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东林《警察三部曲》研讨会专家发言专辑

2015年09月16日 11时10分 

汪政:警营文学的新收获

张光芒:《小警大春儿》对传统警察形象的突破

何平:在一个文学谱系上谈薛东林

赵普光:关于《小警大春儿》

李风宇:为公安战线书写春秋

张永祎:责任重于山  使命大如天

刘志欣:挑战阅读惯性的《小警大春儿》

警营文学的新收获
——在薛东林《警察三部曲》研讨会上的发言
汪政
(省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

  召开薛东林《警察三部曲》的研讨会非常有意义,据说这是南京公安系统第一次为一个普通警察召开文学研讨会,而且邀请了许多公安系统以外的文学界的领导和专家。其实,就我所知,公安系统的文艺创作一直很活跃,公安干警们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进行文艺,将警营的生活表现出来,既丰富了警营文化,也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他们,这对全社会形成法制与安全共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几年,我也阅读过不少警营作家的作品,许多作品题材之新颖,主题之独特,艺术表现手法之丰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繁荣文艺创作上来说,这是一支值得重视的队伍。
  我和东林交往已经有许多时日了,他有丰富的文学创作经历,也已经创作和发表了大量作品,是警界的一位资深作家了。我先看到的是这次研讨的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小警察大春儿》,当时还没有出版,我一下子就被作品吸引住了,因为东林告诉我这是一部以警察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所以我在一开始是从一般警察题材作品的阅读期待上去想象这部长篇小说的,但看进去后我发现了作品不一般的地方,它是写人,是为了刻画人物的,而且,在人物刻画上作者有自己的追求,东林继承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是在典型环境中去刻画人物的,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从头再来90后小警察,他的身上有着这个时代太多的痕迹,有着这一代人许多的性格特征,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硬汉”,甚至在一开始让人怀疑他能不能成为一个警察。这样,人物的性格不但更丰富了,更真实了,而且具有了时代和社会的意义,作品也与现实有了更紧密的联系。我的阅读印象在南京市文联和江苏作协重点项目评审中得到了专家的印证,大家对这部作品作了充分肯定。
  后来,我读到了三部曲中的其他两部作品,我才知道了东林的整体考虑。三部曲以时间为纬,以三代警察的生活为经,从南京解放前夕落笔,一直写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给我们全面展示了南京公安战线几十年的历史与现实。当然,东林并不是要给人们一部完整的南京公安史,那是专门史的任务。东林用的是文学的方式,所以,他并没有用全景的视角,而是选择了一个警察家庭来作为表现对象,这样,人物出来了,故事也有了,而几代人的工作、生活与成长又自然地再现出公安系统几十年的变迁,也折射出社会的沧桑巨变。如果对公安系统不太熟悉,如果对警察这一职业不比较陌生,如果对南京这一城市的公安史还没有关注留意过,我相信读了薛东林的警察三部曲一定会大有收获。三部曲描写了整个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解放初期,到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以及新世纪以来当下的警营内外的社会生活,作者都 有细致而独特的描写。从中国社会的政治、军事、人文状况,到南京公安,尽收眼底。我以为这三部曲是作者的整体构思,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甚至“野心”,东林显然是冲着创作南京公安的史诗性作品这个目标去努力的。
  作品成功的地方很多,是东林多年从警生活的积累,也是作者长期业余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当然,文学创作是没有止境的,东林还有许多的想法,许多的构思,希望他多思考,多琢磨。警察文学是文学大家族中重要的一种,而且读者都喜欢看,在世界文学范围内,有许多经典,东林不妨多看看。我更希望今天的研讨是个起点,东林,以及其他警察作者多与文学界的作家评论家交朋友,让我们一起为文学的繁荣,为警营文化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2015年9月16日整理.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