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记录时代的巨变 江苏文学工作5年回眸

2013年05月22日 20时00分 

  经济与文化相互激荡,交相辉映,构成了江苏社会发展的壮美画卷之一。 

  在这部画卷中,江苏的文学创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精彩篇章,展现了“文学苏军”投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实践和骄人业绩。 

  5年来,全省广大文学工作者响应时代召唤,积极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感受时代的变革,在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征程中,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出色的艺术实践,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内容丰富、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用文学的形式书写了这个时代的巨变与精彩。 

  加强精品意识,文学成果精彩纷呈 

  作家只有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呼吸,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创作的不竭源泉,才能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 

  5年来,江苏作家群始终站在时代变革的最前沿,贴身感受这个时代的呼吸与脉搏,他们以对现实的敏锐而大胆的把握,对人的精神深处犀利而透彻的挖掘,对当代中国复杂而又多彩的生活的表现,以及对未来乐观而坚定的希望,书写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的惊天巨变和感人细节,以先进的文化影响人,给人以不竭的精神动力。 

  在中国文学的版图上,“文学苏军”已成为文坛公认的一支劲旅。这几年,他们在坚守中变革,在沉潜中前行,以沉甸甸的收获,实现了江苏文学的新跨越。 

  350余部长篇小说,5600余部(集)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翻译作品,50多部电影、电视剧……5年来,江苏文学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苏童的《河岸》获第三届亚洲文学奖,毕飞宇的《玉米》和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范小青的《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黄蓓佳的《亲亲我的妈妈》、范小青的《城市表情》、王一梅的《木偶的森林》、傅宁军的《大学生“村官”》、徐玲的《流动的花朵》分别获第十届和十一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曾豪的《蓝调江南》、王一梅的《鼹鼠的月亮河》和韩青辰的《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分别获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鲁敏、李美皆去年刚刚收获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 

  5年中,江苏作家的影视创作、改编取得丰硕成果。朱苏进的《郑和下西洋》、《三国》、《我的兄弟叫顺溜》,江奇涛的《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蒋晓勤、姚远、邓海南的《历史的天空》, 根据赵本夫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下无贼》、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青衣》、叶兆言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马文的战争》、周梅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主沉浮》与《我本英雄》等,都在全国的影视剧市场产生了广泛影响,并进一步提高了江苏作家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一批中青年作家的作品,分别以英、法、德、日、韩、荷、意等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江苏作家在国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苏童、毕飞宇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前往法国执行巴黎图书沙龙任务;赵恺应波兰文学家协会邀请,参加第34届“华沙之秋诗歌节”;叶兆言应邀赴德国歌德学院和格汀斯大学讲学;黄蓓佳应邀参加韩国文学节、瑞士文学节,赵本夫、苏童、毕飞宇参加了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这些活动,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对外交流,让江苏文学开始迈向世界。同时,我省外国文学翻译工作成果显著,5年来,全省译著达300多部。 

  完善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这张漂亮答卷的背后,是江苏作家对精品创作的主动追求,更源于政府支持、省作协多种方式对作家创作的扶持和对文学人才的培养。 

  江苏作家队伍一直被评论家誉为 “四世同堂”——老作家笔耕不辍,中年作家佳作迭出,青年作家势头强劲,文学新人不断涌现。老前辈作家海笑、忆明珠、沙白、梅汝恺等笔力犹健;从上世纪80年代走出了赵本夫、范小青、朱苏进、黄蓓佳、苏童、叶兆言、周梅森、储福金等作家;90年代走出了毕飞宇、祁智、朱辉、车前子、王大进、韩东、朱文等青年作家;如今,更年轻的有鲁敏、朱文颖、叶弥、庞培、顾坚、庞余亮、黑陶、王一梅等文学新秀。 

  这支优良作家队伍的梯队,是如何形成的? 

