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第五十期

2015年03月09日 09时57分 

 

微”机四伏?

 过节朋友相聚,让我不免叹息的是“微”机四伏。

 有人发现爱飙车的儿子得了一种病,他称之为“无心症”——脑子是一块电子芯片,对这个世界没有温度。他说这心魂的疏离才是最恐怖的。如今高铁一再加速度,乘客统一为“低头族”。个人面目,也恍惚不清被忽略……

 不妨举目,做几节精神体操。本期《行者》,周宪教授提倡慢读,把阅读带回沉思默想的“瑜伽”状态。再看“活在当下的明朝人”忆明珠先生,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更在意“树梢上的一抹新绿”。

 慢读文字、草木,或可与自然声息相通,慢慢软化那坚硬的日子。

 

今天你“慢读”了吗?

/周宪

 飙车和读书本不相干,突发奇想拉郎配,把两个词儿扯在一起,无非是想说明当今日常生活的那些事儿。

 飙车乃是一种高速体验,和当下生活颇为相像。飙车人最着迷的就是高速的刺激,注意力全在高速行进,周遭景物稍纵即逝而兴趣全无。

 飙车不啻是我们这个时代生存方式的某种象征!速度不但昭示了人们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快节奏,它亦是一种生存的政治,一种膜拜的价值,一种效法的规则。工作也好,学习也好,时尚也好,甚至饮食、交友、恋爱、婚配,都遵循速度法则。快即代表效率,快意味价值;相反,慢则是效率低,意味着落伍。在日常语汇中,我们有太多“飙车语”被创造出来,诸如“抢红包”“快餐”“闪婚”“速配”“秒杀”“快递”“高铁”等等。倘使说语言是社会和文化变化的一面镜子的话,那么这些词汇的流行生动地表征了当下社会和文化的变迁。问题是,当我们痴迷于速度时,会不会失去什么?俗话说得好,有得必有失。飙车唤起了对速度的无限迷恋,那是一种没有极限的期待,快了还想更快。想来这样的心态已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曾几何时,优雅的文学阅读也逐渐被飙车式的速度体验所僭越。人们做事不再十年磨一剑,于是冷落了细嚼慢咽式的阅读。短小精悍的各式散文大行其道,揭橥了我们阅读生态的变迁,即读即罢的阅读很是契合飙车的速度法则。与其花上一两个月时间去专心细读《红楼梦》式的煌煌巨著,不如飙车式地跳读各式流行读物,碎片化的电邮、微信、短信、段子充斥着我们的阅读世界,飙车心态的蔓延已深刻改变了阅读习性。此阅读境况病态乎?健康乎?

 导致今天阅读生态激变的原因颇多,视觉文化崛起和阅读方式的转变不可小觑。有研究指出,看电视和阅读书籍是两种判然有别的文化。前者是不容思考,遵循速度法则。每秒24帧画面不停地向前奔跑,在一个个飞速驰过的镜头面前,容不得你半点思索和推敲。但翻开书页则是另一种情境,你可以静静地阅读,或掩卷沉思默想,或来来回回地反复阅读某些篇章。较之于看电视,阅读书籍是更具理性的活动。随着看电视成为人们习得的日常文化行为,这一习性悄悄地渗入阅读行为之中。比如一种“电视选台综合征”,看电视时不停选台换台的焦虑。此种焦虑在网络浏览的在线阅读中经常见到,不停地点击和刷新链接,不断地转换页面,在海量信息中寻觅并不存在的最佳阅读资源,就像是快了还想更快的飙车心态。虽然频繁转换的页面在眼前一一闪过,可并未留步驻足悉心阅读,这与飙车无暇顾及沿途风景别无二致。在线阅读如同一个巨大的黑洞,不停地点击,不断地链接,即读即换,随意浏览,选读、跳读、速读、片读……,我们的阅读心态像是在飙车一般。看了无数页面却什么印象都没有,什么信息都没关注,深度思索和专注焦点在这种阅读中荡然无存。飙车式的速读改变了我们的阅读生态,“平面化”和“碎片化”的阅读愈加明显。然而我们却没有察觉自己的阅读习性已悄然改变!

