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心:“意象的错搭”指向人性的悖论——读黄梵先生《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

(2021-10-11 09:50) 5960861

  “意象的帝国”的主角自然是“意象”。意象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范畴,也不仅是西方庞德为首的意象派的范畴,在中国现代诗歌写作中也至关重要。黄梵老师的“黄氏理论”重新发现并总结意象,他说:“与人把身外之物审美化一样,人也有把身内之物的情感、情绪、感觉等,审美化的需要”,“诗是一切写作的起点和终点”,“诗的核心是意象”。那么,诗就是“意象的帝国”,同时“意象”俨然就是现代诗的“帝王”。这样来重新确认意象与诗的关系,在黄老师的诗歌写作课中,既是观念、思想,又是方法论。从观念来说,意象的背后是人性,“意象的错搭”指向人性的悖论,意象论是有背景有深度的诗歌本体论;从创作方法论来说,黄老师认为写诗是可以教的,用意象错搭写出句子、写出诗意单元、进而写出整首诗的过程,是一个可以迅速掌握,反复练习,并能不断提高的有效方法。

  作为黄老师的学生,我写诗二十年,同时也在大学教《现代诗歌美学与创作》课。跟着黄老师的课堂,重新走进诗歌写作和诗歌认知。与其他初学者不同,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就像回到了写诗的婴儿状态。在南京夏日的“先锋书店诗人之家”,每次课三到四个小练习一一实践过,又回头阅读这本书,才更加清晰地把握全书的宗旨。

  20世纪初,庞德发现了汉字的意象特征。《汉字作为诗歌的媒介》一书中写道:“汉字本身包含语言最高最难的功能:以形象表达意象,以物质传达精神。”他创立了意象派,而意象派影响了欧美20世纪各个诗歌流派。回看中国现代诗史百年进程,从胡适、徐志摩、戴望舒、李金发、郑敏,到八十年代以来的北岛、海子、舒婷、西川、于坚、欧阳江河等,中国现代诗的审美特性还在不断生成和开拓中,而现代诗的意象特征,一直贯穿于诗歌发展流变中。在此基础上,黄梵提出“意象的帝国”的概念,可谓接通了中国古代诗学和中西方现代诗学,是现代诗学对“意象”论的重新关注和总结。

  而黄老师并没有紧紧停留在“意象”的图像性、画面感,或者相对陈旧的意境营造上,他提出了“意象的错搭”,并用“意象的错搭”指向“人性的悖论”,形成了诗歌本质论和诗歌写作方法论。他解释道:

  “这里的A和B,分别是两个不太搭界的事物。正因为不太搭界,普通人没事不会把两者搭配在一起,所以,我才称这种搭配叫错搭……错搭是把两个旧事物并置在一起的简单方法,它解决了人换眼的难点,即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旧的事物……人天然追求安全,同时也追求冒险。人性悖论会要求诗歌并置事物时,寻找两个不太搭界的事物,以便用两个旧事物,能轻易并置出新事物。错搭中使用的旧事物,因为人们常见、熟悉,体现了人对安全的追求,错搭出的新事物,则迎合了人冒险的诉求,因为它新鲜、陌生。”

  现代诗歌写作存在的基本合法性,应该就是创新性。而“意象的错搭”解决的首先就是创新性。“人性的悖论”不仅仅体现在新旧,还体现在说与不说、美与丑、记忆与遗忘、前进与后退………等等各方面选择和体验的对立统一中。黄老师“意象的错搭”论,正是用两个初看不搭界的意象,指向了人性悖论中那些种种对立幽微的多重面向。“意象的错搭”形成的美学效果是显而易见又变化无穷的。我们说现代诗进入到人的内部世界,现代诗要有张力,要有自身的逻辑,不妨说,这种“意象的错搭”形成的复杂指向正是人的内部感觉世界的意象表达,使得诗歌拥有了相向而驰或者背向而驰的张力,形成了诗歌独特的由意象体系建构的逻辑。因此,“意象的错搭”具有了诗歌本体论意义。这种体悟对于我这样一个自发写诗二十年的人来说,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写作上,都是有意义的。

