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刚:祖国不会忘记——评长篇报告文学《致敬激情岁月》

(2024-01-12 09:20) 5994254

  王成章、杨红星辛勤创作的《致敬激情岁月》,在副标题中国化学矿山的摇篮锦屏磷矿中,已经很好地凸现了这本书的主旨。中国锦屏磷矿永载史册!一部磷矿创业史是新中国发展壮丽史诗画卷的有机组成部分!

  

  锦屏磷矿曾入选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为前苏联援建我国156个大型重点工程之一。它于1956年开始大规模建设, 1959年11月4日建成投产,是当时亚洲第一流的高度机械化的集采矿、选矿、精加工、配套化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联合企业。它援建了全国所有的化学矿山,被称为“中国化学矿山的摇篮”“江苏省化学矿山的鼻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周恩来、胡耀邦、叶剑英、许世友、谷牧、习仲勋、胡乔木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关心它的建设进程。历史上,锦屏磷矿的工人代表王蒯志和顾良健,在北京分别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69年,顾良健还作为工农兵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了国庆观礼。

  锦屏磷矿不只有力地支援了祖国建设,还支援了阿尔巴尼亚、柬埔寨、越南、朝鲜、罗马里亚、埃及、缅甸、摩洛哥、波兰、南非等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生产和建设,为祖国赢得了盛誉。它先后创建了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它为依托,创建了化工部矿山设计研究院,并全力支持全国化学矿山建设特别是湖北、贵州、广东等省建设矿山……

  锦屏磷矿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又融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是改天换地精神写真;这是一部荡气回肠,中国矿业工人的热血报国传奇;是把青春献给祖国的一曲波澜壮阔的时代赞歌。

  锦屏磷矿定格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一个时代的崭新崛起,那里有民族魂、民族信仰、民族风骨、民族精魂 、民族志气、民族自信等宝贵的财富。她曾经是一座沸腾的群山,是一座让人仰望的群山,是一座让人神往的群山,一座承载着历史重担的群山,一座见证了人民共和国走向欣欣向荣的群山……一座山有过苦难辉煌,而这苦难和辉煌和她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在岁月沧桑之后永远挺立的是人的伟大精神,那是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壮丽凯歌。

  《致敬激情岁月》也可以看成是矿山史话,写了这座矿山的所来所在所往。写了人和山的传奇,写了人和山的命运交织,写了奉献于家国和时代的虔诚和担当。

  作者穿梭于历史和现实之中,以敏锐的目光,准确地把握住了矿山的情怀,站在时代的交汇点上,深情回眸矿山的奋进历程,立意高远,还原和再现当年风云激荡的创业史,惊心动魄的民族工业奋进历史大进军。作者目光深邃,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种维度,从生存、生产、生活多种角度,历史全面地再现了锦屏磷矿前世今生。作者以事系人,以人系事,用一个一个的故事串起磷矿发展的轨迹,人物不再是单一人物,而是与故事紧密相绾合,记录时代变迁的跌宕起伏。作者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以全局俯瞰的新视角,把远去历史的那些人和事联系起来,形成一条串联历史事件的脉络;又逼真还原,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让历史人物从岁月深处走来,走得风姿绰约,风神毕具。

  一、人民撑起共和国的天空,在共和国灿烂星空里,他们是永远闪烁的星群

  人民创造历史。正是在波澜壮阔的共和国的奋进征程中,人民迸发出创造伟力,才点燃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之火。一座矿山在它的最初年份里带给人民是苦难的记忆,只有当它回到人民的手中时,才能创造出时代的辉煌。新中国成立之日,即是人民站起之时。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历史主人翁的姿态,怀揣着光荣与梦想,投身到矿山的建设中来,为之倾注心血、汗水,付出了牺牲,他们的坚韧与奉献,他们的吃苦与奋斗,他们的拼搏与忠诚,他们的理想与担当,汇聚成了创造的洪流,写下这个星球上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人间奇迹。他们身上闪烁着晶莹透明的宝贵品质,是民族复兴之路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些女工,写下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人间传奇;那些年轻的矿工永远有使不完的干劲,把青春融进祖国的矿山;那些劳模,那些科技人员,充盈着拼命也要完成党和祖国交付的神圣使命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折射出时代的光华!

