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社:未曾谋面的交往——怀念朱铁志同志

2016年07月01日 12时23分 

  

  清晨打开微博,想看一下欧洲杯德国对斯洛伐克的战报,突然看到了朱铁志同志去世的讯息,非常震惊。而且他是在单位地下车库自缢身亡的,实在不能接受。 

  我与朱铁志同志的交往始于2007年,很偶然。大约在《杂文报》吧,我看到了《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的征稿启事,总主编为王蒙、王元化,杂文卷主编为朱铁志,面向全国作者征集1976——2000年的杂文作品。便发了几篇习作到那个征稿邮箱一试,没想到当天就收到了朱铁志同志亲自回复的邮件,表示对我的感谢,说他们会认真处理。我感到了一种温暖,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那时我对朱铁志同志只有一点印象,曾读过他几篇杂文,感到他是一位高手,犹以思想性见长。另外知道他在《求是》杂志工作,好像还是北京杂文学会的副会长,仅此而已。由于我知道这类征文邀约的名家占比甚高,社会上的应征稿件更多,我这个无名小卒的习作极难入选,因此不抱希望。也就没有再跟他联系过,只是增加了对他的关注,知道他出过十多部杂文集,在业内很有声望,担任着《求是》副总编、北京杂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等职务。 

  两年后的一天,我忽然收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本新书:《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才知道这本书刚刚由该社出版,也才知道我的习作《谋事与谋人》被选进了该书,真是太意外了!记得我向他们投稿后不久,曾想把几篇稿件重发一遍,因为我又作了一点修改,譬如《谋事与谋人》结尾的两句话乃蛇足,宜删去。又觉得多此一举,本来就不抱希望的,没必要再去打搅人家。翻开书细读一遍,发现一字未动。我以为,不是他们看不出我文章的不足,而是对一个普通作者的宽容和尊重。 

  后来我又发现,本书所选作品的时间跨度二十五年,入选作者二百二十人,多数是一人一篇。也有选得多些的,譬如何满子、邵燕祥等人各五篇,秦牧、牧惠等人各四篇,王小波、鄢烈山等人各三篇,巴金、柏杨等人各两篇,名家云集,无名者也比比皆是。却没有主编朱铁志的一篇作品,而他无论就哪个角度而言,都理所当然应有一席之地。其中道理,我自然是懂的。 

  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对他的襟怀表示了理解和敬意。同时感谢他和他的同道们对我这个素昧平生作者的肯定。不久他就回了信,感谢我的“勉励”,感谢我能给他们“赐稿”。同时说明,对所有入选作品的作者,他都尽量与其本人或已过世作者的家属联系,取得授权。由于工作范围实在太大,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作者始终没能联系上,而文章还是选了,敬请原谅。 

  此后,我没有再与他联系,没有再打搅他这个不停地写作、不停地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书生和领导。但仍热切地关注着他,他的那句“作为知识分子,最可怕的是缺乏独立人格、独到见解、独特表达”的名言我印象尤为深刻。 

  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选择了这种方式与这个世界告了别。悲乎! 

  2016年6月27日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