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苏州作家与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儿童文学论坛”在苏举行。经久不衰、群星璀璨、百花齐放的苏州儿童文学现象引发与会专家热评。
源远流长,名家辈出
江苏是全国儿童文学重镇,苏州是重镇中的重镇,上世纪90年代至今,苏州涌现出众多全国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曾豪的长篇小说《凤凰的山谷》、王一梅的长篇童话《木偶的森林》、徐玲的长篇小说《流动的花朵》、郭姜燕的长篇童话《布罗镇的邮递员》先后获评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历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中,苏州作家的优秀作品频频出现。同时,更有一批出色的中青年作家在各类省级重要奖项中崭露头角。
在高洪波看来,苏州文学的生态平衡度极高,小说、诗歌、散文和儿童文学都有代表人物、领军人物。作为苏州文学一部分的苏州儿童文学充满了江南韵味和儿童情趣,金曾豪、王一梅等作家在中国儿童文学队伍中占有重要位置。
束沛德认为,苏州的儿童文学作家队伍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老作家金曾豪等依然笔耕不辍,宝刀未老。中青年作家王一梅、徐玲、郭姜燕等在思想、艺术上日趋成熟,是当前儿童文苑的中坚力量,还有许多生气勃勃的年轻作家,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队伍结构。
金波说,谈中国的儿童文学,就不能不谈苏州,苏州可以开列一个长长的名单。
朱自强认为,苏州四十年代出生的作家数量可观,说明这个城市的儿童文学的根底深厚。金曾豪的小说和散文,王一梅的童话和幻想小说,风格独特,其思想和艺术都处于一流水准之列。
刘颋认为,金曾豪、王一梅、徐玲、郭姜燕等作品决定了苏州儿童文学是有厚度的,后续作家也很可观,相当有实力。
徐鲁谈到苏州是一座美丽的童话城市,有叶圣陶先生等老一辈人留下的文脉。从地域的角度谈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苏州是一个巨大的存在。
韩松刚则认为苏州儿童文学创作体现了三个传统:现实的传统、诗意的传统、浪漫的传统。和苏州当代成人、小说、散文创作的传统协调一致,紧密相连。
作为新蕾出版社的社长,马玉秀则讲述了该社和作家王一梅24年的出版情缘,已经出版的“王一梅童书”30余个品种,成为小读者喜爱的品牌图书。
紧随时代,佳作纷呈
苏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脉赓续不绝,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新世纪以来,苏州的儿童文学创作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突破,与时俱进。
在纳杨看来,苏州儿童文学作家关注现实生活,重视儿童精神成长,具有优雅、平和、大气的审美风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幼儿文学这些门类都有代表性作家和经典作品,而且寓言、少儿科幻这些就全国范围来看较为薄弱的门类都有代表性作品。如金曾豪、王一梅、徐玲、郭姜燕。徐玲的小说《长大后我想成为你》,以孩子的视角来写社区工作者,努力地与当下的生活去发生联系,去观察,然后去书写,是非常有突破性的。
祁智认为,苏州的儿童文学创作,薪火相传,既有活力也有耐力,既有高度也有长度,既有朝气也有锐气。每一个阶段,都有领军人物,都有大作品。每一部作品,都不急躁、不俗套、不浅薄、不功利,书写温情、流畅,主题活泼、明亮。
徐妍说,苏州儿童文学自带传统风味,俨然如儿童文学的人间天堂。金曾豪通过对古典诗性写作而创作出有生趣、童趣的人物;王一梅通过对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的双向写作而写出了有灵魂的哲性作品;张寄寒的儿童历史题材写作、马昇嘉的儿童日常生活写作、徐玲的儿童问题现象写作,几代作家的写作都带有苏州儿童文学所特有的“和暖”感。但侧重不同,随着时代变化而产生变化。
李学斌认为,王一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也是继金曾豪之后,苏州儿童文学的新一代“旗手”。她的童话创作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而她仍在艺术上不断追求,近期更是集束式推出了“乡愁里的童年”系列成长小说。
在崔昕平看来,苏州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体现了时代意识。徐玲在《流动的花朵》写作中,格外关注进城务工潮当中的孩子,创作《如画》时,她的目光又转向返乡潮,转向了重返乡村的价值追寻,折射了中国巨大的城市化进程。她的《永远第一喜欢你》则又关注到二孩政策大背景下儿童家庭格局之变,对现实生活展开思索,对儿童内心尤其关注,这是这个孩子们需要的。
