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戎平:阅尽沧桑西津渡

2013年05月25日 15时28分 

——评庐山长篇小说《风雨西津渡》

  这是一个解构与重估并行的时代,也是一个容易让人患失忆症的年代。然而庐山的长篇小说《风雨西津渡》(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的出现,让人们又复忆出了清未明初发生在江苏镇江以西津渡为中心的商海争战,及至云谲波诡的辛亥风云。

  西津渡自三国时期就是镇江通往江北的重要渡口,西津渡古街全长1000米,始创于六朝,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这里有拾级而上的五十三坡,取自佛教五十三佛、五十三参之意,其间的元代昭关石塔被专家认为是我国现存的惟一完整、时代最早的喇嘛式过街石塔,这里有救生会、观音洞等众多古迹,最怪的是在五十三坡一侧,有外国列强在清代瓜分中国时建造的英国领事馆,因此,这里还发生过震惊中外的火烧洋楼事件。可以说西津渡是一条阅尽历史沧桑和血泪的古街,其本身就是一本叫人玩味不尽的地方史书,里面虽充溢着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商贾、民居文化等,但也浸透着深重的苦难和血腥的争斗,作家以古老西津渡作为小说的叙事背景,无疑把人们带到了当年的西津渡岁月。

  看得出《风雨西津渡》的故事情节是绵密的,说其绵密是因为它有着众多的故事发展细节,它从冯旺福和翠女开始,人物一个个地出场,竟有数十人之多,它带来的广阔的故事场景,为人们提供了相当多的当时的社会生活信息。但让我感觉特殊的是,小说呈现的是一幅幅为了生存利益而竭力拼搏直至成功或者是失败的发展历程,里面有数不清的征服和被征服乃至是有情与无情的残酷社会现实,它不像庐山在200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皇陵镇》中的故事情节有着明晰的发展脉络和精神向度,《风雨西津渡》一反过去的创作常态,故事中的对手往往成为了后来的朋友,朋友也往往转变为自己的敌人,这种状况在该小说中数见不鲜。其二,也许是做为一种创作尝试,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发生了嬗变,主要人物渐次退居后位。其三,小说表达出的社会精神层面更为复杂,它大多不为小说所描写的事件、冲突妄下结论,其鲜明的思想爱憎退位给了读者去自我评判。

  这些似乎都表明庐山正在对当下文坛的创作习惯作出了一个有力的反拨。同时也可看出作家在小说创作上开始和自身的原有创作进行着有意识的决裂。这种决裂是需要魄力的,因为它面临的往往是可能的失败。有决裂才能有创作上的突破,尽管这种“突破”有着一定的商榷余地,但我以为突破自我才有可能小说创新,庐山的创作尝试应当说是有益的!

  小说故事开端于曾国藩的湘军大破洪秀全之后,太平军溃兵冯旺福、翠女假以兄妹相称,逃脱到西津渡谋生。冯旺福受雇于蔡老板开的“仁记绸号”和“邵记陆陈行”两家商行当脚夫,翠女在一嫁妆店做事。想不到的是,极为标致的“邵记”老板娘邵月娥为传宗接代竟引诱上了冯旺福。对冯旺福来说,自己虽爱翠女,但目前的特殊身份注定了他只能苟且偷生。因而,冯旺福是痛苦的,他心系翠女,却又只能投身于邵月娥的怀抱。

  然而翠女却被曾柘爱恋着,曾柘原是曾国藩的湘兵。对翠女来讲,自己心向冯旺福,但冯总以大哥的身份出现,他是否对自己有情尚不明了。虽说在战场上自己和冯大哥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曾柘是自己的劲敌,但爱情是否也分敌友呢?翠女不可能也没有想这么多。爱情在这里确实成了一种非常奇妙的润滑剂。

  作家将三人放置在西津渡的古街上,让他们的个体生命负荷着历史的沉重,并将他们的孤苦、渴望、无助、茫然和寂寞推向了极至,进而表现出主人公深长的绝望与万般的无奈。

  事态终究有了惊人的发展,冯旺福为走出困境,竟实施了一剑双雕的洗劫陆陈行计划!并趁势摆脱了邵月娥编织的温柔陷阱。这洗劫计划演示的虽是一出违背人性的悲剧,但从中却绽露了当时动荡社会的真实形态,它体现了特定历史阶段瞬息万变的社会游戏法则,要么抛头露面,要么被社会所吞没,它犹如古罗马角斗士,自己无以主宰命运,生死由天,悲剧只是早晚的事。至此,小说开始了新一轮的躁动,故事带着自身的生存本能,继续呐喊着向下铺展。

  蔡老板是邵月娥的丈夫,其复杂的心态使他施计要娶下翠女,这样既洗刷了自己头上的绿帽子之耻,又能通过翠女控制冯旺福;而邵月娥也知道冯旺福想脱离自己,翠女作为偏房进得家门,从心理上则可击倒冯旺福;余下的那个曾柘也就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小说描述了当时众人的生存处境,人常常处于被拷问和被颠覆的位置上,“快乐”的高潮顶点往往是悲剧的突然呈现,人站于最高处却常常跌入黑暗的最深处,故事间隐藏的往往是生存中的极度挣扎所引发的巨大的暴力冲突,这可从蔡老板的岳父邵福生在生意场上的竞争中看出来。因为冯旺福和曾柘竟趁着邵家在扬州的空虚之机抢劫了邵家财物,而作为女人的翠女和邵月娥在冯旺福和曾柘的眼里早已是灰飞烟灭了。叫人侧目的是,邵福生为雪耻辱,忍痛派出了大儿子采用肉弹方式,炸伤了曾柘的一条腿和一只眼睛。商场如战场,而战场就意味着你死我活!小说情节始终变幻着向前发展,而这变幻又来自于生活的情理之中。

  邵月娥是作为叛逆女性出现的,她一开始就移情别恋,然而在看破红尘后,火烧了自家商行,还出乎意料地要嫁给曾柘,这反讽式的婚姻让人有了一种难以名状的酸楚。尽管曾柘一贯与邵家为敌,但这个男人的铁血气概多少是给了邵月娥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何况曾柘是冯旺福的兄弟,因而,读者有理由相信邵月娥是想在曾柘身上寻找到昔日冯旺福的影子!

  悲剧在小说结尾处不期而至,其主要人物曾柘在置冯旺福、邵月娥于死命后,自己也悬梁自尽,余下的翠女也只有面对西津渡长吁短叹了。悲剧时代孕育了人生之悲剧,其悲剧场景成为了社会的一个定格与象征。为其生存而歇斯底里的拼打可以改变其命运,但同样也可以摧毁人的一生,小说让人们感受到了来自生命深处的尖锐疼痛。

  对邵月娥来说,冯旺福对她进行的是精神和物质上的“掠夺”,她只有在曾柘身上得到缓解;对冯旺福来讲,男人志在四方,不应为情所累;对曾柘来说,世事布满阴霾,与其行尸走肉,不如尽早了结梦魇般的人生;对翠女来讲,自己虽坚韧但又脆弱,一切的甜蜜与苦难都恰似南柯一梦。

  因而,《风雨西津渡》的精神内蕴是多方面的,它是作家个人知识经验与历史影像的一个融合,小说真实地叙述了当时社会的荒诞与尴尬,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意味,虽然故事在结尾时描写了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运动,为其小说提供了一个亮色,但我以为重要的却在于它为人们解读古老西津渡的沧桑历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范本。

文章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责任编辑:高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