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华: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2013年05月27日 11时45分 

晓华: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这是一部关于爱的书,这是一部赞美孩子的书,这是一个关于孩子与他们长辈的故事,这又是一部关于我们生活、我们的精神与心理世界的作品。我不知道黄蓓佳《亲亲我的妈妈》到底应该算做怎样的作品,我甚至不能认定它是一部儿童小说,还是一部成人小说。


  因为,它与时尚化的儿童文学写作的区别太明显了。在一些表现所谓儿童天性、自由快乐、少年反叛、奇幻异趣的轻质作品面前,黄蓓佳的小说显得平正,甚至有点沉重。说到底,这与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观念有关,与一个儿童文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有关。她想给孩子们读什么书,她希望孩子怎样成长,市场很重要,印数很重要,但面对孩子脆弱的免疫力和萌芽中的判断力,我们该作怎样的选择?当然,这是一个需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来讨论与关注的问题。


  《亲亲我的妈妈》不但体现了黄蓓佳一贯的儿童价值观,而且代表了她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在讨论儿童文学的分类时,我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优秀的儿童文学应该是为孩子们写作的,但它是存在野心的,它为现在的孩子写作,更希望它能伴随孩子的一生,它所富含的矿藏足以让孩子开采一辈子,常读常新,每次都会给他带来惊讶与意外的收获,而不仅仅是童年的记忆与怀旧的对象。换句话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也就不仅仅是为孩子写作,它同时也面对着成人的世界,它不但提供成人观照孩子们生活的窗口,更是发现自身获得启迪的场所。读了《亲亲我的妈妈》,我再一次想到这一判断,它的丰富性,它在意义阐释上的多种可能性以及主题的厚重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这种双重性格。


  《亲亲我的妈妈》的情节主要是围绕一个名叫赵安迪(小名弟弟)的小男孩展开的。弟弟的母亲舒一眉在弟弟还在哺乳的时候就离了海滨小城到省城做了电台的主持人。弟弟十岁时因父亲车祸去世,只得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庭的特殊原因,他显得敏感、沉默而孤独,面对着早年离开他又患有抑郁症的母亲,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小说触及到了这个时代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即我们都是有“病”的人,这病是社会的,又是我们个人的,是情感的、精神的与心理的。在小说中,我们难得遇到一个在精神心理上没有困难的人,弟弟的同学张小晨是一个一天到晚咬着手指头的有强迫症倾向的儿童,弟弟的姨妈虽已嫁人生子,但在精神上却似乎尚未自立,而姨父宝林又不由自主地迷失在情感的迷宫里,弟弟的表姐可儿在流行文化里浸染很深,畸形疯长,而舒一眉的男友则是一个自私的把利益看得太重的人,连弟弟的老师,似乎也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自己头上的一撮白发也可以弄得他自卑而狼狈。小说就是在这个病的世界里展开了叙述,讲述他们的不幸与救赎。


  这些精神的拯救是以弟弟为中心来展开的。弟弟知道自己的不幸,更知道这些不幸对自己的影响,他常常为自己的孤独、害羞、不是一个开朗勇敢的孩子而焦虑。但是,更让弟弟操心的是他的妈妈,他为妈妈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而骄傲和自豪,在妈妈主持的心理咨询节目《星夜心语》里,许多人找到了答案,重新回到了阳光下,但让他奇怪的是这个为别人答疑解惑的人却在自己封闭的抑郁世界里不能自拔,在妈妈封闭的世界面前,弟弟常常一筹莫展,他“对自己失望至极。他实在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让舒一眉开心”。但是弟弟不气馁,坚定而执着,他与表姐可儿一道,精心设计,组织听众见面会,让妈妈体会他人的温情与成功的喜悦;他与眼镜店老板卫东平一起帮助妈妈拒绝了自私、无聊的李轻松的纠缠;在妈妈几近绝望的时候,弟弟模仿《最后一片落叶》里的贝尔曼,用他稚拙的画笔以一片绿叶提醒妈妈生命的可贵;他更以一桌朴素的晚餐唤起妈妈渐渐忘却的爱,以对父亲的追念来充盈这个情感上残缺的家庭……在弟弟不懈的努力下,妈妈终于拂去了心理上的阴霾,在弟弟为她安排的纪念爸爸的生日晚宴上,舒一眉的情感世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舒一眉从来都没有这样,让自己的感情恣意泛滥。这个隐忍的、压抑的、忧郁和高傲的人,她在这个晚上尽情地释放了自己,同时也是解救了自己。”而弟弟也终于获得了母爱,他可以亲亲他的妈妈了。在母爱的气息中,弟弟如同海水包裹着鱼儿幸福地呼吸,“他觉得生活太奇妙了,你安静地过完每一天,永远都不知道明天等待你的是什么。”外婆曾经感到奇怪:“你这个孩子啊,你怎么总是不为自己要点什么呢?”是啊,弟弟并没有一味地自救,他的故事告诉人们,自救是可以通过帮助别人来实现的,作品中的舒宁静、可儿、卫东平的故事也都在说明这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看,《亲亲我的妈妈》又是一个给人以温暖、希望与爱意的作品,我们可能会觉得弟弟的一些举动幼稚而可笑,也为弟弟一些懵懂的言行而着急,但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力量,这是一个展示孩子美好善良的故事,作者在书中时常忍不住地描述与赞叹孩子们的活泼与纯真,孩子是这个世界的勇者与老师,当弟弟以他不懈的努力使人们重获幸福时,人们真的应该好好地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孩子们学习。甘地曾经说过:孩子们“兴许具有比您和我更为高尚的荣誉感。如果我们不耻下问,我们可以不向学者而向所谓无知的孩童学习最重要的生活之道。耶稣说过最伟大的真理是:孩童嘴里出智慧。我想念这话,因为我亲自观察过,如果我们愿意谦虚而纯洁地接近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就能够从他们那里学到智慧。”而《亲亲我的妈妈》,不但证明了这一点,而且还告诉人们,除了荣誉与智慧,还有温情、善良与爱。(《亲亲我的妈妈》黄蓓佳/著江苏少儿出版社2006年3月版)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陈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