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红:与评论家李美皆一家的快乐时光

2013年05月24日 11时42分 

  早就听说著名评论家李美皆、张宗刚夫妇要来我们震泽采风,心中便默默作着期盼。在文学评论界,有两对夫妇是非常著名的,一对是汪政、徐晓华夫妇,另一对就是李美皆、张宗刚夫妇。记得2006年《人民文学》与《南方周末》在苏州会议中心共同举办第五届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时,我作为苏州本土作家有幸参加了那次活动,并与李美皆老师有过一面之缘,她的恬静与优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7月30日晚,在《文学报》社长陈歆耕、副主编陆梅的陪同下,李美皆全家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入座,美皆老师亲切随和的大家风范让我们少了很多拘谨,大家畅谈着,一片欢声笑语。 

  第二天的行程是先去看我们震泽的新申农庄,这也是《文学报》陈歆耕社长极力推荐的。我们饶有兴趣地绕农庄走了一圈,然后在梨园和葡萄园边小憩片刻。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美皆老师8岁的儿子叫张新一,小名鲁鲁(因为美皆老师和宗刚老师都是山东人)。 

  在这里,请允许我说说鲁鲁这个小家伙。虽然我们在一起只呆了五天,但他留下的几个有趣的经典片段,让我这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片段一:8岁的鲁鲁虽已有90斤重,但整体看上去结结实实,没有“胖”字之嫌。美皆老师出于父母的天性常逗他,故意说他胖,然后看他一脸气呼呼的当真样,引得所有人都笑。由此我们看出,小家伙也最忌讳说他一个“胖”字。 

  那天,我们一行在新申农庄一路说笑着,没承想,一回头看到鲁鲁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嘴里还念念有词,说怎么这么不懂礼貌,随便乱说人。原来,路边除草的几个妇女瞧他胖乎乎的可爱样,说了句“这个小孩长得蛮轧墩(震泽土话)。”不料被鲁鲁听懂了意思,知道是在说他长得胖,所以他很是气愤,责怪这些人没礼貌。瞧鲁鲁脸气得通红、既认真又较真的逗人样,我们不由哈哈大笑。 

  片段二:在看梨园时,我鼓励鲁鲁看上哪个梨,就不用客气自己去摘好了。没想到小家伙指着篱笆上挂着的一块小木板,只见木板上写着:请不要随意采摘。接下来的一行小字是:大人10元,小人5元。因了这块醒示牌,小家伙双脚怎么也不肯跨进梨园半步,直到陈歆耕社长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压在醒示牌旁,小家伙才蹦跳着走进梨园,在大人的鼓动下摘了一串共4个梨子,雀跃着走出梨园。 

  片段三:在参观新农村时,有些装修的家庭为了贪图省事就近把垃圾倒在路边,有的直接挨着下水道,鲁鲁见状,便很是认真地指责,说垃圾不能倒在下水道边上,万一下大雨,下水道要堵塞的。我不禁为他小小年纪就养成遵从社会公德的好习惯暗暗钦佩。 

  片段四:那天,《吴江日报》的记者前来采访美皆老师,采访地点就是美皆老师住的宾馆客房。因为我们一行人多,美皆老师正愁地方小,还没来得及让我们一一入座,小家伙就机灵地跑到窗口,安放好仅有的两把椅子,角度正好与边上床沿浑然一体,其他闲人就坐在另一床上。眼看还有一人坐不下,鲁鲁一下拎起电话,吩咐总机搬张椅子来,不一会椅子就送过来了。我们所有人都佩服小家伙沉稳不乱,遇事机灵,以致在后来的饭局上,大家总要提到他这个了不起的举动。 

  我由衷地为美皆老师和宗刚老师感到高兴,因为小鲁鲁太优秀,太讨人喜欢了。 

  五天的行程中,我们除了看古镇古迹,还安排参观了通鼎集团、丹龙集团、新申集团、震泽棉纺厂、慈云蚕丝被厂等一些企业,以实地了解震泽的产业发展现状。美皆老师说,他们平时是搞教学的,在创作层面上很少涉及到如此丰富的来自基层的第一手材料,这次来震泽真是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 

  临走时,美皆、宗刚夫妇留下这样充满真情的题词:风庐雅舍,诗性震泽;震泽有大美而不言。 

  是啊,震泽是个富庶的地方,也是最适合人居的地方。身为震泽人,我更有同感。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陈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