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作家协会召开“李敬宇作品研讨会”

2013年05月23日 18时09分 

  作为“金陵五月风”活动内容之一,由南京市作协和浦口区文联联合举办的李敬宇作品研讨会,于5月11日在浦口区汤泉宾馆举行。会议先由浦口区文联主席黄之金同志主持,浦口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良柱、汤泉街道党委副书记葛梅分别讲话。省、市作协和市文联的作家、评论家以及浦口区文学作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由市文联副主席孙尔台同志主持。 

  李敬宇:我写小说时间较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但一直没有收获,直到1996年才正式发表作品,至目前,已发表中篇小说19篇,短篇小说49篇,逾100万字。今天这个研讨会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请各位作家和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储福金(省作协副主席):李敬宇创作积累时间较长,创作面很宽,从爱情题材、法官题材到抗战题材,都写,其中社会生活的书写占了主要篇幅。中篇小说《郊区法官》被《小说选刊》头条转载,小说情节生动,人物很活,细节安排也巧妙。在叙述方式上,他的不少作品都带有现代意味,如短篇《县志》、《纯美的夜晚》,特别是《纯美的夜晚》,感情很细腻。敬宇小说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很好看,读者容易被其中的情节、人物所吸引,包括一些细节描写,很生动,比如中篇《爱情是白色的》,其中的“两节虫”,写得特别生动,把一对恋人的恋情写得很到位。中篇《三连襟》写社会生活,人物关系比较复杂,写得也很到位。我觉得敬宇已经写了不少中篇了,蛮有功力的,以后写长篇不成问题。同时我还觉得,我们目前对敬宇的创作关注得还不够,应该有所关注。 

  王维平(市作协秘书长、《青春》执行主编):读李敬宇小说最突出的印象,是现实感极强,有身临其境的切肤之感。他的小说大都通过精彩的故事和情节表现主题,很少有大段形而上的独白。小说人物多样化,反映的内容有市井生活、家庭伦理、世间万象等,因此,他的小说具备了好看小说的基本要素。写实风格和平民视角是他小说创作的基调,形象地说,他是以贴着大地匍匐前行的态度写小说的。塑造的人物特色鲜明,体现了对人生、人性的关怀,弃恶扬善是他所把握的基本信条。比如《三连襟》、《郊区法官》、《官司》等都在人性、道德和社会风尚的层面上作了深入挖掘,反映了矛盾的心态,也即人们虽然讨厌世俗,但又离不开世俗生活的状态。小说中能看出明显的道德平台。比如《三连襟》对丑恶的人性作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官司》一篇在近乎喜剧的表述中带给人们沉重的思考。敬宇的小说大多带有悲情意味,以喜剧形式出现,最终还是落在悲上。这说明作家具有悲悯之心。没有悲悯之心,就不会出好作品。 

  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上,他的小说属于写实风格,有新写实风格的影子,如只写小人物,基本只写当下,自然流、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均在其作品中有所显现。新写实主义一般回避大背景的直接交待,不刻意营造高潮、悬念、传奇和巧合,而李敬宇小说恰恰运用了大量传统写实手法,甚至汲取了古典小说的营养。他的小说大背景和故事主线较清晰,世风民情从不缺少,高潮、悬念、巧合迭出,语言自然流畅。总体来说,李敬宇属于新旧风格揉合,兼而有之,是注入了新元素的传统写实风格。最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中篇《三连襟》、《郊区法官》和短篇《官司》、《一座城市与一个罪犯》、《进退》等。其中《三连襟》是值得一提的好中篇,带有讽喻意味,多点复式结构,人物众多,主要人物各个形象饱满,个性分明,情节密集而不杂乱,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读来十分抓人。从语言和技巧来说,中篇《颤抖的灵魂》也很不错。短篇《官司》写法接近传统,喜剧加讽刺,很有点莫泊桑的意味。《一座城市与一个罪犯》、《进退》、《塑料女模特》等短篇写法较新,但都很有阅读冲击力。李敬宇的虚构能力很强,会编故事。《最冷的冬天》是抗战时期题材的作品,对人性作了深入挖掘。《纯美的夜晚》避开世俗,没有故事情节,采用大量心理描写,是纯情感式的,属于“婉约篇”。由此我们看到,李敬宇还在不断学习探索各种艺术形式,他的小说风格还未完全定型,可能还会改变。我期待他越变越好,写出更多小说佳作。 

  孙华炳(市作协副主席):李敬宇虽然名气不大,但我仍然认为他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好的小说应该是思想性达到一定高度的作品,而李敬宇的小说就具有思想性,这是目前很多小说所不具备的。文学为什么越来越不景气,就是因为作者关注社会越来越少,只是关注自我感受,或浅层次的感受;敬宇作品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对现实社会带有批判意识的关注和思考,也就是作品的分量。我觉得分量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思想性上。在这一点上,敬宇做到了,所以这也是我所看好的。 

