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炯:海门第一本文学集

2013年05月25日 11时55分 

   我的手头至今还珍藏着一本文学作品集,她是海门第一本文学作品集,说她是第一,一是从时间上指新中国建立以后而言的,二是从作者全是业余的而言的,三是从作者当时全在本地而言的。如果要说远点,海门历史上早就有卞之琳、林非等名家的著作问世了。我们的这本书名为《双喜养兔》,是儿童文学作品专集,都是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是由海门县文化馆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的日期为1977年8月,书号为:10100?214,全书共84页,约6万字,当时的定价只有0.17元,记得当时已恢复文革中停止的稿费制度,我曾获得14元的稿费,这在当时已算蛮可观的,相当于我半个月的工资,这对那时还是代课教师的我而言,简直是发了一笔财,我用这笔钱购得了自己心爱的一大叠文学书籍。

  《双喜养兔》是海门县业余作者七十年代儿童文学创作成就的汇总,是粉碎四人帮后海门文学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共6篇作品,这些作品曾分别发表在《人民文学》、《解放日报》、《少年文艺》(上海)等报刊上,只有一篇《扎柴牛》为未发表过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收入集子时,都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悉心指导下,作了反复修改,比原发表在刊物上的作品都有很大的改动,在情节上更曲折,细节上更丰富,艺术描写上更细致,文学语言上更讲究,我的那篇《通洪河上风浪高》就是根据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小赤脚医生》改写的,原作约5000字,改后扩展到13000多字,比原作多出8000多字,报刊上发表往往在篇幅上有些限制,出版社则要求我们尽可能“扩容增姿”,不受篇幅限制,写得越细越好,篇幅越长越好。

  《双喜养兔》的出版,得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她浸透着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的多少精力心血啊!著名的老编辑茅以春,曾多次亲临海门文化馆指导,茅以春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弟弟,茅以升设计建造了我国著名的钱塘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的弟弟茅以春则在另一个领域有不凡的建树,茅以春曾任副编审,历任苏北文联编辑部编辑,扬州图书馆辅导组长,扬州市文联秘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他编辑出版了120余种图书,其中对民间文艺、曲艺的编辑出版工作颇多见地;发表了30余篇戏曲作品,其中有戏曲作品在江苏省文联评奖中获得过三等奖。在我的印象中,茅以春先生是一位五十开外,头发花白,精神矍铄,学养深厚,思维敏捷的老人。

  我们是第一次与出版社编辑面对面地对话,第一次接受茅编辑手把手地循循善诱的指导,他的逻辑严密出口成章的话语常使我们茅塞顿开,他的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的态度令我们感动至极,他的热心培养业余作者的热忱令我们感激不尽,他的甘为人梯、为人作嫁衣裳的品格让我们敬仰无比。没有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全力帮助支持,没有茅以春编辑的悉心指导,我们的作品不可能达到这么好的水平,也不可能圆我们的出书梦。

  茅以春老编辑审稿非常严,我们的稿子改得自己满意了,可是到他手里就难以通过,每次他为我们提出修改意见,我们按他意见改稿,就都恰似攀上一座新的山峰,跃上一个新的高度。我的那篇改动犹大,篇幅增加甚多。改稿的过程是极好的学习过程,提高过程。

  《双喜养兔》的出版,得感谢海门文化馆,为出版这本书,海门文化馆为我们举办了几次创作学习班,也即改稿会,为我们提供尽可能好的食宿条件、写作条件,还派文化馆最强的美术指导老师王燕平、张济珊为这本书精心设计封面、绘制插图,全书共有16幅插图,这些插图构图工细,惟妙惟肖,形象逼真,与作品内容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效果,因此,可以说《双喜养兔》的出版,也是海门文学与美术的双重收获,是当时海门文学队伍与美术队伍力量的集中亮相,足以代表当时海门文学与美术的艺术水准。

  《双喜养兔》尽管只有6篇小说,但内容上异彩纷呈。许乃平的《金色的翅膀》反映台湾小朋友渴望插上金色的翅膀飞过台湾海峡,飞向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回到祖国大家庭温暖怀抱的强烈愿望。我的《通洪河上风浪高》写了小新这样一位孩子人小志大,自学医术,要为大队的合作医疗出力,遭到因多次失责造成医疗事故而被清除出医生队伍的坏人的破坏,小新以勇敢和智慧识破了坏人的一系列阴谋,为巩固合作医疗制度作出了贡献。苏海四的《双喜养兔》描写以双喜为首的一群孩子自发学习养兔技术,为集体饲养兔子争作贡献的故事。冯建新的《扎柴牛》记述在台风、暴雨、大潮一起侵袭的严重时刻,一群孩子为保长江大堤,踊跃参加扎柴牛的劳动,冒着风雨与大人们一起参加战斗的动人事迹。我的堂兄蔡新的《空中飞泥》叙写大牛、小牛等孩子不顾年龄小,抢着去参加开河挖沟的劳动,并几经周折发明成功土吊车,将河泥从河底吊上地面,实现“空中飞泥”,减轻了民工们的劳力,提高了功效的奇迹。姚忠瑞的《最后一场演出》塑造了一位心贴群众的县委书记,冒着风雨,用小车推着海娃的爷爷、奶奶去看最后一场演出的感人形象。总觉得这些作品时至今日依然闪发光彩,依然有教育意义。

  三十多年过去了,回顾《双喜养兔》一书的出版过程,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海门历史上涌现出的第一批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作品的文学作者,现在大多过了退休年龄,他们中能在文学道路上走到底的也就一两个而已,能成为专业作家的也就姚忠瑞一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许乃平后来进入县文化馆工作,再后来又调任市图书馆馆长。姚忠瑞,笔名为钟锐,曾是初中语文教师,先后调至县文化馆主管文学创作,《雨花》杂志任文学编辑,江苏省作协任办公室副主任。蔡新曾当过教师,后下海经商,现还在光华置业有限公司就职,《空中飞泥》是他发表的唯一的小说。冯建新在当时算是文学创作的新人,他从未发表过作品,《扎柴牛》也是他惟一的作品,以后销声匿迹。苏海四也就是许乃平的笔名。我呢,当过农民、后来一直是教书匠,退休后又重操旧业,还在教书,也一直在做着文学梦还未醒来,名利全无地还在苦苦追求着,在他人看来简直属另类。

  敝帚自珍,《双喜养兔》这本书纸张已发黄卷角,我仍非常珍惜,还得珍藏下去,直到闭上眼睛去见毛泽东。

文章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责任编辑:高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