  黄老师把诗歌意象分成了客观意象和主观意象,主观意象是“想象的、内心的图景”,主观意象的发现和创作,正是实现“意象的错搭”的有效方法,也是现代诗产生“诗意”的慧眼所在。黄老师在意象错搭论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模式:

  模式①某场景中用错搭模式替换某物;模式②A是B;模式③用B解释A;模式④让A去做A做不到的事

  A和B的关系,就是意象错搭的关系。而具体错搭的方法,这四种模式。在教学训练中,黄老师先举出那些符合模式的成功案例,再让学生一个模式一个模式地写句子。好多初学者惊讶于写出的句子的新鲜和有效,进而开始反思自己对诗的理解,以前是停留在理性常识层面,而没有进入现代诗意。一次一次的句子训练中,逐渐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大家真正接受现代文学创作关注无意识、非理性领域的意义所在。其实看似是错搭,反而用新鲜的感觉探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写诗是表达自我,写诗也是创造性认知自我,写诗也变成了让复杂人性投射出光束,照亮创作者和阅读者。这样的启发,成为撬开每一个个体诗意体验和表达的杠杆。

  有人会担心,这四种模式会不会约束诗歌写作?实际是,在创作实践中,四种模式由句子到诗意单元,到诗歌整体,有无限的变体。黄老师也反复强调,意象错搭、主观意象的背后,一定是人性体悟,要贴着“修辞立其诚”的“诚”,个体的生命体悟在背后支撑,才能创造真正有意味的形式——一首好诗。从可以操作的入门训练,到通过阅读、体验,不断扩展深化诗歌创作,提高眼光和创作的整体内涵,这样,从“意象的错搭”到“意象的帝国”才成为可能。

  这本《意象的帝国》在中国的诗歌创意写作教学史上,会产生重大影响。这源于建构在“意象的错搭”诗歌本体论基础上的教学实践方法,对于教会人们写诗特别有效。前几年接触到开设“创意写作”专业的文学院院长,说他们开了创意写作专业,却没有老师能教诗歌写作课。我的诗歌课是美学鉴赏和创作各占一半,鉴于自身的创作和研究局限,并没有找到太多教学生写诗的具体训练方法。据我了解,北师大、复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都有创意写作专业,也有不少诗人型学者在大学讲授诗歌写作课,但是真正像黄老师这样实践多年,已经培养出好多诗人,并把实践经验写成具有可读性和操作性的著作,这可能是第一部。这本书应该成为中国创意写作专业现代诗歌写作课的教材,也应该成为大学通识课的教材,还可以作为社会各层面诗歌写作教学的教材。当然,有了这本教材,还需要有丰富的创作和研究经验的诗人来授课,才能引导训练初学者写诗,写出更好的现代诗。

  诗一直像个秘密,被“灵感”和“天才”等词遮蔽。尤其现代汉语诗,走到21世纪以来,诗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一般人离诗歌却好像越来越远。而黄老师的这本书,给了想要学写诗和想要读懂现代诗的人一把钥匙。那些看似不着边际的“意象的错搭”,在主观意象的情绪氛围中,在诗歌整体的象征、隐喻、通感、结构中,正在指向来源于人性的多义表达。黄老师说:“诗歌形式背后的人性需要,总结为一句话:熟悉中的陌生。”“诗、文明的悖论、野心等,都来自悖论人性的挑动。”反复读这些点睛之笔,再加上反复阅读中外诗人的经典诗作,或许是我们进入“意象的帝国”的必经之路。

 

  远心,本名赵娜,80。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文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2018年获得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出版诗集《一条草游蛇的故乡》《我命中的枣红马》。诗文主要发表在《中国作家》《作品》《诗歌月刊》《星星》《扬子江诗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