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解读柏拉图:“阅”读即“乐”读

2016年04月27日 12时38分 

  

  

  ——扬州大学“中国作家·雨花读者俱乐部”读书交流会 

  2015年10月13日下午,我院胡镓老师在阅读中心暨雨花读者俱乐部主持了关于柏拉图《理想国》的读书交流会。本周已读到了卷三的九十九页,对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关于音乐以及模仿的哲学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对内容严密的分析和诙谐的讲解 

  “一个人,一个做事懂得分寸的人,他应该只需去模仿那些优秀的人。”胡镓老师解读这里“懂得分寸的人”即是“适度的人”,也是苏格拉底对人的最高评价。为了照顾大一同学,老师还特地解释了“模仿”这个词,“不同于我们认知上的模仿,这里的模仿,就好像画家在模仿自然,舵手在模仿海中行进最平稳的鱼一样。” 

  讲到音乐的作用,胡镓老师通过肖邦和《离骚》的例子,在古希腊和我国儒家的类比中论述出了两者的共同点:音乐能够用来教育人的心性,稳固人的理智。而在谈到音乐各个部分的关系以及音乐的和谐问题时,提出了从灵魂到语言再到音乐选择最后是节奏调式的顺序,胡镓老师幽默地说道:“像周杰伦这样先谱曲再写词,是肯定没法进入理想国的了。如果用《歌唱祖国》的音乐去配《伤不起》的词,和不和谐就可以想象一下了。”诙谐的讲解无疑从侧面给深奥难懂的哲学开辟了通道。 

  胡镓老师的观念里,文学是具有多面性的,他提出“强制性阐释”理论,分析双面性的利弊,最后还很实在地告诉同学们:“解读也要区分对象,现阶段我们还是要低调平实,用柏拉图的想法去了解他,然后再去评判和深入解读他。” 

  近距离与人文关怀 

  由于此次又有了新的同学加入读书会,椅子明显不够用,两个同学在旁边蹲着听。胡镓老师看见了,亲切地说:“坐着呀,蹲着累,坐过来,坐那么远干啥嘞,等会儿听得无聊了起身走就行。”听到这个大家都笑了。 

  交流期间,胡镓老师还举了《狼来了》的例子来论述理性和文学对于人的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用英文读音差不多的“宙斯”和“狗”生动比喻,“所以有时候向宙斯起誓就像向狗起誓一样”,气氛很是轻松愉悦。 

  意犹未尽的交流与互动 

  天色渐晚,本次解读结束。胡镓老师留出时间给大家交流询问,同学们都很积极踊跃,提出了“激情与灵魂气质的关系”等问题,胡老师也一一作答,细心阐释。 

  另外,胡镓老师介绍,周五晚上还会跟刘振老师一起分享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这让大家很是期待。(通讯员 韩竹青 翁丽俐 摄影 顾艳 张冰心)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