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冬:镌刻在锦屏山上的丰碑——读长篇报告文学《致敬激情岁月》

(2024-05-30 14:14) 5998879
   

  一些作家在创作历史题材作品的实践当中,由主题决定思维深度,素材引领视野广度,因为按照这样的写作思路,所以才在重大事件挖掘中,获得更多的“真金白银”。进而在接下来写作中,厘清缤纷思绪和往事,信手拈来并游刃有余。近期,通读由王成章杨红星两位作家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致敬激情岁月——中国化学矿山的摇篮锦屏磷矿》一书,笔者就有这样的切身感受。

  《致敬激情岁月》的读本,是被江苏省作家协会列入重大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工程项目的书籍。全书设有33个章节,46万余字,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以独特的视角,聚焦我国第一座大型磷矿,从1919年建矿至1990年开采枯竭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作者紧紧围绕从发现矿藏,到多方角逐,直至1948年人民政府接管磷矿,再到后来组织力量进入规模化生产这条主线,层层跟进,步步牵连,环环紧扣,将灾难深重、命运多舛特别是凤凰涅槃后的锦屏磷矿,描述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作者用这样的激情书写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较为完整的矿业开采宏大历史画卷。让读者在敬佩之余,亦充分感受到这群矿山主人在残酷的斗争面前,浴血奋战、勇往直前在声势浩大的建设当中,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凸显出矿业人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

  锐始者必图其终。为了遵循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可读性的创作手法,作家先后多次深入到废旧矿区档案馆几代老矿工家庭以及周边农村寻觅资料,竭力在采访和搜集史料中下功夫。从展现在读者眼前的诸多事件根源人物形态细节描写等方面来看,故事生动,情节感人。特别是在塑造人物时,不人为拔高,不过分吹嘘,就像看到现实中鲜活的人群一样,有微笑,有哭泣,有高兴,有失落;让人们看到了这群人身上所共有的人性底色,那就是善良与悲悯、执拗与顽强,因而将矿业工人在夺矿办矿采矿中那种质朴果敢、奉献精神一展无遗。同时,也让人们领悟到了成熟作家在创作历史题材作品时纵横捭阖的把控能力。

  笔者在阅读该书,似乎感受到有一种既合乎时间节奏,又并非按事件过往顺时排序,总有一股力量就像一块磁盘吸引着我,而欲罢不能……

  在这部氤氲着浓烈历史气息的书中,故事发生地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郊区几公里外的锦屏山上,山脉横卧于海州古城南侧,呈现出东西条形状,海拔为427.7米锦屏磷矿的掘进口,就设在大山的西南山头一隅。站在远远的山角下一高处,仰脸向山上眺望,那处浅红色梯型依山而建的厂房,就是矗立在半山腰的选矿场。看上去,主矿区与附属建筑物之构图,整体画面颇有几分西藏布达拉宫的模样。

  自从1918年锦屏山南麓附近村落发现赤铁矿,不久就引起曾任晚清署理商部侍郎、吏部右侍郎沈云沛的关注,在他的倡导下,其子沈蕃联合民间一些资本家合股成立锦屏公司,准备作零星开采。当时,限于技术瓶颈,还重金聘请了日本人作为技术顾问;此外,驻军师长军阀白宝山也参与其中。故事由此拉开了帷幕。

  《致敬激情岁月》的故事由两大部分内容组成:前一部分作者描写了很早以前,地方人在前期开采矿业时,因受到年代背景、技术条件、复杂情况、以及国际风云的影响,矿业开采不是那么顺风顺水。恰在此时,这一矿藏却引来日本商人的觊觎。到了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倭寇由对锦屏磷矿垂涎三尺,变为明目张胆地掠夺,仅在海州地区大兴土木,建变电所铺铁路、盖机房,大肆盗窃我资源和财富,旺盛时期,日运出的矿石多达300吨。随着中国人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其强盗行径才算完全停止。不幸的是,送走了豺狼又迎来了虎豹。紧随其后,国民党军队又霸占了磷矿,加之反动分子干扰破坏等,进而形成了“这方唱罢那方登场的态势。为了夺回矿产资源,我地下党组织团结矿业工人与多方恶势力展开血雨腥风般的搏杀。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锦屏磷矿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这一部分文字量,虽然没有占到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一,但经过作者精心挖掘梳理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真实史料,为我国矿山历史经纬平添了纵深感和厚重感,也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红色资源。