  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省作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作为江苏文学的权威奖项,“紫金山文学奖”全面展示了江苏文学各门类创作成果,并提出了“重评与重奖并举”的方针。为激励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紫金山文学奖”扩大了奖励面,改5年一评为3年一评,并从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开始增设了文学新人奖; 

  进一步修订了嘉奖全国优秀文学奖获得者的办法,明确了嘉奖范围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少数民族骏马奖等六大全国性文学奖项。5年来,有13部作品获嘉奖; 

  推进实施面向省内青年业余作家的签约制,每两年一届,已成功实施了四届,共有35人次成为省作协签约作家。同时,面向全国签约“非驻会专业作家”,由来自全国的65位作家申报,经专家评审,确定了首届“非驻会签约专业作家”人选。目前,江苏省作协已经逐步形成驻会专业作家、非驻会签约专业作家、签约制作家、业余作家等构成的文学创作队伍; 

  修订完善《江苏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文学创作与评论工程实施方案》,增加了对优秀作品追加后续资金扶持、宣传研讨的条目; 

  精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研讨和各类学术研讨活动,为作家搭建高水准的对话和交流平台。作协分别为赵本夫、苏童、叶兆言、黄蓓佳、周梅森、储福金、严苏等召开了创作研讨会。这些研讨会,展示了江苏文学创作的最新成果,促进了作家、评论家之间的思想碰撞,让江苏作家在全国的坐标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为鼓励、培养年轻作家,省作协每年春季举办青年作家读书班,通过名作家讲座及各种交流、学习、采风活动,开拓了年轻作家的视野,让他们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思考文学。2009年起,作协主要针对70、80后一批作家,每年免费出一套丛书,每套10—12本,希望提供这样一块园地或阵地,让年轻作家尽情表现,用作品说话,帮助他们在文学的道路上能走得更远、更好。 

  感受时代脉动,文学活动亮点凸现 

  作家只有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感受时代的脉动,才能写出“传得开,叫得响,流得久”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此,省作协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让作家们走出书斋,走向最生动的现实。 

  5年来,江苏涌现出了一大批现实主义题材佳作,它们触摸江苏大地的脉搏,体察百姓的忧乐,观照生动鲜活的现实,作家们以充沛的激情、感人的笔触、丰富的形象,聚焦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火热实践。 

  走进旷野,走近生活,作家们看到的是更为壮阔的生活。 

  省作协在组织“江苏作家沿江行”大型采风活动的基础上,又陆续组织了“作家看江苏”、“江苏作家深入江苏、走进西部”、“作家走进华西”、“南通洋口港采风”等系列采风活动。采风,让作家们全方位感受时代大潮和社会变迁,受到了鼓舞、激发了情感、启迪了思考,创作出了一批反映社会改革和发展的优秀文学作品。 

  只有怀着大爱的情感,作家作品才能体现出对人类对生命的深切的悲悯和关怀。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作协迅速征集、编印了全国第一本抗震救灾诗歌集《江苏作家——2008年抗震救灾诗歌专刊》,收入了62位江苏诗人的诗作,并通过快件方式将诗集迅速发往灾区;同时,组织作家深入灾区采访,出版了抗震救灾报告文学集《大爱搏云天》,全面反映了江苏人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的感人事迹。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省作协与省委宣传部联合编辑出版了3卷计160万字的报告文学丛书《谁持彩练当空舞——来自江苏三十年的报告》,用文学的样式,真实地再现了我省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展现了江苏人民“全面奔小康建设新江苏”的伟大实践。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省作协又编辑出版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优秀文学艺术丛书·江苏文学获奖作品集》,集中展示了江苏自1949年以来各文学门类获得全国性文学奖项的作品。这是江苏作家60年来努力耕耘的成果,显示出江苏文学创作的整体力量和发展潜力。 

  在未来5年中,“文学苏军”的愿景是,更主动地投身到讴歌时代的文学创造活动中,用“大作品”铸造文化强省的标识,创造江苏文学的辉煌。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程家由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