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省作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第13次学习会,在前一阶段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基础上,党组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带头撰写学习心得、率先展开研讨。交流会由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主持,领导班子成员和处以上干部参加。
会上,汪兴国以《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持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文学贡献》为题作了学习交流发言。他认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一是要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塑造具有新时代精神气质的代表性人物,创作出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新时代故事。要持续提升“深扎”主题实践和文学志愿服务的实效,精心办好“扬子江”系列文学品牌活动,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要坚守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守文学理想,把提高质量作为文学创作的生命线,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探索的精神、创新的勇气,推出更多彰显时代伟大精神、蕴含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高峰之作、扛鼎之作。要加快构建江苏文艺精品创作高地,进一步完善文学精品创作引导扶持激励机制,深入实施“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强化“文学苏军”队伍建设的整体性、战略性,确保人才辈出、精品迭出的生机活力。三是要用心用情用功讲好江苏故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特别是弘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以及在江苏大地上熔铸而成的渡江战役精神、王杰精神、“四千四万”精神、“三创三先”精神、“开山岛精神”等等。我们要擦亮江苏文化标识,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和大运河之歌。要进一步加大重大题材文学创作策划组织力度,引导广大作家倾情书写江苏人民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的创造之力、奋斗之光、发展之果,努力讲好以新时代江苏非凡故事为代表的中国故事。四是要不断提升江苏文学传播力和影响力,要大力建好以《钟山》《雨花》《扬子江诗刊》《扬子江文学评论》为龙头的江苏文学期刊阵地,强化文学期刊的融媒体建设。建设好江苏作家网、“江苏文学”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进江苏作家作品的全媒体传播。要积极推动“江苏文学馆”等重大文学设施和文学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向全国、全世界展现江苏文学辉煌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地标性文学平台。要建设好江苏文学戏剧影视转化中心,打通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通路径,积极推动文学经典向影视剧、舞台剧以及动漫、网游等多形态、全产业链的转化。要建设中国作协国际文学(南京)交流中心,推进江苏文学翻译中心建设和江苏文学名家名作外译项目,打造具有国际认可度的外文文学期刊,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江苏文学的“走出去”。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学创作生产机制,推动网络文学IP转化。五是要深入实施文学惠民工程,继续依托“雨花读者俱乐部”“扬子江文学驿站”、“校园文学基地”、著名作家工作室等文学平台,创新实施文学惠民工程,组织好面向社会的文学公益大讲堂,持续开展各类文学鉴赏和文学推广活动,积极参与“书香江苏”“全民阅读”活动,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赠阅文学精品图书和期刊,增强优秀文学作品推介力度,充分发挥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文学精品覆盖面和辐射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学素养。
丁捷表示,回顾百年历史,中国从革命走向建设,从改革走向快速发展,从复兴走向小康、走向强盛,文学也琴瑟和鸣,经历了革命文学、社会主义建设主题文学、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文学和新时代文学,从向世界文学学习、借鉴到与世界文学互鉴的文学发展过程。当下,我们要把握好新时代文学发展态势,把准全球化格局下本土与世界的相互脉动,坚守好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辩证扬弃观,坚持科学方法论,以胸怀天下的大格局虚心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创新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通过把中国故事讲真实、讲立体,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杨发孟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使命任务,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始终坚持“五个必由之路”,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才能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作为省作协机关党委书记,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意识,加固守牢意识形态防线,自觉发挥表率作用,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者、宣传者、践行者,带领机关党委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加强对省作协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导,确保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以党建的高质量引领文学事业发展的高质量,为推进文化自省自强,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力量。
鲁敏从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自省自强两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她认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结合我们的具体工作去着手,具体到我们江苏作协,要深入探讨如何用好写好江苏的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从其分管文学院工作来说,不管是正在推进的“名师带徒”计划,还是重大、重点跟踪项目,都要聚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承和发展“三种文化”,激励广大江苏作家延续光荣传统,用文学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团结奋斗的江苏文学正能量。
黄德志认为,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问题既具有各国文学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一百多年来,中外文化、文学的交流、碰撞、冲突、对抗而激荡的文化潮流,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生存的文化环境。新文学作家一方面在模仿、借鉴西方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又在竭力摆脱西方文学的影响,试图走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道路。中国的新文学经历了一个现代化、民族化融合发展的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历程。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应该体现出现代性的民族化;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必须是中国民族的现代化;中国新文学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的根基,同时保持对外来文化和外来文学的开放、包容与借鉴,才能达到中国文学现代化和民族化的有机契合,实现中国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文学工作者要进一步凝聚共识、肩负使命、积极探索,以更加饱满的工作激情和更富创造力的工作举措,推动江苏文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贾梦玮提交了书面学会体会。他表示,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江苏文学高质量发展,开创新时代文学事业新局面的强大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足新历史方位,坚持人民至上,以文学精品奉献人民、回馈时代;紧扣江苏文学高质量发展要求,铸就新时代江苏文学新高峰;加强文学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新局面,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汪兴国最后强调,当前的学习交流仍然是阶段性的,大家要继续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原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重要指示,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和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党章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结合起来,注重融会贯通、联系作协工作实际,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江苏文学界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崔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