  当人有了信仰、信念、理想、支柱、奉献、牺牲等高贵品质时,国家就有了支柱,民族就有了希望。否则,这个民族就永远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致敬激情岁月》再现了矿山人的人间大爱,他们用激情拼搏,用热血奋斗,吹响了集结号,谱写了创业曲,铸就了矿山人永远的精神丰碑,在丹青史册里留下了煌煌史章。

  忘记历史,即意味着背叛。当我们回望来时路,看见我们的先辈们,以对党和国家的无比热爱,投身于共和国建设事业中去的壮志豪情,又有谁能不为之礼赞动容?!他们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夙夜在公,点燃热情之火,顽强奋斗,成就了矿山的青春火红岁月、激情燃烧岁月。

  正是这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迈与自信,才沸腾了群山,才使人民共和国不断走向欣欣向荣,一步步地走进世界舞台中心。人无精神不立,矿无精神不富,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兴!

  锦屏磷矿是一座激情四射的矿山,是英雄辈出的矿山,是忠诚担当的矿山,是居功至伟的矿山,它在经济战线捷报频传的同时,也创造了矿山精神,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地标和城市最靓丽的名片。

  辉煌的激情岁月,难忘的日日夜夜。这座发现于1918年的矿山有过自己屈辱的前身。在旧中国、特别是在日本人侵略时期,以及后来的国民党治理下,矿山被盘剥得像被榨干了血的奴隶,工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它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上开始艰难的国家建设,这座矿山复活了。从此它的名字闪耀在太阳的光辉里,它一路走来,像一条红飘带,一路播下英雄的故事,一路创造着一项又一项中国化学矿山的奇迹。

  走进锦屏磷矿波澜壮阔的建矿史,建矿者那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脚步依旧铿锵有力!无往不胜,因有魂;矢志不渝,因有爱。这座矿山不仅成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骄傲,而且昂扬和振奋了民族精神和民族血性,成为中国化学矿山的丰碑,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者以浓墨重彩讴歌了先辈们的精神以及他们创造的不平凡的业绩,这是盛开在历史岁月里永不凋谢的花朵,是一笔无量的精神瑰宝。

  一座矿在一代一代矿工手中,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支撑着祖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一代代矿工继承着先辈的光荣传统,为国家和民族发光发热,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矿山。他们挥汗流血的形象成为磷矿建设史上英雄的群雕,成为大山里最靓丽的风景。

  在沸腾炽热的矿山生活中,他们不负韶华,乘风破浪,奔赴星辰大海。多少人把青春贡献于此,多少人把这里作为永生之所。他们深深地融入了这座大山,大山成为他们记忆中永远的家,永远的乡愁让他们魂牵梦萦。这是在磷矿的建设中生成的文化、精神,甚至是信仰。这些大山的主人,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好。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力量。为信仰开路,为信仰而战,才有了这座矿山火红的岁月,才有这座矿山永远长存的价值所在。虽然作为一座矿山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它是一只不死的凤凰,还将在涅槃之中,把精神的旗帜高高擎起。

  二、时势造英雄,在事业辉煌的长河里,他们是永远奔腾的浪花

  《致敬激情岁月》成功地再现了传奇矿长陈守鸿精彩的一生。这是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一生的人。他的热血忠诚、大爱无疆的高贵人格,让人为之肃然起敬。他是一个优秀而卓越的矿长,更是一个关爱职工的矿长。他身上所展现出的风骨、精神、信仰、作风、责任、担当等高贵的党性、人性,都让人由衷敬佩。他是优秀共产党人集体的化身和浓缩。他是个能人,是个强人,是个好人,是个朴素的人,是个可亲可敬的人,他的身上有君子风、书卷气、责任心和敬业志,竖起了一个标杆。作为新中国化学矿山的拓荒者、建设者、领导者、组织者、见证者,他把一切都献给了这座矿山。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他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风采永远激荡回响在黄海之滨锦屏山上。

  陈守鸿领导的锦屏磷矿,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们在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不仅取得了物质上的胜利,而且结出了精神硕果。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物质和精神是认识生命过程中两个相互依存但处于不同空间的要素。前者是须臾的,后者是永恒的。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坚定的。前者是荒芜的,后者是纯净的。支撑生命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的人格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人和世界的命运!

  作者善于在网状结构中去再现一个人的风貌,善于在细节的挖掘叙述描绘中去探索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陈守鸿受命于危难之时,在新中国最初极为贫困而艰难的岁月里,克服了意想不到的难题,使磷矿起死回生。作为党在战争年代的军需奇才,在磷矿最初的生存发展中,他才堪大用,从广州叶帅那里搞到了救命粮,不仅度过了灾年,而且让职工坚定了生活生产信心。每当关键时节他都站直了,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劳怨不避,勇担责任。想方设法完成任务,不计个人得失,让人敬仰。

  他公而忘私,愧对结发妻子,但无愧于党和人民。一辈子与妻子相濡以沫,但最终也没有为妻子解决转正之事。这对他本可轻而易举,凭他的资历、权力,凭妻子的功苦,都理所应当。但他却放弃了。为什么?女儿问过自己的母亲,埋怨过父亲吗?母亲的回答,真可谓是直抵人的灵魂。一个人的高贵来自于一种风骨,大公无私,那是人之为人的伟大。那是一种大爱!