刘艳认为,苏州作家运用生动的语言、动人地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江苏好少年的故事,这些故事表现了少年儿童的优秀品质,也反应了时代特征,非常有意义。
冯臻认为,在成人文学创作领域积累了丰厚经验和丰硕成果的作家荆歌转型儿童小说创作非常成功,他仿佛在心中早已准备好了创作儿童文学的笔墨,他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童年记忆”系列和“童年课”系列,如同把心里那盏童年的明灯在当下又重新擦亮,并将这个光亮投射到当下孩子的童年世界,写出了孩子们的成长状态。
深耕本土,破圈生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一片地域的文化滋养、自然环境影响,对苏州儿童文学创作影响深远,苏州儿童文学作家必须不断深耕本土,同时也不断奔赴新的领域,突破自身局限,努力创作更多彰显时代特色、表现道德品位、艺术特色的精品力作。
在孙建江看来,苏州儿童文学群体的基调是江南的,这种江南性涉及温润、质感、生态、包容、承续中前瞻等特质。
安武林评价苏州作家具有丰厚的苏州底蕴,作品灵动、真挚,别具一格。陆梅认为,在园林苏州、评弹苏州、小桥流水苏州之后,苏州还是童话的苏州,童话的苏州呼应了苏州的精神气质和日常烟火。
王泳波认为“苏州的自然和文化场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苏州儿童文学的美学格局”,王一梅最新创作的“乡愁里的童年”三部曲,延续了她童话创作时清新灵动、温情感人的风格,又融入了她对童年、自然、故乡与生命的全新思考,充满烟火气的“苏州味”。郭姜燕的小说具有温度与深度,暖色是其作品的主色调,作品中有美好的展望,有悠远的表达,以细腻的文字,用善意和美好为孩子们的童年打底。
谈凤霞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从水乡的土地、河流、村庄到城镇的街道、市井、小巷,从日常饮食到民间手艺,从传统和历史到当代变迁等,都是苏州儿童文学作家书写的地域风景,渗透了作家们对于家乡热土的挚爱深情,传递着温润丰厚的江南文化气息,形成异中有同的艺术气质。
刘秀娟认为,共同的文化基因、文化底蕴,与作家们个性化的探索和追求交融贯通,形成了苏州儿童文学的丰富样貌:金曾豪老师的创作既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又有辽阔的自然世界。以《蓝调江南》为代表的散文集,语词优美、精准,感情深沉、细腻,篇篇都是值得反复咀嚼的美文。他的动物小说也自成一格,既有《绝谷猞猁》这样惊险、广阔的丛林世界,也有《凤凰的山谷》这样温情、欢快的乡村生活。王一梅在童话上的贡献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的意义。称她形成了当代童话新的美学风格,并不过誉。她的作品最大的特别恰恰是呈现出了儿童文学少有的复杂性,灵动的诗意、奇妙的形象和深沉的哲思融为一体,她好像从现实生活当中抽离而去,却又比很多现实感很强的作品更能打动我们。
胡同印认为,苏州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片沃土。金曾豪的动物小说充满了力量,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掩卷又能发人深省;他的散文,又是另一番味道,犹如泛舟于烟雨水巷,恬静而惬意。王一梅创作的童话,带着苏州味道,艺术上自成一派。两位作家的作品均入选中国儿童文学一百年一百部。
姚苏平认为,苏州儿童文学既呼应时代又独具风貌,既立足苏州人文气韵又开拓新题材新内容。具有丰茂、健康的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的创作水准。其中徐玲的目光一直追随新时代儿童成长,她将留守流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区治理等中国话题和儿童认知经验融合在一起,是勇于突破自我的文艺轻骑兵。
在李利芳看来,苏州儿童文学作家很擅长用童话来理解与表达世界。也许与苏州自然与人文景观极致的艺术性有关,苏州童话的整体美学风格是唯美主义的,追求构思精巧,语言温馨细腻,格调雅致,意境和谐,极好地传承了经典童话的写作路数。“苏州”是一个与“童话”艺术气质很契合的文化空间,苏州童话是一种很值得重视并发展的文学类型,它有望为中国童话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谢倩霓发现,在苏州儿童文学作家队伍里,还有一支特别而醒目的小分队,即是以马昇嘉、高巧林、盛永明等作家为代表的江苏昆山儿童文学作家群。这个小群体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共同标识,那就是“水乡”和“古镇”,它们或作为故事诞生的主体场景,或作为故事进程的参与成员,或作为若隐若现的故事的背景,无时无刻不贯穿于三位作者的多篇作品之中。他们特别注重生活本身对于文学创作的意义,特别注重作品中生活细节的运用,特别注重通过具体而鲜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故事前进的步伐。这些细节带着生活本身那真切而浓烈的味道,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的质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和喜悦,给人一种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快感或痛感。
