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夏天》(长篇小说)

(2024-01-26 15:00) 5994743



  一、基本信息

  书名:《小城夏天》

  著者:徐霞

  ISBN:978-7-5306-8494-8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3年5月

  定价:72.00元

  二、著者简介

  徐霞,女,汉族,1979年出生,江苏高邮人,中国作协会员。曾出版诗集《那一地的温柔》、散文集《温暖的字》《想念》《藏在文字的宫殿里》,网络连载小说《西山的明月》,作品散见于文学报、文艺报、朔方、中华读书报、海外文摘等。

  三、序

  

  高邮文脉——徐霞《小城夏天》序言

  王干

  高邮有座文游台,仿佛汇聚千年的文运和文气,我每次登高远眺,都会激情满怀,心思浩茫。西望是缥缈的高邮湖和绵长的大运河,往东俯瞰则是广阔的里下河平原和水乡。那些古人登高的诗句和词句,会直撞你的胸怀。我在这里读书的时候,去得最多的就是文游台,那时是一座无人看管的旧建筑,更平添了无尽的怀古忧思和举笔书写的豪情。

  高邮的文脉悠长深厚,不止于文游台,高邮现在的王念孙、王引之纪念馆是全国训诂学的交流地,王磐则是明代重要的散曲家。高邮的邮字,则是二千年驿站的记忆。邮是交通,是信息,更是文学。古代的邮驿,是传递书信的驿站,而书信本身,该是文字交流的最早的元文学。从秦少游到王磐,再到汪曾祺,千年间的文脉悠远流长,生生不息。

  或许高邮的文脉自秦少游开始,就奠定了绵远悠长的风格,秦观的《鹊桥仙》脍炙人口,汪曾祺的文风更是流水悠悠城廓外,半城烟火半城诗。虽不是婉约派的延续,但终不是豪迈,不是邻家兴化施耐庵《水浒传》的江湖大侠的豪迈。王磐在不怎么婉约的散曲诗体中,也是清新田园、诗意人生,当然,王磐也有金刚怒目之作,那首被看作“”刺阉“的《朝天子咏喇叭》确实是“刺破青天锷未残”般闪亮锋利,可惜在高邮王磐不如秦观、汪曾祺为人所知,也没有一个场所来表示对他的怀念和致敬。这次读到女作家徐霞的新作,更证明了高邮文脉绵延悠长的理念。

  高邮历史上女作家很少,上个世纪90年代,高邮出过好几个女作家,其中何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文风的诗意和璀璨很有自己的个性,惜乎搁笔太早,估计也难以捡起。

  如今徐霞续上来,且我通过几年的观察,估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她也不会像流星一样中断。徐霞憋着劲做足了文学准备。徐霞出过诗歌集,她写的是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极其难以驾驭的文体,写不好就是四不像,徐霞通过散文诗完成了她的文学坚实的一步,之后她又开始写作散文,散文也写的有板有眼。现在力攻小说,这部《小城夏天》就是现阶段的成果。

  《小城夏天》写的都是我曾经熟悉的地域场景和生活场景,可以说,小说展示了里下河地区的最原生风貌,以古运河作为文化纽带,述说了古运河两岸的历史变迁与堤上小城里的人情故事。土生土长在小城中的莜漫、言溪、苏苏三位青年主人翁的成长经历、青春烦恼和人生发展构成小说主线,大篇幅的代入了堤上的人文与风景描写,有一方水土的生活记录与古往今来的历史陈述,也有小城变化的人情冷暖和故乡滋味的美食细写等等,是一篇记录了地地道道的里下河美食、美景、美人的“明信片”小说。

  小说中的三位主人翁,个性鲜明,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一个中规中矩,组成了一个极具当代社会青年典型的闺蜜团,而他们所面临的青春烦恼也是典型的当代青年人的烦恼,三人相互嫌弃又相互照顾,一起在古运河畔成长,她们遇到的人生种种困难和苦恼,在社会烟火里的悲情与喜悦,构成了运河文化的的“小时代”。小说里那些细腻和俏皮的女性心理,来自于徐霞独特的敏感和尖锐。女性写作,如今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话题,怎么处理性别与社会、人生与婚恋、文化与自然,徐霞通过《小城夏天》成功地交出了小城答卷。

  徐霞一方面承续了高邮文脉绵延悠长的特点,同时还有节制和简约的能力,在小说当中偶尔可见。这或许源自她早期的诗歌锤炼,或者公文写作的潜在影响。一般人认为,文学就是自由的书写,但自由的书写不是散漫,需要的是有节奏的控制,如何控制则是一个大学问。徐霞知道这个大学问,已经很了不得了。

  四、书评

  

  大河,是我们共同的命数——评徐霞长篇小说《小城夏天》

  周荣池

  我们常在他乡与本土之间有某种文学上的纠结。究竟是奇山异水的远方值得追寻,还是习焉不察的日常更疗救人心,这是书写者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是我在读《小城夏天》(百花文艺出版社,2023年5月前的一个自问这部原名为《堤上》的小说,写的是运河以及堤畔的故事。这对我而言是个需要勇气去触碰的话题。是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更有可能成为其本身,我们如何来书写它呢?

