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醒梦》
作者:魏丽饶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ISBN:978-7-5306-8694-2
二、内容简介
远行是一场盛大的醒梦。
这是一本书写新乡愁的散文集,是魏丽饶继《净土》《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之后,以流动人口视角书写故乡系列的第三部散文作品。《净土》主要讲述故乡麻糊村的人事过往,风土民情;《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重点关注工业化、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流动人口的生存状态;而《醒梦》则是掀开故乡在远行者心中的“白月光”面纱,深度探索故乡与他乡之间隐秘而结实的内在依存关系。作者用隽永的文字忠实地记录蛰居在岁月深处的生命体验与人生感悟,以深情、克制、热烈而又冷静的姿态在远行途中一次次对故乡凝望和反刍,试图在故乡的人情物事上汲取于他乡安身立命的精神养分。文章意境深远,感情充沛,语言质朴,直抵人心。该书由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散文作家、理论家红孩作序,《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总后勤部政治部原创作室主任、鲁迅文学奖得主、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王宗仁,著名作家、《人民日报》原文艺部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石英联袂推荐,是中国散文学会重点推荐的一部散文集。
《醒梦》全书分四辑,收录60篇散文。第一辑“醒梦”,以一个行走他乡多年的异乡人视角回望故乡,用客观的笔触书写故乡的急剧变迁。第二辑“钩沉”,借一系列旧物风俗描摹乡村的昨夜星辰、气韵风骨,再次印证了故乡厚土的底色才是行走他乡的底气。第三辑“散章”,采撷当下生活碎片,感悟生活真谛,以微观物事传递人间良善和温情。第四辑“疏影”,在岁月里打捞险些遗失的只风片影,反复咀嚼,用于当下生活的自我观照,内在滋养。
三、作者简介
魏丽饶,山西襄垣人,现居上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创作以小说、散文为主,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丝路散文奖、首届浩然文学奖、江苏省散文学会学会奖等文学奖项,有作品入选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年度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人民日报》年度散文精选、中高考语文卷及中小学语文教辅书等。
四、精彩书摘
“乡愁”本质上是一个疼痛的词眼,它在不同的人身上结着不同因由的伤疤。这些伤疤美丽或丑陋,顽固地在人的记忆里爬行,时不时咬噬着神经。他人又无法帮上忙,只有自己在生活里慢慢摸索,找到与自己握手言和的途径,去说服并安顿自己,去修复这些伤疤以及它们的疼痛。
——《故乡给他乡抹上了厚土的底色》
人生是现实与理想之间一场求而不得的挣扎和跋涉,岁月是一个蓄谋已久的盲盒,只有在拆开之后才能看到它的内容物。我从来没有认真地规划过昆山的生活,却已经在不觉间度过了许多个春秋。即便离开,即便再回来,我也从来不曾刻意地对她亲近或疏远,而她却早已经于时光流转间成了我无法拾起,也无法舍弃的一个醒梦。
——《醒梦》
月光在屋子里静静地流淌了许久。母亲突然又说,孩,人这一辈子啊,就一个字,熬!
——《生活的真相》
我心里对故乡有太汹涌的情感,以至于我身在故乡时是看不清她的。当我身处异乡时,反而能够深情地、克制地、热烈地、冷静地回望我的故乡,从而也更能理解故乡。这就好比对村子里的人,当我跟他们打对面在村道上碰见时,可能只是淡然地,或者故作淡然地问一句“吃哩?”,那人也淡淡地说“吃哩。”如此作罢,但在文字里不会,我会觉得他是亲人,吵架骂娘的、收秋打夏的、含饴弄孙的好多个他,带着他在村子里的许多过往排山倒海地席卷而来,填满我的脑海,让我不得不去写下来。然而真到写的时候,我的两只手又显然不够用了,十指敲击键盘的速度,怎么也追不上他浩浩荡荡地走过岁月的脚步。
——《故乡给他乡抹上了厚土的底色》
我一直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对故乡心存愧疚,直到我再次走进麦田,青青麦苗陡然勾起了我对麦子的回忆。我也曾像一颗麦粒,被紧紧地包在穗子里,挨着别的兄弟姐妹,与它们一同吹过风饮过雨,也曾在布谷鸟鸣中灌浆发育,然后变得饱满匀称,通体金黄。同时,我也听到了声声哀啼。
其实,我也是一株麦子,却在远行前忘了把沉甸甸的泪滴交还大地。
——《向一株麦子忏悔》
我是一个远离了故土的人,长期在一种无形的撕裂与剥离状态下生存。在得到的同时失去,在远离的路上回归。我在时间里学会了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唯独没有学会该如何好好回到我的故乡。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的过去,接受过去的自己,才能更好地经营未来。只有敬畏故乡,才能在他乡安然地生活。只有在人世间深情地活过才终于明白,回乡不是为了抚慰漂泊的心绪,或满足饥渴的味蕾,而是让自己定一定神儿。在他乡走得太久容易乱了方寸,唯有故乡,是一面能照见自我的心镜。
——《故乡给他乡抹上了厚土的底色》
原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实实在在地参与母亲生活的,是山间那些草木鸟兽和这一院的动物静景,而不是我。它们熟悉母亲的脾气性格,深谙她的内心秘密。在它们面前,我不过是这般低眉顺眼,且卑微惭愧。
——《生活的真相》
行至山顶,我停了车,立在寒风里久久地凝望这荒漠漠的山野。蓝格莹莹的天空下,亲亲的黄土地,就那样赤裸裸地袒露在我的视线里,远山近岭层层叠叠,像一幅绵延至天边的画。其实我不愿意,打心底不愿意远行。我多么羡慕祖上的先人们,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去,没有过问山外面的世事,像一株玉米或一棵高粱,死心塌地地将自己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安放在这大山深处。山里的生活多静呀,多净。人们敬畏自然,顺应天地,和山里的生灵草木,日月风雨商量着,把日子过得细致而真诚。可是,我不行,我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已经不再纯粹。对这片赤诚的土地,我明明深爱着,却又明明舍弃。
——《我也是我故乡的客人》
在同心路上,真正滋养我的是那些同病相怜,抱团取暖的异乡人。我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鱼,沿着不同的河流游进了同一座城,看似各自独立,却又不动声色地关心着彼此。
——《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