  从艺术性来看,敬宇作品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注重人物塑造。文学作品价值在什么地方?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就是在语言技巧方面。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应该是在人物塑造上。人物塑造是最困难的,必须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大量养分,而后形成的。敬宇小说为什么特别吸引人,就是因为他的情节安排非常合理,人物语言、细节安排非常精彩。作者是具有想象力的。我特别喜欢他的《三连襟》,其中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现实批判意义很强。《郊区法官》中的许自立虽是法官,但仍是个俗人,干了很多篓事,但本质很好,人物真实可信。所以我对敬宇在人物塑造上下的功夫,是非常赞赏的。在《爱情是白色的》、《颤抖的灵魂》、《县志》等作品中,他对现实生活都思考得很多,但又不是说教式的,让人物通过命运逐次展现,最后完成作者的创作意图。 

  赵本夫(省作协副主席、《钟山》主编):以前对敬宇作品看得不多,这次集中看了一部分以后,感到很吃惊,觉得南京文脉很广、很厚,藏龙卧虎,敬宇作品写得很不错。他的写作难处应该比我们大,因为他有双重身份,他是一名法官。作家和法官有共通之处,比如坚持正义,公平,良知。但当一名法官向作家过渡的时候,他要实现一种超越。法官维护的是一种社会秩序,而作家往往是反秩序的,不承担判断是非的义务。情、理、法之间常常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作家恰恰是要在这些简单的是与非的背后,找出更深层次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敬宇实现了从法官到作家的过渡和超越。短篇《警长、小偷和电话》近乎荒诞,但透过荒诞,可以看到真实,是近乎残忍的、黑色幽默式的真实。中篇《颤抖的灵魂》写办公室恋情,把人物内心展现得很充分。中篇《爱情是白色的》不是他那个年代的,但写得很真实,而且切入的角度很妙,不是直接写那个荒唐的年代,而是通过一个很小的点,写了几个小人物。短篇《进退》写得也很妙,描写了犯罪人物瞬间的心理,这是很难表现而恰恰又需要我们表现的。敬宇写作题材很宽泛,各种题材都有所表现,比如短篇《塑料女模特》,写的是孩子的心理。总体上看,敬宇是个成熟的小说家,他已经写开了,语言也很好,已经形成轻松的、幽默的、随性的、从容的特点,看起来不是很用力。有些作品我们为什么看不下去,就是因为语言很吃力。 

  我觉得,他现在应该注意的,是在有些小说上,对细节以及人物的处理还不够精致,在某些作品上还需要继续打磨。不要怕把全部精力、全部生活的积累都砸进一篇小说里,必须追求非常完美的目标。比如《爱情是白色的》,结尾我觉得就有点匆忙。从这一点上来要求,我觉得敬宇还有努力的空间。另外,在作品的内涵上,除了写实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把作品的旨意更广阔一点,放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去写。总体上说,我很看好作者,他的作品已经写开了,题材很宽、很广泛,语言也很有特点。 

  徐晓华(省作协创作室副主任):李敬宇十年磨一剑,对文学很执着,作者是一个品质坚韧的人,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李敬宇创作面很宽,在这些作品中,我觉得历史题材的中篇《最冷的冬天》写得非常好,虽然他在写出《郊区法官》之后,在《小说选刊》的创作谈上,认为自己似乎找到了创作方向,但我坦率地说,我个人认为他的作品,离他生活越远的东西写得越好,离他生活越近的东西写得反而越不好。《最冷的冬天》很放得开,结局令人震撼。这可能与他的职业有关,在写法官的时候可能会有许多顾忌,因为那是他身边的人,是集许多人于一体的“这一个”,所以顾忌是难免的。在这些作品中,我最欣赏两个短篇,一是《纯美的夜晚》,属于“婉约派”的,描写很细腻,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展现一个女性心理,对爱的渴望,对性的渴望,对未来生活幸福的渴望,对下一代的渴望,全部在这一篇小说中展示出来。还有《塑料女模特》,写了一个孩子的心理,我觉得也相当好,有象征意味,写出了孩子对于美的渴望,以及人性受到的压抑。作者近些年来的创作,越走越好,所以我相信,他的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鲁敏(省作协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李敬宇是我们市作协的签约作家,从2006年起我们就已经关注到他。他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的作家,对文学有着诚挚的热爱,看到他,我想到我自己以前的写作状态,很纯真,没有任何功利的诉求,所以对文坛近些年来的热闹也毫不关心,创作方式很简单。对他的这种投入感到很亲切。对他的作品我说不上什么,因为我和他一样,都在路上,对我们写作者来说,感性的东西要多一些。他的这种业余写作方式,可能今后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姿态,纯粹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所以我对他的写作表示敬意。也希望我们在座的文友,像李敬宇一样,抛开功利的诉求。 

