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专访:喜欢中庸的力量

2014年08月09日 19时48分 

    

  范小青和她的新作《我的名字叫王村》 

  

  

  她是一个惯写苏州的苏州作家,渐渐地,她又成了一个高产而风格多变的作家,有一天,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慨叹她身上总缺点那股劲、总不是那么大红大紫时,一部《我的名字叫王村》问世,已引发越来越多的瞩目。她就是江苏著名作家范小青。日前,通过电子邮件,记者对范小青进行了专访。 

  小说创作上的“三级跳” 

  “我弟弟是一只老鼠。当然,这是他妄想出来的,对一个精神分裂的病人来说,想象自己是一只老鼠,应该不算太过分吧。”范小青的新作《我的名字叫王村》以此开头,讲述了一个近乎荒诞的遗弃弟弟后又寻找弟弟的故事,从而反映了社会百态、山乡巨变,现代人身份焦虑与迷失,以及失落的乡土情结。 

  在范小青看来,如果单纯从艺术角度谈,相比起自己开拓性的作品《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可能不是开先河的,但却是最能给她自信的一部作品。 

  从年轻时的《裤裆巷风流记》小巷风情小说,到中年变法创作“官场小说”,再到《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及《我的名字叫王村》,有评论说范小青实现了创作上的三级跳。 

  范小青自谦那是创作三步走,她说,写作就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是不断变化,这种写作的变化,是随着年龄、认识、各种积累等等引发的变化。“某个时期写哪类题材,又有哪些不同的风格,这都是一种合力产生的结果,是主观加客观形成的结果。” 

  身上的“苏州”标签已消失 

  范小青一直因“苏州”标签而为人所称道,它成就了年轻时的范小青。但范小青还是看到了这种贴标签的局限性的。她说,创作上的变化,首先来自于现实,同时也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因为我那时候写的苏州,是从前的苏州,是八十年代以及更早时期的苏州,是小街小巷的旧苏州,也是我喜欢的风格苏州,但是后来苏州变化了。”这时,即便是在现代的苏州生活中,范小青感受更深的,已经不是地域特色,而是它的现代性。 

  这说明作为一个始终以创作现实题材为主的写作者,范小青从当下的现实中感受到的东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苏州已经融入了现代社会这个大世界,独特的苏州标签就逐渐地消失了。” 

  此时,范小青的创作开始随外界生活变化而变化,题材在她那儿一下子开阔很多,却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表现现代人的精神迷失,有快递员、超市、一张小小的名片,甚至在小说里能看到很多时尚的网络新词:蒜你狠,屌丝…… 

  范小青十分佩服网络时代的智慧和超凡的想象能力,“看起来网络的许多新词似乎已经不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但是我一样被它们所打动,这些都是我们所不可及的,所以才会被吸引,才会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中庸的力量潜在内里 

  范小青的小说,因题材之广泛而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迷失,但有评论说其小说总欠那么点力,跟她同时代和差不多身份的女作家,如方方、迟子建,她们的小说似乎要更狠一些。在“消费苦难”的当下,这些作品似乎也更讨巧一些。 

  范小青无疑是知道自己身上这个“胎记”的,她也曾非常想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力一点,更狠一点,“但事实上无论我怎么下死劲,下狠劲,别人也仍然认为我不够狠。” 

  这时,范小青开始相信这是宿命,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这与我个人的性格,人生观,哲学观,世界观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我喜欢中庸的力量。这种中庸的力量不呈现在表面,而是深潜在内里。” 

  在南京工作是创作财富 

  近年,由于工作关系,范小青长居南京。在其新作中,也用一定的笔墨描写了省城“江城”,虽然只是边缘地带的江城,却一样让人充满了认同感。在其以后的作品中,省城“南京”又会以什么样子呈现?这无疑是让人期待的。范小青表示,这种机会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因为,南京文化和苏州文化是有差异的,有差异就好,有差异就会让人有写作的冲动。” 

  范小青现在担任江苏省作协主席一职,有很多行政工作要做,虽然工作繁忙,平常免不了要不断出席甚或主持各种会议,但这并不影响范小青创作。她的作品频频亮相各类文学期刊和选刊,她和叶兆言被认为是江苏作家中最勤奋最多产的两位作家。她曾开玩笑说,只要电脑屏幕够大,就可以开两幅,一幅写工作报告,一幅写小说。 

  这种几近荒诞的感觉,却让范小青兴奋不已:“荒诞感是非常好的东西。写作的人最怕的就是没有荒诞感,只有正常感,越感觉生活荒诞,写作才越有源头。”正因如此,几年的行政工作,与各种人打交道,使得范小青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财富,“想到这些财富我就会激动。” 

(金陵晚报记者 王峰 )

  

  

文章来源:《金陵晚报》8月12日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