  书中的后一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笔墨,讴歌了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矿山,由中央统一部署,中国化工华东局鲁中南行署、山东省政府(早期的新海连市归山东省管辖)、新海连市特委领导以及部队高层首长高度重视,锦屏磷矿重新开采全面展开,从上往下,人们兴高采烈。之初,从全国调来矿业技术专家、从部队调来管理行家、从本地区成片村庄划转为矿业工人,可以说要人给人,要粮给粮,要物给物,确保这一大项目如期上马发挥效益,几乎是举全国之力,不惜代价。尤其值得高度赞扬的是:以魏国友崔毓珊文中让崔广义许绍文陈守鸿倪爱传等为代表的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专家矿长们,他们怀着一颗支援国家建设的炽热之心,受命于危难之际,和全体矿工一道,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想尽办法,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技术就土法上马,为争取早日投产竭尽全力。在那段时间里,与时间赛跑,与速度争先等革命口号此起彼伏,整个矿区弥漫在只争朝夕,大干快上,勇夺高产,争作贡献”的氛围之中,从多个章节里读到这些文字,恍若把人们带到那史无前例的峥嵘岁月、火红年代。

  从书中一些细节也不难读懂,在作家创作思维中,为能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一种易读性的感觉,着意不将那些带有紧张热烈气氛的故事情节在某个章节内集中爆棚,不搞一时轰动效应,而是展现在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过程里,这样的落笔则有着更大的自由度,这是报告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手法,也是引人注目的关键所在。譬如自从矿业掘进面投入正常生产后,产能捷报频传,好消息接踵而至,仅激动人心的代表大会动员大会誓师大会祝捷大会上级慰问等,均将这些高光时刻”的情节分散在多个章节里,让人们读起来颇有一些有张有弛身临其境之感。

  笔者通过阅读还发现,两位作家不是采用驾轻就熟的用一根线贯穿时间顺序或用倒叙的写作方法,而是一反常态采取将某一个重大事件发生时间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独立成章。这样,不仅让读者阅读时加深对内容的了解,找到平衡点,彰显主题,而且也能让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地中老年人而言,人们熟悉锦屏磷矿的程度,可以用成语如数家珍来形容。当你有机会阅读《致敬激情岁月》这本书后,就会发现,甚至是惊讶,书中有许多故事内容还是首次披露。比如,当年,毛主席曾在有关锦屏磷矿材料上作过批示;周总理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包括有锦屏磷矿先进个人参加的全国先进代表大会代表;叶剑英批示支援粮食;磷矿多次迎来高层领导视察;矿上化验人员在正常上报磷矿粉含量数据中包含铀的含量数据时,不久,引起高层相关部门以及军界高度关注。人们应该有所知晓,,是制造核武器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随后,许世友上将亲临锦屏磷矿,并组织专家对新开采的矿石矿粉进行多批次检测化验,最终因铀的含量较低,属于贫铀类,又因开采成本太大而被搁置。于此,说明作者在常规性写作中,不忘挖掘难点和热点,以此来强化全书的真实性和可读性,使之进一步升华主题思想。而对年轻人来说,锦屏磷矿曾经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他们已经非常陌生了,因此本书唤醒和再现的意义就显得弥足珍贵。

  应该说,《致敬激情岁月》,是一本意境深邃内涵丰富的它虽然叙述的是一个行业近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但是它却像是照见那些主人灵魂深处的一面镜子;这群人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勇于担当,全力以赴,他们身上散发出人性的光辉,永远值得我们去珍藏和

  历史,犹如一条长长的河,流淌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当中,锦屏磷矿则是一抹不可忽视的亮色。尽管它置身于大山之中,甚至不被外人所熟知,但它曾经的机声隆隆、热火朝天景象,曾经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曾经所创造出的辉煌,历史的档案册上会浓墨重彩般地记下一笔。对于读者来说,通过阅读,也使我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满足和心灵滋养。

  无疑,《致敬激情岁月》一书,就像镌刻在锦屏山上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