  “站在阁楼的窗户边,可以看见运河的大堤,因为堤比城高,小阁楼看不见运河,却可以闻到水汽。”这就是小说里的运河,也是我们生活里的运河。我觉得作者为表达地方文化以及文化的地方表达提供了一种文学范式。对于文学读者而言,人们不是需要一本说明书,而是希望有故事会,并要有表情和深情。运河之畔有太多迷人的风物,它们静默无言,但又不甘心总被商业化演说。小说以及其中代表人物言溪显然是一种新的视角一个导游用近乎文学的方法去讲运河,让这条大河之立刻生动起来,比如讲盍簪堂四贤图,讲秦观的《满庭芳》,又讲到汪曾祺笔下的蒲包肉等风物,都是在一个一个生动的场景中所展示的,这种办法确实有它的高妙之处作者似是做了一件事,却是打了“两份工”既完成了作为作家本体的叙述使命,又将自己作为一个本地人同时又是文艺工作者的身份使命共同完成了。这是《小城夏天》给我们在表达地方文化方面的一种启示,它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又比如与游客讲“金丝鱼片”一段,从名称讲到特性,再从做法讲到与上海菜的比较,写得细致入微,却丝毫没有繁复的感觉。因为人们不仅是听故事识风物,更是有一张青春脸庞浮在读者的脑海里,它不仅是告诉,而是深情地讲述——讲大运河是在讲我们自己。

  当然,一部长篇小说仅仅有细节里的深情是不够的。《小城夏天》中的杨筱漫、夏言溪、苏慕澄这三个女人形成“一台戏”,她们个体内部的命运特征以及三者之间发生的关联,让小说有了更为丰富深切的情绪世界。这让小说不仅仅是有一张姣好的面皮,同时还有生动甚至深刻的内里。更为有趣的是,在这些人物形象中,读者甚至能通过某些情景,看到作者的影子和心念。比如《码头》一章中,讲苏苏与颜老师学艺初次见面的场景,虽然人物基本情绪是紧张的,但从作者慢条斯理的讲述中看得出她对这个场景和摄影艺术本身的熟悉此时苏苏和颜老师或许只是道具,作者才是真正的声源。这就让人物更加有真诚和深切的价值,让读者去体验小说中的三个女性是不同性格的。但这并不构成实际的矛盾,却在心理世界中形成某种对抗而带来的强烈艺术效果。在生活里她们相互嫌弃、怼骂都是“相爱相杀”的某种形式,在作者构设的精神世界的内部,她们的情绪是精神相互补足与成就的,是有一种向心力的。这更像是缘于本土的某种力量。形式上这三个女性经常出现在酒桌上,但酒水就像是她们内心的一条河流,有懂得,有安慰更有激情。

  运河是古老的,也是新的。这就给我在读《小城夏天》之前一点担忧也是一种期待。运河之水中,有那么多古老的事实,关于她的文章和故事也是古意而丰富的一个新的故事又如何能体现出自己的新意?这是需要胆识和能力的。令人欣慰的是,徐霞的讲述没有被古老的意境所束缚,而是写出了自己的见识与境界,这是她多年来经营自己文学世界的一个全新收获。人是新的,事是新的,情绪是新的,这给人一种青春的感觉。“三个女人一路疯跑着,向花田里走去,江舸手忙脚乱,又是照相机,又是手机,给她们拍照。”而这些青春的影子的背景,仍然是运河小城的古老意境所支撑着大河是这个故事的根源,同样也是命数。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小说的具体情景中,人物的生活氛围以及地理空间也在不断地出。修缮、保护,都是变化也生发出了源源不断的新意。这就给人一种明媚的体验,关于大运河的表述,有了后人新的认识和探索这是一种充满着朝气和希望的文学意境,同样也是运河文学书写的全新收获。

  王干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女性写作,如今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话题,怎么处理性别与社会,人生与婚恋,文化与自然的关系,徐霞通过《小城夏天》成功地交出了答案小城的答案。”我想,护国寺、清溪谭、神木山、南北大街、同兴当铺是高邮的,也是文学的,更是大运河的,书写好这些就是守住了我们共同的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