  汪政(省作协创研室主任):认识李敬宇和读到他的作品,应该说我感到很震动。他的作品题材比较广阔,写作比较老到,汲取了各种表现手法,即便写法官方面题材,也是写得很开的。什么叫写得开,就是不能简单地将它与公安题材、法制文学划等号。他并不是在写法制方面的故事,他的作品已经深入到法文化这个层次,从文化这个层次来透视这个行当、领域和人物,《进退》、《官司》、《警长、小偷和电话》等等,和普通法制文学的区别就在于写的是人性,写深了,是有很明显不一样的。中篇《最冷的冬天》,从题材上看写的是抗日战争,但同样写的是人性,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书写方式,包括人性,包括民族情感,包括如何对待生和死、如何对待名节,等等。把一个人物放在一个极致的环境里,必须要作出选择的时候,这往往是文学刻画人物的一个最好的方式,也是考验一个作家能不能驾驭小说人物的关键。从这篇小说里可以看出李敬宇是有力量的。 

  刚才很多老师对李敬宇小说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都作了肯定,我就不重复了,我想在这里给作者提一些建议。题材广泛是他的创作长处,我建议作者题材更集中一些,由博返约。作者目前这种创作的广和博,可能要吃亏。比如本夫主席的短篇小说,给人的印象比较集中,比较厚,比较深,不管是表现手法,还是深度的追问,都反映出这种特点,对于农村、对于黄河故道,一而再地书写,反复地追问;即便阶段性的转型,也集中于某一个点,反复地思考。储福金的女性题材、围棋也是一样,反复地书写。孙华炳、鲁敏的写作也是这样。我的这个建议不一定是题材,也不一定是空间、地域的限制,但是,一定要把某一样东西,集中地做好,要有一个持续的方向,要把自己专有的东西写出来,打造成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已的艺术领地。这是第一个建议。说实话,这要有很大的力量。第二个建议,就是语言。作者的语言相对比较成熟,是从古典话本小说加上民间俚语、俗语、口语,然后再加上自己喜剧化的、幽默的,包括黑色幽默的、悲喜交集的那样一种语体,这是一个作家相对成熟的标志。一旦进入这种方式,作者写作就很自如、洒脱、自在,游刃有余。我建议作者应该找到属于自已的话语方式,找到属于自已的语言。第三个建议,就是深层次的思考。文学写到最后,肯定是要写深层次的东西。希望作者在文学之外,多作一些积累和思考,多关注一些非文学的东西,通过外力提升作品的涵量。 

  刘青(浦口文联《老山》主编):2005年我介绍李敬宇加入市作协,现在他已加入中国作协,跨越式的发展,是我们浦口文学界的光荣。他现在是浦口区作协主席,已经成为浦口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希望他继续作好带头人。 

  孙尔台(市文联副主席、《青春》主编):李敬宇的成功反映了我们市文联签约制度的成功。我主要想谈谈他的《三连襟》,先是作品的标题吸引了我,然后我从浏览变为阅读,又从阅读变成了赏读,并感慨于他的创作实力。此篇作品想象力丰富,故事编得也好,在三条线的交织下发展情节,通过喜剧性的对比手法,展示人世间的善良、丑恶及委琐。他特别善于描写社会中下层,语言轻松,有点像“红楼笔法”。作者有成熟的写作心态,既不俯视,也不仰视,保持平视的状态,在平视中还原出每个人的本来面目。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没有脸谱化,也没有概念化。敬宇是法官,可能在写作中也体现一种办案的原则,只讲过程,只讲细节,不掺杂主观臆断,所持的是一种宽容态度。总的感觉,李敬宇的小说题材广泛,注重情节设计和人物刻画,作品的可读性非常强,创作手法也体现出多样化。另外,我还特别欣赏他的《纯美的夜晚》和《最冷的冬天》,写得相当出色。当然,《三连襟》和《郊区法官》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人物性格略有反差。不管怎么说,小说能写到让我们大家过目不忘,还是具有神奇力量的。 

  储福金:《三连襟》这一篇,我的感触也很深,情节安排非常巧妙,人物性格令人信服,很不错。 

  李敬宇: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教,非常幸运。就我本人目前的创作状态来看,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差距还很明显,理论和实践都还不够,创作心态也比较浮躁,有时候还静不下心来。今天的研讨会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不仅要沉入到生活中去,还要多读经典,增强自己的理论素养,争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谢谢各位! 

  孙尔台:今天开了一个非常好的研讨会,大家对李敬宇的创作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想最后再提两点希望:一是李敬宇要再接再厉,争取取得创作上更大的收获;二是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对李敬宇同志的创作都要加以关注、关心。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程家由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