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2016年05月20日 11时11分 

  

  

  非常感谢江苏作协给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文艺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复兴除了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文艺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鲁迅曾经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在我看来,文艺这个词并不是专属于某一类人的,事实上,在当今社会,文艺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拿微信来说,图文并茂,甚至有小视频,一件“作品”可以做到有对现实事件的客观描述,有文学化的渲染,还有反观现实所获得的感悟,可以说,是文艺,是文艺创作,让一个人从庸常的日常生活中抽离了出来,并且最终获得一定精神上的愉悦,同时它还感染和影响了一定的读者。 

  我们每一个有微信账号的人,每一次分享至微信朋友圈,在我看来,都是一次文艺行动。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叙事正在成为表述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方式,就像我所在的报纸副刊,则更关注普通的甚至是底层老百姓的现实状况,作者可以是一个医生,一个警察,一个边远的乡村教师,也可以是来宁打工的一个普通打工者……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身份,其笔下和背后汇聚的正是我们当今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文艺作品所表现的对象。而微信应该能算其中一种样式。 

  二、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灵魂的客观现实 

  世界这么大,以信息形式出现的所谓“作品”这么多,真假莫辨,这时候就需要一定的精神支撑。不能否认,在人类文艺发展史上,总有一些缺乏理想与信仰,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作品,这不仅是对文艺的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的伤害。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提到了,如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想了解中国人,除了新闻和宣传,这时候,文艺成了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画,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 

  那么,我不得不说,微信朋友圈,也是一个了解中国的媒介。只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微信更混杂更庞大。而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所以,承担起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就必须以中国精神凝聚当代中国文艺之魂。 

  三、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灵魂的必要性 

  以刚刚去世的著名作家陈忠实为例,《白鹿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是毫无疑问的,据说,《白鹿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三级审读中被一致看好,他们充分肯定《白鹿原》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魅力,但同时也注意到了作品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可能引起责难的地方。其中的性描写即受到争议。最后,《白鹿原》是在编辑们的精心打理之后,以近乎完美的品质,走向读者和社会。 

  可以说,对现实的关怀,是我们不变的文学传统。当然,这个现实不止是我们置身的外部环境,同时更包括我们的心理和精神处境。现实写作不是描摹世界的表象,而是让“存在现身”。一句话,作家不应照相式地反映事物,而要潜入对象的内部……《白鹿原》尚且如此,而不可否认的是,时下总有一些文艺作品的精气神不足,有的局限在个人狭小天地,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有的鼓吹金钱享乐主义,传递颓废萎靡之气。应当看到,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如果无力把握,辨不清方向,分不清主流支流,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就像我的一个医生作者,在我的发掘和推荐下,其《一个牙科医生的门诊日记》即将出版,书中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为了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多了一个渠道和角度。所以,面对一个伟大的时代,文艺不能逃避自己的历史使命。 

  四、我对中国精神的理解 

  在我的理解里,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其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在重提“匠人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的一个体现。 

  2014年年底,我参加了省作协组织的青年作家读书班,那已经是第25届读书班了,当时汪政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那次课受益匪浅,而汪政老师在上课最后的结语给我很深印象,也给人以鼓舞与激荡,他说,一个作家,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