霍聃认为,苏州作家对故事的巧思,与营造苏州园林的设计者相似,追求的是整体的意境美。他们擅长描写层次丰富的细腻心理,营造出一种微雨朦胧的氛围感,给人一种奇美醇香的情感体验。读这些作品,就像在苏州园林里漫步一样,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感受,一草一木都是生命的风景,而在下一个路口会遇到什么,值得我们去猜想,去探索。
对苏州儿童文学的发展,专家也提出了建议。
晓华认为,在儿童阅读和儿童教育中,一直有两个观点,一个观点是儿童想要的,另一个观点就是儿童应该要的,这两者应该兼顾,在重视儿童本位的时候,不能够忽略儿童在养成过程中作为社会化的和公民化的一面。所以经典的作品不仅仅是为孩子写的,也是为我们自己写的,为我们人类写的,只有让成人也受益的儿童文学才是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也才有可能步入经典,建议苏州的儿童文学作家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徐德霞建议,苏州的儿童文学作家要重视本土化作品的创作,要立足本土、扎根本土、用心用情书写本土;同时又不要固守本土化,要找到本土与外界连通的渠道,即突破本土局限,努力寻找具有普世意义的、人类共通的东西。
汪政建议,苏州儿童文学作家,包括江苏儿童作家,写苏州故事和江苏故事的时候应该往前再走一步,往上再走一步,有时候就那么一步,就达到了徐德霞老师所说的既有我们的本土,又突破本土,走向带有普遍性的美学世界。
纳杨建议,在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当下,苏州的儿童文学创作在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后如何再上一层楼值得思考。这不仅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对人心人性的深刻洞察能力,更是紧跟时代发展,对大势大局的认知和理解。总书记说要牢记“国之大者”,这对儿童文学创作来说是尤其重要的,因为儿童文学的阅读对象是少年儿童,是面对祖国的未来,每一位为儿童写作的作家都应有高度的自觉。
金波认为:儿童文学作家要有清晰的创作姿态,要在安静的心态下写作,要能够回归童年和养育童年,感受到童年生活有一种隐秘的意义和价值,这种隐秘的意义和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地重温童年,带着一种感情去养育已经过去的童年,养育目前我们的孩子的童年,常忆常新。
在徐妍看来,如何以思想者的目光,通过儿童文学的样式来呈现、介入、应对新世纪人类社会的不确定性,并塑造出新世纪中国儿童形象的世界性形象,不止是苏州儿童文学的新世纪难题,也是整个新世纪中国文学的难题。
刘海栖认为,儿童文学创作要有自己的风格、独特的辨识度。苏州儿童文学要打造地方辨识度,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苏州作家写的儿童文学作品。
刘颋认为,苏州儿童文学如果想要增强影响力,需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扩展它的地方性、独特性,只有这样,苏州儿童文学下一步才能更好地壮大,才能更进一步地扩大它在全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版图上的影响力。
冯臻建议,苏州儿童文学作家可以深挖本土丰厚的文化资源,创作出具有文化底蕴、文化特色与童年精神相结合的作品;苏州儿童文学作家可以进一步规划自己的创作,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作品系列,形成自己的核心创作品牌。
姚苏平建议大家要写慢一点,她认为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不是苏州的问题。无论是为儿童、为艺术,还是为时代、为自己,我们都应该沉下心来深入儿童,深入阅读,写精品,写力作。
王一梅代表苏州55位儿童文学作家表示,苏州儿童文学作家将会进一步在时代中坚守,注重提升道德品位、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苏州作家有责任写好苏州故事,写出真善美,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更为美好的作品。
作者:苏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