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诗人有个约会

2016年04月27日 12时39分 

  

  

  ——文学院“过去时代的诗与人”读书沙龙活动 

  四季俱可喜,正是秋时节。2015年10月21日下午,我院王逊老师带领大家走出教室来到户外,开启一场与诗的约会。“虽然诗歌的现状不景气,但我们每一个人都与诗有一段美好的姻缘。”王逊老师以此拉开了读书沙龙的序幕。 

  活动伊始,王逊老师谈到,自己初次读到张定浩的《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这本书时,激动之情难以自抑,恨不得当时就买上二三十本赠与友人一同欣赏。他指出,这本书不仅写过去的诗与人,也叙述当下。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这本书解读了最优秀的古典诗人,丰富和安定了当下的生命 。 

  “读诗不能是纯粹为了学术,应该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惺惺相惜,否则本应既然说到过去的诗与人,王逊老师就着重讲了陶渊明。“提起陶渊明,大部分人会想起他的名作《饮酒》,很多人猜测诗中的南山究竟是哪一座山,有没有人想过,他为何要去采菊呢?”听到王逊老师抛出的这个问题,在座的各位同学纷纷陷入思考,王逊老师很快笑着向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许是因为菊花的药效作用,让想要延年益寿的陶渊明去摘呢,但后世的我们,从此把菊花看做‘高洁清骨’的奇妙意象。这就是过去的诗人留给我们的想象与财富。” 

  此外,王逊老师推荐同学们去看《陶渊明集笺注》和《陶渊明集校笺》,前者利用陶自己的诗互相证明其观点,后者则选历代名家的作品来评价陶的诗。他认为,诗太过拘泥则失韵味,太过玄虚则失本质。一篇好的诗歌诗应取中庸之道,既灵动又不失本质。 

  读书沙龙期间,同学们与老师积极互动,中文1302班的孙宵同学谈起魏晋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和鲍照的诗风与对人生的态度,获得大家的赞赏。 

  交流会尾声,王逊老师总结道:“对于诗歌的理解,不仅不能脱离时代的背景,更要明确研究诗歌的目的。而对于诗歌典故的追溯,是心灵的体验。过去的诗人,虽然政治上有着激烈的争斗,但在文学上,又会欣赏才华横溢的对手。诗人的胸襟与情怀,留给我们后人深思与怀恋。” (通讯员 马春玉 吴春雨 摄影 戴羽纯 马欣悦)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