 也许无法断言读得越多越快,失去也就越多越快,然则飙车式的行为方式、“电视选台综合征”或流动的在线阅读,它们共同之处就是速度、速度还是速度。匆忙一瞥的阅读,深刻改变了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印刷文化的阅读方式。面对飙车的速度法则,我想实在有必要提倡一种“慢读文化”,一种类似于品茶式的阅读。抛开飙车心态,细细品味,慢慢研读,体味文字世界里的隽永和惊奇。

 诚然,慢读并不足以抗拒现代化的速度政治,甚至也无法使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慢下来。不过,如何在高速运转之外的闲暇时光里保持“慢读”心态,却是一个甚为重要的生存策略。主张“慢读”,就是提倡一种悠闲的审美阅读;主张“慢读”,就是回到那种原先的细品式阅读;主张“慢读”,就是把阅读带回沉思默想的“瑜伽”状态。所以,“慢读”的要旨其实并不在于时间的延长,而在于一种对文字的亲近和敬重。“慢读”把读者转变为倾听者,在“慢读”中和文本间促膝长谈,在默会中咀嚼文字的魅力。德国批评家本雅明在讨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时,指出传统艺术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它唤起的是一种审美的静观状态,亦即一种沉思冥想的状态。今天流行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其欣赏方式则是震惊,他形象地描述说,震惊乃是一种子弹瞬间击穿胸膛时的触觉感,看电影正是这样的感受,我想它颇为接近于飙车体验了。本雅明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何为静观:“一个夏日的午后,一边休憩着一边凝视地平线上的一片连绵不断的山脉,或一根在休憩者身上投下绿阴的树枝,那就是这片山或这根树枝的韵味在散发。”

 诚然,我们免不了还会去飙车,让自己“震惊”一把。但不要忘却有一种慢读在等待你去体验。暂别飙车式的工作后,别忘了歇息在书房一隅,沉浸于静谧的书籍中,让“慢读”为你敞开另一个世界!

 终日飙车一样忙碌的你我,也许每天都该自问一句:“今天我‘慢读’了吗?”

 

清清玉兰

/喻慧

 南师大校园里有几棵很大很大的玉兰树,开花时节像一蓬蓬雪白的火焰,燃烧出一派蓬勃的春天。

 我妈妈是南师大的老师,我上小学前住在校园里。正值文革,大草坪上有一座很高的毛主席挥手雕塑立像,在他下面,满是铁丝上晾晒的白花花的大字报,我领着我弟弟去看热闹,那时他只有三岁。草坪边上有排低矮的铁丝网,大概是为防止践踏草地,草地早已被无数人踏过,我从网上面跨了过去,弟弟人小腿短,一只脚过去了,另一只脚却挂在铁丝网上,倒栽葱头朝下,脚上鲜血直流。吓得我一路哭着在大字报迷宫和人堆里找我妈妈,等我把妈妈领到出事地点,弟弟已经不见了,又吓我一身冷汗。后来只记得夜晚下着雨,我妈背着弟弟,我用力地撑着油布伞,去卫生院打破伤风针。

 那时,不记得有玉兰花的白,只记得大字报的白色海洋。

 古林公园也有两行植在道路旁的白玉兰,从坡上望下去,仿佛是通往仙境的大道。

 如今我院子里有三棵大玉兰树,看它从笔尖似的一点点白色花蕾,一直到满树洁白,随着春风一天一个样子。难堪的是无情风雨,在花满的时候,一夜之间就被打得满目疮痍、锈迹斑斑,像一团团破抹布挂在树尖。洁白娇嫩最是不堪一击。

 画玉兰曾自题诗一首:春来梦笔要生花,管它严冬霜雪打,人间还需仰头看,皎皎洁白自无瑕。

https://kb.dsqq.cn/html/2015-03/09/node_495.htm

https://kb.dsqq.cn/html/2015-03/09/node_496.htm

https://kb.dsqq.cn/html/2015-03/09/node_497.htm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