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声里忆平生——沉痛悼念顾骧先生

2015年01月05日 10时58分 

断肠声里忆平生

——沉痛悼念顾骧先生

曹艳春

 

2015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清晨,在微博上惊悉顾骧先生离世,我一时难以置信,马上拨打我所熟悉的先生号码,渴望再一次听到那温和慈祥的声音,但无情的现实击碎了我的幻想,这次接电话的是他的小女儿,她向我证实老人家因肝癌晚期,已于元月2日凌晨四时去世。从确诊到去世,前后只有一个月时间。闻讯,心如刀割,关于先生的点点滴滴不禁涌上心头。

顾骧先生1930年出生于阜宁县一个没落封建士大夫家庭。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少年时代投身抗日,参加新四军苏北文工团。历经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国统区地下斗争。先后从事新闻、出版、戏剧、文学、教育、研究等工作。出版散文及评论集《蒹葭集》、《夜籁》、《海边草》、《煮默斋文钞》、《晚年周扬》、《也爱黄昏》、《顾骧文学评论选》、《新时期文学纵论》、《新时期小说论稿》、《论“人艺”演剧学派》(合著)、《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等。是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

2007年冬季,顾骧先生回阜,期间我和先生接触颇多,并有了深入的交流。20094,顾骧先生再次专程回到故乡阜宁,当时他虽年已八旬,却仍步履矫健,一口气爬上六楼都不停步。2014,在姹紫嫣红的人间四月天里,八十四岁的顾骧先生只身应邀回阜,此次见到先生,依然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语调依然不疾不徐。但明显地,先生的背佝偻了,行走已离不开拐杖,上下楼梯都要人扶。

期间顾骧先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4A级旅游景区金沙湖,欣然留下“苏北好风光”、“山水有情,风月无价等墨宝,在参观老家喻口古镇之时,先生忍不住打探当年人事,流露出深深的思乡情怀。在参观庙湾古城时,先生对古城建筑及博物馆展出的物品都细细观摩,用心品味。特别对牛歌文化陈列室倍感兴趣,对牛歌节文化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留下墨宝阜宁文化之乡”、“中国散文之乡阜宁—我的故乡”。先生还不辞辛劳,参加了文广新局召开的“阜宁形象宣传片”座谈会,对专题片的选题制作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阜宁报社和记者及作家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与会者均感获益匪浅。

在此期间先生接到一个邀请,他觉得邀请者素质不太好,故冷眼相对。事后他问我:“小曹,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对一些人事还是不能了然于胸,是不是不应该这样?我说这是一个文人的气节,我完全理解。后来又有一人想求先生墨宝,但内容有广告嫌疑,先生亦断然拒之。他说我写这样的内容,要被别人骂的。

短短的三天时间很快过去了,顾骧先生坐上了送他去徐州火车站的轿车,车已开动,先生仍打开车窗频频向我们挥手,想不到这竟成了永别。

顾骧先生回京后,与我通话颇勤,嘱咐我等孩子中考结束,一定去北京看他,他带我们各处走走。并邮寄著作和特意在家潜心创作的部分书法作品,托我转交故人新朋。赠给县散文家协会会长周为龙的内容是:最难风雨故人来。赠给金沙湖管委会许为峰的是:峰高流远。赠给我的是:心素如简,人淡似菊。这些内容表达了先生对家乡友人的深深眷恋和殷殷祈愿。先生在电话里几次提到来年春暖花开之际,让我在老家乡下为他找一僻静农家小院,他要来静静地住上几个月,谈诗论文,酬和知音,一定不要惊官动府,一定拒绝宴请。如今,分别短短几个月时间与先生竟已阴阳相隔,令我等情何以堪!他要回乡小住竟成今生未了之愿。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少小离家,故乡成了一生难解的情结。顾骧先生,一路走好,家乡人民永远怀念您!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