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彬:文艺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的作用

2016年05月20日 11时08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代表江苏的青年作家站在这里发言,根据省作协安排,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文艺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的作用》。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通过塑造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现作者审美评价,具有认知、审美、教化以及娱乐等作用。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进步文艺既能凝聚人心、积蓄力量,也蕴含着文化的导引功能。作为一名青年作家,如何发挥文艺的功能作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觉得简而言之,包含了三个层面,即作家层面、作品层面和评论层面。 

  一是作家层面。每一位青年作家都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无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文艺要进步,单靠在技巧、手法和语言等形式因素上下功夫是行不通的。文艺的思想、境界、观念、品位的提升,可能是更为要紧的事情。如果作家一方面想着出新,一方面又抱着旧观念,不愿高扬理想和信念的风帆,不肯增强价值判断的能力和攀登道德高地的责任感,那么其创作就会存在滑坡的危险。作为一名青年作家,我们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真挚的体会与认同,做到知行合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锤炼提上日程。文艺价值引领作用的大小与好坏,作者价值、观念清晰、可靠与否,是潜藏在背后的重要条件。古人说“文以载道”,不仅载“政治之道”,还载“为人之道”、“良知之道”。我们青年作家应该勇敢而真诚地采取“崇德向善”、“求真求美”的态度和立场,重视文艺价值的引领作用,同时施之以高超的艺术手段,这样的作品才会具有感染人、鼓舞人、修身励志、寓教于乐的力量。 

  二是作品层面。作为青年作家,我们的创作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融合,做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让群众易于接受。如果一部作品的发表,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可以断言,它一定是真实而集中地概括了为全社会所关心的问题,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艺术家成了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文艺作品传达了大众的心里话。纵观当代成功的作家,不管是刘震云的“拧巴”理论,贾平凹的“虚实”理论,莫言不断地寻找“小说的气味”,陈忠实一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王安忆的“四不”,张炜的“朴素”,韩少功的“微观叙事”等,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讲出了老百姓心目中想要讲但又未必讲得出口的话,讲好了咱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作为江苏的青年作家,我们应该讲好江苏人自己的故事,总结记录江苏人自己的精、气、神,这应该成为我们创作的主体自觉。并且以一种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现实情怀介入到江苏的文学实践中来,从国家、集体、个人三个层面,细腻深刻地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从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中获得充分的灵魂资源,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与意义。 

  三是评论层面。我们不仅要提升创作水平,还需要加强对优秀作品的评论和推广,使广大读者能找到、读到好作品,这就需要文艺评论的有力介入。如果说文学创作要向真、向善、向美,那么文学评论就要发掘蕴藏在其中的真、善、美,并阐释何以为真、何以为善、何以为美,与创作两相呼应,两相印证。作为一名文艺评论工作者,一方面要读书、做学问、搞研究,同时也需要深入生活,体验丰富的人生。评论史不仅是技术史,更应该是生活史、精神史,要沉潜到生活中去,亲身感受多层次、多维度、多色彩的中国梦,敏感地把握住时代的脉动。同时,应如苏珊•桑塔格那样,葆有自身的独立品格,发出真实的声音,以此针贬时弊、激浊扬清。当然,要达到文学批评意义上的“真实”,还要提高自己“求真”的能力,我们应努力写出既有丰厚理论素养又不乏深刻感受的批评,这样的批评文字汲取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营养,又兼收并蓄西方理论的精华,同时发挥批评家体察入微的感受力,并且痛快淋漓地将灵性的闪光表现出来,这种雅俗共赏、接地气的批评文字,也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