郑旦就在吴宫里香消玉损,连死因也无法查明。不知道西施听了这个消息,会不会在深夜里落下几滴眼泪呢?

郑旦的表演者李苑祯作为上海戏剧学院的毕业生,将这个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人物的性格富有层次感,让同为上戏毕业的笔者为之感叹。



卫姬(沙莎饰):吴国夫人,面容艳丽无比,一双凤眼媚意天成。心直口快,但刁蛮任性,无理取闹。西施入吴后,她醋意十足,每天想着如何对付情敌,为了爱可以拼个你死我活。

伍子胥为了防止西施专宠,选出吴国夫人卫姬与其抗衡,卫姬刻意展现出自身作为吴国夫人的端庄大气与智慧,她将自己的贤淑形象与西施的“魅惑之美”相对比,试图让吴王及众人明白,西施不过是徒有美貌,而她才是那个能与吴王共同治理国家、稳定后宫的合适人选。

卫姬抓住一切机会报复和刁难西施。得知勾践夫人是西施义母后,她下令将勾践夫人抓至浣洗房,以此羞辱西施。西施前来求情,卫姬故意为难,让西施代劳浣洗衣服,企图打压西施的气焰。同时,卫姬还在后宫散布西施与其他男子有染以及西施是越国奸细等谣言,试图让吴王对西施产生怀疑。

范蠡却用重金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让其在吴王夫差面前说伍子胥的坏话。伍子胥在吴国位高权重,既掌兵权又深得民心,这使得功高震主的夫差本就心生不悦,对伍子胥处处提防。在伯嚭不断的谗言攻击下,吴王夫差最终认定伍子胥有二心,派使臣赐伍子胥属镂宝剑令其自刎。而李煜和卫姬也在遭受鞭刑后被打入冷宫。

沙莎在首映礼上接受观众提问时说道:卫姬是她上戏毕业后演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个角色。笔者认为,她在与西施、夫差等角色的对手戏中展现出强大气场和表演张力,将卫姬的嫉妒、心机等性格特点通过细腻的表演表现出来,这点是值得认可的。


文种(杨清文饰):越国军师,机智过人,爱国爱民。因勾践软禁,代理三年国政,实质就是临时国王。他深知民以食为天,遂安抚流亡、抚恤遗孤寡妇、教民耕种,为救越国而谋略美人计,不久打败吴国,最后惨死在越王刀下。

越王派遣大夫文种入吴求和。文种面见吴王时双膝跪地向前爬行,磕头请求吴王允许讲和,勾践率领范蠡等三百人“入臣于吴”,以作人质。勾践入质吴国期间,文种留守越国主持国政。

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向文种询问复仇之策,文种献上“伐吴九术”,勾践在都城东西郊立祠祭祀太阳、太阴,在江中岛祭祀水神,奉祀鬼神两年,越国无灾害。越王又派文种献上神木给吴王建造宫殿。后来,文种进言向吴王进献美女,于是挑出西施和郑旦,培训三年后进献给吴王。

在文种的谋略下,越国日益强大。勾践灭吴后,范蠡深知越王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乐,并从齐国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信中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范蠡劝文种功成身退,离开勾践,以免招来杀身之祸。文种看过信后,声称有病不再上朝。

可即便如此,仍有人中伤文种将要作乱。勾践就赐给文种一把剑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九条计策,我只采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六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当勾践以夫差赐死了伍子胥的同样方法赐文种死时,文种悲愤交加,乱剑刺死身亡。一代传奇军师,最终惨死于越王刀下,令笔者叹息。

杨清文作为老戏骨,在这次首映礼上,开口第一句话就和观众就用日语打招呼,他在众多抗战题材影视剧中出演的日本人角色深入人心,因演技高超受到观众的认可。虽然文种并非反派角色,但杨清文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扎实的演技功底为文种这个角色带来独特的演绎。他将文种的智慧、谋略和忠诚等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意之三:

       片尾结局大坑中“留之思

西施窃取城防图之后不愿采纳文种的建议去做越王勾践的越后,她自愿划破自己的脸,让勾践死心,这一情节展现了西施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命运的抗争。勾践一面乱剑刺死文种,一面挖了大坑,此时一个特写镜头给到西施毁容的脸,这个镜头语言充满了悬念。是意味着勾践将她活埋,还是范蠡返回相救,回归养鱼耕田的平静生活不得而知。当时笔者在首映礼的发布会的庆功宴上,与夫差的扮演者(罗立群)交流,他告诉笔者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让人遐想。



电影最后,笔者认为西施的开放式结局有如下五种:

一是勾践坑杀赐死说 吴国灭亡后,越王勾践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勾践想让西施成为越后,西施自毁容貌拒绝他,勾践恩将仇报坑杀西施,这最有新意的。

二是西施和范蠡的归隐说 范蠡偷偷来到吴王宫,带着西施通过隐秘水道进入了雾蒙蒙的太湖,两人远离政治漩涡结为夫妇,自此归隐了。

三是愧疚自缢说 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坑内。

四是拒绝范蠡说 范蠡派兵救出西施,但西施选择拒绝范蠡照顾她余生的提议,独自一人乘小舟消失在茫茫太湖之中,象征着她从政治斗争中解脱,追求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开始‌。

五是红颜祸水说 吴国灭亡后,吴人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将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

这五种说法也无从考证,西施埋葬在什么地方,是葬的尸体,还是衣冠,也是无从考证的。这部电影的编导采用这种开放式的结局,也为续拍《西施新传2》埋下了伏笔。这种依托于历史故事的传说进行文学再加工,融入现代的思考和创意,也是这部影片的亮点所在,给许多文艺评论家提供许多评述的话题。(文章来源:无锡市滨湖区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