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倾听自然的声音

2014年08月19日 10时47分 

  苏州叶弥、鲁枢元同摘鲁迅文学奖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11日揭晓,我省苏州作家叶弥的《香炉山》获短篇小说奖,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获文学理论评论奖。两部作品的主题均与自然生态密切相关,在接受采访时,两位获奖者的声音也出奇一致——“让文学倾听自然的声音”。 

  叶弥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成长如蜕》、《钱币的正反面》、《粉红手册》、《天鹅绒》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2006年前后,她对写作一度备感困惑,甚至准备放弃。2008年4月,她从苏州市中心搬到吴中区太湖边的宁静农村,夜间周边没有电灯,只有蛙声一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叶弥回归自然生态,种植瓜果蔬菜,还收养了十几只流浪狗猫。2009年,她写作《香炉山》,主人公在乡村的夜晚漫游,一开始有着深深的隔膜,但遇到的一个个人物、一则则故事,构建起浪漫与虔诚的世界。很显然,小说里有作者本人的影子。 

  叶弥说,“我在寻找一种力量,不但来源于内心感受,而且来源于天地万物。”这篇小说发表后得到文学界的广泛好评,叶弥也深深地感觉“自己回来了”。近7年来,叶弥尽量深居简出,“扎根一个纯粹的自然世界”,只出过三次远门。如今,她的这片“世外桃源”日渐喧嚣,路灯越来越亮,车越来越多,她说,“也许,我还要搬家,但能搬到哪儿去呢?” 

  鲁枢元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艺学跨学科研究,在生态批评及生态文艺学诸领域有开拓性贡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鲁枢元说,生态问题在当今日益严峻,人们寄希望于科技、管理、法治等加以解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改变人们的生存理念和价值观念,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20多年来,鲁枢元把文学引进生态领域,把生态引入文艺学和美学领域。“世间万物是一个整体,要走出‘以人类为中心’的误区,把人和各种生物作为平等体看待,才能真正理解生态的意义。” 

  把陶渊明作为生态文学批评的案例,本是一个社科项目,鲁枢元潜心研究了6年。2012年6月,其文学理论著作《陶渊明的幽灵》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尝试在后现代生态批评语境中,运用法国当代哲学家德里达幽灵学的方法,对诗人陶渊明做出深层阐释,祈盼那抹诗魂为今人点燃一盏灯,重新照亮人类心头的自然,发掘人间自由、美好生活的本源。“消费时代,到处充满了欲望,让我们放慢脚步,多多倾听自然的声音!”鲁枢元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  贾梦雨)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2014-08-13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