  他视职工为亲人。书中详细描写了他与职工的深情厚谊。职工至上,一切为了矿工。面对井下突发矿难,他临危施策。那种对职工的拳拳之心,感人至深。矿工的双腿保住了。陈矿长流泪的眼与那朴实的话语,是这位老矿工至死都不能忘记的温暖。他疼爱孩子,老婆创办了幼儿园,他回家没凳子,一个人蹲在家门口喜滋滋地端着饭碗吃饭。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美好情愫,正是透过这些平凡小事才写得更加逼真感人。

  他无愧于人民的公仆。每当读到有关他的章节,都禁不住热泪盈眶。书里对这位优秀的矿长立体宽幅多角度地给予了再现。

  除了陈守鸿,书中还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矿长,还有“铁人”,有“铁姑娘”,有“焊工女神”,也有“井下小猛虎”,每个人物栩栩如生。

  三、为时代立传,在怒放的生命里,他们高擎人间最可宝贵的精神之火

  作者以为时代立传的文学自觉,在揭示和传递人物的精神层面上做了深度挖掘。向时代报告,向党和人民报告,向历史和现实报告,报告那火热生活中曾经洋溢的人间奋斗的不朽精神,报告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报告新中国矿山人走出的不平凡的创业历程,报告他们热血忠诚,无私拼搏……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面对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作者以文学的手段和方法,从史实与细节中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品质。站在新中国发展史的高度,去看锦屏磷矿——中国化学矿山的长子,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奉献。

  作品在“两个一”层面具有口述史的重要价值,是十分难得的。首先是“唯一”,锦屏磷矿是中国化学矿山的开山鼻祖,起到了母矿和孵化器的作用,是中国产学研的最早典范之作,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可谓是开天辟地,在历史岁月的深处熠熠生辉。其次是“第一”,这是作家第一次以手中的笔,以恢弘的史传笔法,以文学方式立体全面地呈现和再现锦屏磷矿的发展历程。

  报告文学最终还是要回到文学本身上来,回到文学审美,回到文学的寓言性表达,给人以思想性启迪,给人以灵魂的观照,给人以历史的洞析。作者在写作手法上叙事、抒情、描写、议论、说明融为一体,呈现了独特的艺术表达技巧,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演绎了宏大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史传风格。

  一座锦屏磷矿,一部连云港工业史,半部中国化工史!当年无数中华好儿女,以建设美好祖国为己任,“把青春献给祖国”“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到祖国去,到边疆去,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年轻的莘莘学子所追求的人生目标。

  因为创作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者走进了磷矿、走进了市档案馆、走进了磷矿附近的村庄。也因为这部报告文学,作者和磷矿很多的一代、二代、三代矿工、矿工家属,以及研究这座矿山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地方志专家建立了友谊,也成了相互信任的好朋友。作者收集了50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包括200多张图片;采访了100多人,各种采访录音110多个小时;档案馆、报刊杂志及私人收藏的磷矿资料都一一翻阅。

  采访中作者仿佛看到那一列列装满矿石的火车,听见那火车鸣着的长笛声;仰望高高的主井机架,脑海中又浮现出一车车矿石升井的画面,以及一群群忘我劳动的憨厚的矿山工人。也隐隐约约听到了山下矿井里,从时间隧道里传来的令人震撼的劳动号子。因为建矿者的身影从未远离!

  文者,贯道之器也”,作者在客观事实的深入挖掘基础上,把主观感情与感觉、情绪、色彩景观及想象力相融合,在抒情传统上显得更为厚重,在主题升华上更加生动。很好地在创作中体现了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的时代要求。

  作者在还原与重构上用心良苦。叙事恢弘而又抒情,宏大的场面展示了磷矿的前世今生。爱有所依,情有所属;完成一五计划,5年工作3年完成;把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与民族复兴伟业融为一炉。

  “修辞立其诚”。情感的温度来自于真实的力度,哲理的高度来自挖掘的厚度,报告的精度来自认真的程度,文学的纯度来自其审美属性。作者呕心沥血,同样感人至深。

  山的躬身,是为了完成背负的使命,让人可以仰望苍穹!岁月如歌,唯有奋斗的人生才会在历史的风尘中熠熠生辉。

  锦屏山,一座高耸入云的山;

  锦屏山,一座如诗如画的山;

  锦屏山,一座历史和人文的山;

  你的精神与日月同辉

  你的伟大奉献将永放光芒

  你教会我们的是厚重与奉献

  你在共和国激情似火的岁月里

  花开锦绣,青史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